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武汉市城市水资源承载能力研究

作 者: 姚姗姗
导 师: 吴宜进
学 校: 华中师范大学
专 业: 自然地理学
关键词: 水资源承载能力 城市水资源承载能力 武汉市
分类号: TV213.4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9年
下 载: 161次
引 用: 2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水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最宝贵的自然资源。随着人口的剧增,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许多大城市都将面临着水资源短缺的问题。与世界许多国家相比,我国水资源问题十分严重,水资源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工农业生产与城市发展的瓶颈。正确认识和预测我国城市水资源承载能力的现状与前景,对于我国的未来有着积极而重要的现实意义。论文以武汉市2003年为基础年,对2015、2020年二个目标年的武汉市经济发展趋势及需水量进行了预测。并以此为基础,对武汉市水资源承载能力计算结果进行了分析,选取水资源人口承载量对武汉市现状条件下和目标年的水资源承载程度进行了评价。在高增长的基本方案中,2015年和2020年的水资源人口承载量分别为1066.14万人和1205.71万人,在低增长的基本方案中,2015年和2020年的水资源人口承载量为1085.41万人和1264.29万人。而在高增长的节水方案中,2015年和2020年的水资源人口承载量分别为1134.81万人和1331.00万人,在低增长的节水方案中。2015年和2020年的水资源人口承载量分别为1155.52万人和1426.35万人。通过节水,在高增长的情况下,2015年和2020年武汉市分别可增纳69万人和125万,在低增长的情况下,可分别增纳70万人和162万人。武汉市水资源承载能力处于低度不饱和状态(ⅢC),即武汉市还可增纳一定数量的人口。在高增长基本节水方案中,2015年处于不同水平年低度超载(ⅠC)的地区为江夏区、黄陂区、东西湖区,2020年为中心城区、江夏区和黄陂区,其他区为低度不饱和状态(ⅢC)。与2003年相比,黄陂区的水资源将日趋短缺(ⅠC),江夏区自2015年开始、中心城区从2020年开始,水资源都将处于短缺状态(ⅠC)。在高增长节水方案中,江夏区将在2015年进入临界状态(Ⅱ),其他区均处于低度不饱和状态(ⅢC)。与高增长基本节水方案相比,高增长节水方案更有利于武汉市的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根据承载能力计算结果,提出武汉市提高水资源承载能力的对策和建议如下:(1)树立和加强节水意识,提高城市用水效率。(2)加强武汉市城市河道整治,将排污管道与河水分流,最大程度发挥河流旅游、观光、生态、休闲等综合作用。(3)建立水资源优化配置体系,实行分质供水,是现代化城市的一种良好发展趋势。(4)合理确定城市发展规模,做好武汉市城市水资源综合规划,满足水资源承载能力的需求,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水资源管理体制,统一管理水资源。

全文目录


摘要  4-6
Abstract  6-10
1 绪论  10-14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0-11
    1.1.2 研究意义  10-11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1-14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1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1-14
2 城市水资源特点及问题  14-18
  2.1 城市发展与水资源的关系  14
  2.2 城市水资源的概念及特征  14-16
  2.3 我国城市水资源在开发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6-17
  2.4 城市水资源承载能力问题的提出  17-18
3 水资源承载能力的理论  18-21
  3.1 水资源承载能力的概念  18-19
  3.2 水资源承载能力大小的影响因素  19-21
4 城市水资源承载能力的概念与研究内容  21-23
  4.1 城市水资源承载能力的概念  21
  4.2 城市水资源承载能力的研究内容体系  21-23
5 武汉市水资源承载力实证研究  23-43
  5.1 武汉市区域概况  23-25
    5.1.1 武汉市自然地理概况  23-24
    5.1.2 社会经济概况  24
    5.1.3 武汉市水资源特点  24-25
    5.1.4 武汉市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25
  5.2 武汉市水资源量计算  25-29
    5.2.1 地表水资源量计算  25-26
    5.2.2 地下水资源量计算  26-27
    5.2.3 水资源总量计算  27-28
    5.2.4 过境水量  28-29
  5.3 武汉经济发展趋势及需水量分析  29-37
    5.3.1 社会经济主要指标统计与分析  29-33
    5.3.2 武汉市社会经济发展预测  33-35
    5.3.3 社会经济发展用水量预测  35-37
  5.4 武汉市水资源承载能力评价指标与分类  37-38
  5.5 武汉市水资源承载能力计算  38-40
  5.6 综合结论与建议  40-43
    5.6.1 综合结论  40-41
    5.6.2 提高城市水资源力对策和建议  41-43
6 结论与展望  43-45
  6.1 结论  43-44
  6.2 展望  44-45
参考文献  45-49
致谢  49

相似论文

  1. 环境承载力约束下的发展模式研究,X26
  2. 武汉市老年公寓环境景观设计研究,TU986.2
  3. 武汉市第一医院战略管理研究,R197.3
  4. 浑河流域水资源承载能力研究,TV213.4
  5. 昌平新城水资源承载能力分析,TV213.4
  6. 淮河流域水资源承载能力研究,TV213.4
  7. 包头市水资源承载能力分析及对策研究,TV213.4
  8. 贵州暗流河流域水资源承载能力评价研究,TV213.9
  9. 武汉市新优观赏地被植物的筛选及推广应用研究,S688.4
  10. 咸阳市水资源承载能力研究,TV213.4
  11. 武汉市先建村农户民间借贷研究,F832.4
  12. 房地产市场非均衡性的计量分析,F224
  13. 武汉市特殊教育学校体育教育现状与对策研究,G807.0
  14. 第三套《全国健美操大众锻炼标准》实施现状研究,G831.3
  15. 湖北省武汉市高校啦啦操运动开展现状及其对策研究,G831.4
  16. 武汉市旅游生态安全研究,X959
  17. 武汉市硚口区生态环保城区建设与管理对策研究,X321
  18. 基于GIS城市土壤侵蚀量的计算,S157
  19. 武汉市城市湖泊湿地生态承载力分析研究,X37
  20. 引导城市土地资源合理配置的土地税收作用研究,F812.42

中图分类: > 工业技术 > 水利工程 > 水资源调2查与水利规划 > 水资源开发 > 水利资源的管理、保护与改造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