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大学生错误信念任务的事件相关电位研究

作 者: 郭其杭
导 师: 丁芳
学 校: 苏州大学
专 业: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关键词: 心理理论 一级错误信念 二级错误信念 事件相关电位 大学生
分类号: B844.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9年
下 载: 92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心理理论是指对自己和他人的心理状态(如需要、信念、意图、感觉等)的认知,并由此对相应行为做出因果性的预测和解释。它是当前发展心理学中最活跃的研究领域之一。以往的研究多采用经典错误信念任务,而没有对一级错误信念和二级错误信念进行系统地分析。本论文以11名在校本科生为被试,采用ERP技术对大学生在一级错误信念任务和二级错误信念任务中的事件相关电位进行了系统研究。本论文包括三项研究,第一项研究采用一级错误信念任务探讨大学生被试在完成事实判断和一级错误信念判断时表现出的ERP差异。第二项研究采用二级错误信念任务探讨大学生被试在完成事实判断和二级错误信念判断时表现出的ERP差异。第三项研究比较大学生被试在完成一级错误信念判断和二级错误信念判断时的ERP差异。本研究最终结论可以概述为以下三点:(1)大学生被试在完成一级错误信念任务时,事实判断和一级错误信念判断引发的P200任务主效应不显著。一级错误信念判断的P200波幅在正向上显著大于事实判断。两种判断所诱发的晚成分波幅在700-1500ms时间段内在前-中-后头皮分布上差异两两显著,中部头皮明显大于前、后头皮。任务和左中右的交互作用在500-700ms和1300-1400ms差异显著,事实判断和一级错误信念判断在中部脑区呈现出显著差异。两种判断所诱发的晚成分波幅在600-800ms时间段内在左-右、中-右头皮分布上差异显著。(2)大学生被试在完成二级错误信念任务时,二级错误信念判断的反应时与事实判断的反应时差异边缘显著,二级错误信念判断的反应时大于事实判断。两种判断诱发的晚成分在400-800ms左右,任务主效应显著,二级错误信念判断诱发的晚成分平均波幅在正向上显著大于事实判断。两种判断诱发的晚成分在700-900ms和1100-1500ms时间段内,前-中-后头皮分布主效应显著,前-中-后头皮分布差异两两显著,中部头皮显著大于前、后头皮。700-800ms任务与左中右交互作用显著,两种判断在中区和右侧表现出的差异达到显著性水平。(3)大学生被试在完成一级错误信念判断和二级错误信念判断时,两种判断诱发的晚成分在300-500ms和1000-1400ms左右,任务主效应显著,二级错误信念判断诱发的晚成分平均波幅在正向上显著大于一级错误信念判断。两种判断诱发的晚成分在700-1500ms时间段内,前-中-后头皮分布主效应显著,前、中、后头皮差异两两显著,中部头皮的差异显著大于前、后头皮。任务和左中右的交互作用在800-1300ms差异显著。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3-5
Abstract  5-9
1 文献综述与问题提出  9-23
  1.1 文献综述  9-21
    1.1.1 心理理论的概念  9
    1.1.2 心理理论的研究范式  9-12
    1.1.3 心理理论的理论与模型  12-15
    1.1.4 心理理论的研究现状与趋势  15-17
    1.1.5 脑机制研究  17-21
  1.2 问题提出  21
  1.3 研究思路与意义  21-23
2 研究一 大学生在完成一级错误信念任务时的表现  23-33
  2.1 问题提出  23-24
    2.1.1 研究假设  23-24
  2.2 研究方法  24-27
    2.2.1 被试  24
    2.2.2 实验程序及材料  24
    2.2.3 脑电记录  24-25
    2.2.4 数据处理  25-27
  2.3 数据分析  27-30
    2.3.1 行为数据  27
    2.3.2 ERP 数据  27-30
  2.4 讨论  30-31
  2.5 结论  31-33
3 研究二 大学生在完成二级错误信念任务时的表现  33-41
  3.1 问题提出  33-34
    3.1.1 研究假设  33-34
  3.2 研究方法  34
    3.2.1 被试  34
    3.2.2 实验程序及材料  34
    3.2.3 脑电记录  34
  3.3 数据分析  34-38
    3.3.1 行为数据  34-35
    3.3.2 ERP 数据  35-38
  3.4 讨论  38-40
  3.5 结论  40-41
4 研究三 大学生在完成一级错误信念判断和二级错误信念判断时的差异比较研究  41-46
  4.1 问题提出  41
    4.1.1 研究假设  41
  4.2 研究方法  41
  4.3 数据分析  41-45
    4.3.1 P200 波幅和潜伏期的分析  43
    4.3.2 晚成分的分析  43-45
  4.4 讨论  45
  4.5 结论  45-46
5 总讨论与结论  46-49
  5.1 三项研究的关系  46
  5.2 研究的创新与不足之处  46-47
    5.2.1 研究的创新之处  46-47
    5.2.2 研究的不足之处  47
  5.3 研究展望  47-48
  5.4 研究结论  48-49
参考文献  49-56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主要学术成果  56-57
附录  57-60
后记  60

相似论文

  1. 基于汉语听觉认知的事件相关电位的研究,R318.0
  2. 马洛—克罗恩社会赞许性量表的修订及相关研究,B841.7
  3. 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大学生科学信仰研究,G641
  4. 隔代抚养幼儿的心理理论、祖孙依恋、同伴接纳的特点及其关系研究,B844.1
  5. 对体育类大学生学业自尊、身体自尊、内隐自尊以及与学业成绩关系的研究,G807.4
  6. 大学生应对能力现状及其干预研究,B844.2
  7. 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社会适应性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B844.2
  8. 高校成人大学生心理压力、社会支持与学习倦怠的关系研究,G724
  9. 手机媒体对大学生道德价值观影响及对策研究,G641
  10.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大学生主观能动性研究,G641
  11. 福建省高职院校女子篮球队现状与发展策略研究,G841
  12. 艺术体操教学对女大学生心功能的影响,G834-4
  13. 第三套《全国健美操大众锻炼标准》初级套路对普通女大学生健康体适能影响的实验研究,G831.3
  14. 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研究,G645.5
  15. 大学生灵性与自我和谐的关系研究,B844.2
  16.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统领大学生党建工作研究,D267.6
  17. 大学生生态文明观的哲学思考,G641
  18. 大学生成人依恋、完美主义与社交焦虑的关系研究,B844.2
  19. “美国大学生早期干预计划”理论与实践研究,G649.712
  20. 英国大学生个人发展规划研究,G649.561
  21. 网络游戏成瘾青少年感觉寻求水平和事件相关电位CNV实验研究,R749.99

中图分类: > 哲学、宗教 > 心理学 > 发展心理学(人类心理学) > 儿童心理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