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顾贞观《弹指词》研究

作 者: 许维娣
导 师: 刘勇刚
学 校: 辽宁师范大学
专 业: 中国古代文学
关键词: 顾贞观 《弹指词》 纳兰性德 交游 梁溪词人群 性灵 创新 影响
分类号: I207.23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8年
下 载: 129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词盛于两宋,衰于元明,明清易代之际,已呈复兴之势。由陈子龙开端之后,清词的中兴的标志就是出现了三大家和他们代表的词派。即陈维崧代表的阳羡派、以朱彝尊为首的浙西派和以纳兰性德顾贞观倡导的抒写性灵的词体创作。本文主要从顾贞观的交游角度阐释其词作《弹指词》词风产生的成因。顾贞观生活在明清易代的时期,生活的范围大抵不脱离家乡无锡和京城中供职时与纳兰性德过往的人生轨迹。梁溪的生活,与好友们的交游活动不仅影响到词人的思想和生存状态,更加影响到顾贞观词的题材内容的选择与创作风格等方面。他的词集《弹指词》独抒性灵,善于运用质朴的语言,抒发真情,追求形式与内容的新变,就是实践他的词学思想的最好体现。

全文目录


摘要  2-3
Abstract  3-4
目录  4-6
第1章 清代词人顾贞观研究概况简介  6-9
第2章 顾氏家族及顾贞观生平  9-15
  2.1 顾贞观家族  9-12
  2.2 顾贞观的生平  12-15
第3章 梁溪词人群  15-28
  3.1 梁溪词人评述  15-20
  3.2 梁溪词人的总体特征  20-28
    3.2.1 遗民心态和结社活动—时代风云与顾贞观的选择  20-24
    3.2.2 月是故乡明的乡情—集体意识与顾贞观的咏物词  24-26
    3.2.3 雨露同沾的师友交游—梁溪唱和及对顾贞观的影响  26-28
第4章 与纳兰性德的交游  28-34
  4.1 纳兰性德的人生  28
  4.2 主情入微纳兰词  28-30
    4.2.1 人间惆怅客的忧患意识  29
    4.2.2 榆关那畔行的朔方风光  29-30
    4.2.3 天上痴情种的凄婉缠绵  30
  4.3 生死相契的友谊  30-34
    4.3.1 相近的词学主张  30-31
    4.3.2 "德也狂生"的至交  31-32
    4.3.3 千古佳话《金缕曲》  32-34
第5章 《弹指词》的艺术特色  34-39
  5.1 倡导真情抒性灵  34
    5.1.1 钟情主性的创作个性  34
    5.1.2 情极之至的文学主张  34
  5.2 注重抒情愁入词  34-35
  5.3 不落窠臼多创变  35-37
    5.3.1 形式上的灵活多样性  35-36
      5.3.1.1 以词代书的创造  35-36
      5.3.1.2 以词代铭、以词代简的尝试  36
    5.3.2 内容上的新颖多变性  36-37
  5.4 《弹指词》中佛禅语  37-39
    5.4.1 苦心孤诣的自示一"弹指"集名的由来  37
    5.4.2 借佛献花的禅语—佛教用语的使用  37-39
结语  39-41
参考文献  41-43
后记  43-44

相似论文

  1. 大型汽轮机转子动平衡测控系统研制,TH877
  2. 英语课堂形成性评估与学生学习态度研究,H319.3
  3. 断指再植患者重返工作的影响因素分析,R658.1
  4. 破解城乡结合部地区二元管理体制难题,D630
  5. 中考数学创新性试题分析与命题研究,G633.6
  6. 对农村初级中学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调查与研究,G633.6
  7. 高考数学创新性试题命题研究,G633.6
  8. 高校科技创新环境评价研究,G644
  9. 市级旅游用地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研究,X820.3
  10. 基于能源消耗的建筑工程生态足迹评价,X826
  11. 创新型化工企业的持续创新重大风险分析与应对措施研究,F426.7
  12. 论当代服装古典风格复兴与设计应用研究,TS941.2
  13. 手工钩针编织的创新设计与应用研究,TS941.2
  14. 低蛋白日粮添加合成氨基酸和小肽对肉仔鸡的影响,S831.5
  15. 来华留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B849
  16. 民间体育非营利组织的发展研究,D632.9
  17. “网络红人”现象及其对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冲击,G41
  18. 学问之道:大学创新文化的形成研究,G640
  19. 手机媒体对大学生道德价值观影响及对策研究,G641
  20. 福建省业余网球教练员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G845
  21. 中国碳排放水平的区域差异及影响因素分析,X502

中图分类: > 文学 > 中国文学 > 各体文学评论和研究 > 诗歌、韵文 >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