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黄鲷人工繁殖技术的研究

作 者: 辛俭
导 师: 张全启;徐汉祥
学 校: 中国海洋大学
专 业: 生物工程
关键词: 黄鲷 卵巢 胚胎发育 人工繁殖
分类号: S961.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9年
下 载: 94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舟山渔场是我国最著名的渔场之一,由于其岛屿众多,温盐度适宜,饵料生物丰富,是许多名贵经济鱼类索饵和繁殖的理想场所。近年来,由于海洋环境的不断恶化,以及群众性渔业盲目发展所带来的酷渔滥捕,使得舟山渔场名贵经济鱼类资源日趋衰退,许多鱼类已很难形成渔汛,部分种类甚至濒临灭绝。开发本地资源,开发当地土著优良野生鱼种,一方面可以增加人工养殖的新品种、满足不断发展的市场需要,另一方面还会避免人工养殖鱼类因近亲繁殖而造成的种质退化、生长和抗逆性减退等弊端现象。而且也可以为当前蓬勃开展的人工增殖放流活动提供苗种基础,为恢复东海的海洋渔业资源作贡献。目前我国的大部分养殖品种都是近岸或沿海中上层种类,深海鱼类的利用开发研究甚少,国外在深海鱼类的加工利用方面具有较高的水平,如深海鱼油的开发、一些防癌药物的提取等,但都是以捕捞海洋资源为代价的,一旦未能合理利用,就会造成资源减少,严重的会对生态系统造成破坏,所以怎样开发利用深海鱼类资源,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黄鲷栖息水层在80~200米之间,是该水深范围内有一定代表性的品种。本文通过对捕获的野生亲体的驯化、摄食、生长与发育规律以及生理、生态和营养需求的摸索与了解,继而对该品种的生殖调控及人工繁育技术进行研究,旨在为深海鱼类——黄鲷的规模化繁育积累一定的基础数据,形成该品种的生殖调控、人工繁育、中间培育等相关技术,同时为其它深海鱼类的人工繁殖提供基础理论,并为养殖业者提供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健康优质苗种。1.黄鲷卵巢周年发育组织学观察全年逐月从浙江舟山渔场采集雌性黄鲷标本,鱼体重在123~244g,体长13.5~18.8cm,共240尾。标本鱼进行生物学测定和组织学观察,解剖取出性腺,称量性腺重和去内脏重,将卵巢石蜡包埋切片,用显微镜观察卵巢的发育,进行组织学研究。其结果表明,生殖细胞可见5个时相,卵巢发育分成6期,卵巢5期时的成熟度指数为9.20%~14.50% ,平均值为11.55%。东海黄鲷的繁殖期在每年的4~5月和10~l1月;黄鲷卵巢中卵母细胞发育是非同步的,黄鲷的产卵类型属于在同一繁殖季节中多次产卵类型。2.胚胎发育的研究通过环境因子对胚胎发育及仔鱼的成活影响试验,从而获得其发育所需的适宜范围。结果发现,影响胚胎发育及仔鱼成活的适宜温度范围为l8~26℃;黄鲷的受精卵为圆球形浮性卵,受精卵径为0.848~1.018mm、油球直径为0.178~0.215 mm。在水温(24.5±0.5)℃,盐度33.6条件下,受精卵约经28~30 h孵出仔鱼,初孵仔鱼全长2.22mm。3.海捕亲鱼的驯养与人工繁殖技术的研究将捕获的野生黄鲷在人工养殖的环境条件下进行驯养,观察其繁殖生物学特性以及诱导产卵习性,根据捕获亲鱼的生长记录并辅以鳞片的年轮鉴定,结果发现:3~5龄黄鲷每个产卵季节的个体怀卵量一般在8200~25400粒,在人工养殖条件下,对3龄以上的黄鲷亲鱼进行人工繁殖比较适宜,诱导产卵的成功率较高。LHRH—A3或LHRH—A2+DOM混合激素对黄鲷性腺发育均具有良好的促熟和催产作用,均能促使黄鲷亲鱼性腺中直径为400μm以上的卵母细胞继续发育成熟和诱导产卵,催产效果与卵母细胞的发育状态密切相关。越冬期间的水温等环境因子的改变能使黄鲷春季产卵比自然海区的黄鲷提前1个月以上。4.不同营养价值的轮虫对黄鲷仔鱼生长的影响本实验以轮虫为试验对象,采用50-DE微囊+小球藻、小球藻和50-DE微囊三种不同强化方式强化的轮虫,以酵母培养的轮虫为对比组,检测上述四种不同培养方式培养的轮虫脂肪酸中DHA和EPA的含量。并以此四种轮虫作为黄鲷仔鱼的饵料进行投喂试验,结果表明:使用50-DE微囊强化剂+小球藻强化的轮虫、单纯用小球藻强化的轮虫和单纯50-DE微囊强化的轮虫投喂黄鲷仔鱼,其效果比投喂未经营养强化的轮虫明显要好。其存活率分别为50.5%、24.8%、10.8%和4.7%,而体长增长率分别为147%、120%、83%和71%。其中以50-DE微囊与小球藻混合使用的效果最好。

全文目录


摘要  5-7
Abstract  7-11
0 前言  11-12
1. 引言  12-17
2 材料和方法  17-22
  2.1 生物学材料取样  17
  2.2 野生亲鱼的驯养  17
  2.3 人工催产  17-18
  2.4 黄鲷的胚胎发育观察  18
  2.5 温度对黄鲷胚胎发育的影响  18-19
  2.6 苗种生产管理  19-20
  2.7 不同营养价值轮虫的投喂试验  20-22
3 结果分析与讨论  22-39
  3.1 黄鲷卵巢周年发育组织学观察  22-26
  3.2 黄鲷的胚胎发育观察  26-31
  3.3 温度对黄鲷胚胎发育的影响  31-34
  3.4 驯养黄鲷的繁殖特性  34-36
  3.5 不同营养价值的轮虫对黄鲷仔鱼生长的影响  36-39
4. 结语  39-42
  4.1 黄鲷的产卵类型  39
  4.2 驯养黄鲷的产卵习性  39-40
  4.3 孵化温度对胚胎及仔鱼生长的影响  40
  4.4 人工育苗期黄鲷的死亡高峰  40-41
  4.5 对酵母轮虫的强化及其饵料效果  41-42
参考文献  42-47
致谢  47-48
个人简历  48
发表的学术论文  48

相似论文

  1. 江蓠为基质的双齿围沙蚕亲体培育及个体早期发育研究,S968.9
  2. 醋酸铅对鲤鱼卵巢上皮细胞毒性的研究,X174
  3. Kisspeptin-10对鸡卵巢颗粒细胞孕酮分泌的影响及机制研究,S831
  4. β-catenin在猪卵巢组织中的表达以及对猪卵巢颗粒细胞凋亡及类固醇生成酶的影响,S828
  5. Kisspeptin/GPR54系统在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对蛋鸡生殖调控的研究,S831
  6. 植物异黄酮对去卵巢大鼠骨代谢影响的相关研究,R580
  7. 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恶变中相关蛋白表达的Meta分析,R711.71
  8. 凋亡调控因子Survivin、XIAP以及c-Jun、NF-κB在卵巢上皮性肿瘤中的表达及意义,R737.31
  9. 复发性卵巢癌的再次手术治疗与生存期的相关因素分析,R737.31
  10. 动情周期不同阶段序贯穴位埋线对肾虚型卵巢早衰小鼠E2和P的影响,R245
  11. TP方案治疗81例卵巢癌的近期疗效观察,R737.31
  12. Cripto-1、E-cadherin、β-catenin、vimentin在卵巢浆液性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R737.31
  13. survivin和PTEN在卵巢上皮性肿瘤中的表达及意义,R737.31
  14. OVCA1和P53在卵巢浆液性肿瘤组织中的表达,R737.31
  15. 卵巢交界性肿瘤的临床分析,R737.31
  16. YAP和Survivin在卵巢浆液性乳头状囊腺癌中的表达及与血清CA125水平的关系,R737.31
  17. 卵巢上皮性肿瘤病人血清和肿瘤组织中B7-H4、hk6的表达及临床意义,R737.31
  18. RRM2在上皮性卵巢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血管生成关系的研究,R737.31
  19. EGFR及下游信号分子在卵巢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R737.31
  20. 人卵巢癌干细胞的分离培养和初步鉴定,R737.31
  21. MicroRNA在PCOS大鼠模型卵巢中的表达,R711.75

中图分类: > 农业科学 > 水产、渔业 > 水产养殖技术 > 鱼类繁殖和越冬技术 > 人工繁殖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