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安阳市生态旅游资源及其评价
作 者: 郭慧
导 师: 任学慧
学 校: 辽宁师范大学
专 业: 自然地理学
关键词: 生态旅游资源 层次分析法 评价 可持续开发
分类号: F592.7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8年
下 载: 162次
引 用: 4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生态旅游资源是随生态旅游的兴起而出现的新概念,具有其独特性,它是吸引生态旅游者回归大自然的客体,又是生态旅游活动得以形成和发展的物质基础。生态旅游最突出、最具吸引力的一个特点是它将资源保护与开发相结合,将资源的合理利用与对当地社会文化的尊重和当地获得的经济收益相结合,从而实现资源可持续利用。安阳市位于河南省最北部,地处晋、冀、豫三省交汇处,乃中原腹地,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生态旅游资源丰富,主要包括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历史古迹类、宗教建筑类景观等。其中,自然生态旅游资源数量少但品位高,具有极大的开发价值;而人文生态旅游资源数量多,文化内涵丰富,开发价值也高,只是显得有点零碎。以系统论、生态伦理学、可持续发展为理论基础,针对安阳市生态旅游资源特点,分析安阳市生态旅游资源状况及其面临的挑战;选取安阳市11处(点)国家级生态旅游景点,采用点状分布的测度方法,并利用β指数、γ指数、平均路径长,得到安阳市生态旅游空间结构特征,即:数量空间结构上是集聚型的,景点集中程度紧凑但规模小;人文生态旅游资源占绝对优势,自然生态旅游资源比较欠缺,资源类型组合缺陷明显,地域组合较差。通过建立生态旅游资源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对安阳市生态旅游资源进行评价。结果显示,殷墟综合价值最高,第二、三位是国家级的风景名胜区红旗渠、太行山大峡谷,第四、五位是国家文物保护单位羑里程遗址和小南海石窟,第六位是岳飞庙,第七位是国家森林公园,综合价值后四位是宗教类资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安阳市生态旅游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建议。
|
全文目录
摘要 4-5 ABSTRACT 5-9 第1章 引言 9-16 1.1 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9 1.2 研究文献综述 9-15 1.2.1 国外研究综述 9-11 1.2.2 国内研究综述 11-15 1.3 研究思路 15-16 第2章 生态旅游研究之理论基础 16-22 2.1 生态旅游概念和内涵 16-17 2.2 生态旅游资源 17-18 2.3 系统论 18-20 2.3.1 系统论的概念 18 2.3.2 系统功能 18-19 2.3.3 系统的原则 19 2.3.4 系统论的应用 19-20 2.4 生态伦理学理论 20 2.4.1 生态伦理学的价值取向 20 2.4.2 生态伦理学的应用 20 2.5 可持续发展理论 20-22 2.5.1 可持续发展概念 20-21 2.5.2 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应用 21-22 第3章 安阳市生态旅游资源概述 22-29 3.1 安阳市区域环境特征 22-24 3.1.1 自然环境 22-23 3.1.2 人文经济环境 23-24 3.2 自然生态旅游资源 24-25 3.2.1 风景名胜区 24-25 3.2.2 森林公园 25 3.3 人文生态旅游资源 25-27 3.3.1 历史古迹类 25-26 3.3.2 宗教建筑类 26-27 3.4 安阳市生态旅游资源面临的挑战 27-29 3.4.1 形象定位混乱 27 3.4.2 极易遭到破坏 27 3.4.3 组合欠缺 27 3.4.4 知名度不高 27 3.4.5 开发体系低且精品少 27-29 第4章 安阳市生态旅游资源空间结构 29-33 4.1 安阳市生态旅游资源地域分布 29-30 4.2 数量空间结构 30-31 4.3 资源内部空间结构 31-32 4.4 资源组合结构 32-33 4.4.1 资源类型组合 32 4.4.2 资源地域组合 32-33 第5章 安阳市生态旅游资源评价 33-43 5.1 评价原则 33 5.2 评价方法 33-40 5.2.1 确立评价指标体系 34 5.2.2 确立评价指标体系中因子权重 34-40 5.3 主要景区(点)等级划分 40-43 第6章 安阳市生态旅游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建议 43-47 6.1 开发利用原则 43 6.2 开发利用建议 43-47 6.2.1 科学规划,宏观管理,合理有序的开发生态旅游资源 43-44 6.2.2 挖掘生态旅游资源内涵,进行深层次的开发 44 6.2.3 整合区域资源,设计旅游线路 44-45 6.2.4 加强生态旅游资源保护,保持其原始性和完整性 45-46 6.2.5 扩大宣传,提高安阳市生态旅游资源的影响力 46-47 第7章 结论 47-48 参考文献 48-52 附表1 评价指标体系各级指标标度值 52-54 致谢 54
|
相似论文
- 基础教育改革中过程性评价平台的构建与完善,G521
- 基于信息熵的课堂观察量化评价模型研究,G632.4
- 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评价方法的实施研究,G633.67
- 基于感兴趣信息的高光谱图像压缩技术研究,TP391.41
- 城市商品住宅开发风险分析与应对研究,F293.35
- 冬青属植物资源收集与无性繁殖技术研究,S184
- 高校绿色办公指标体系的设计与评价研究,G647
- 云南省人力资本空间网络结构关键效率因素研究,F249.27
- 高校科技创新环境评价研究,G644
- 黑龙江省高校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评价体系研究,G644
- 我国高校BOT工程项目风险评价研究,G647
- 市级旅游用地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研究,X820.3
- 山野菜石参营养成分与品质分析,S647
- 论初中语文学科的教学评价改革,G633.3
- 黄磷储罐区安全评价方法研究,TQ126.317
- 女性乒乓球服的热湿舒适性研究,TS941.15
- 大连海域消防力量部署方案研究,U698.4
- 高原湖泊湖区可持续发展评价体系及模式研究,X22
- 孔光一教授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总结及清宣法为主辨治小儿外感咳嗽的临床研究,R249.2
- 课堂互动对高中生英语口语能力影响的行动研究,G633.41
- 以形成性评价促进初中生英语核心词汇复用能力提高的行动研究,G633.41
中图分类: > 经济 > 旅游经济 > 中国旅游事业 > 地方旅游事业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