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三都湾理化因子与赤潮藻的关系研究

作 者: 郑钦华
导 师: 王晓清;刘家富
学 校: 湖南农业大学
专 业: 渔业
关键词: 三都湾 理化因子 赤潮藻 关系研究
分类号: X55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8年
下 载: 41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三都湾是闽东海洋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奇独特的环境,已成为全省仍至全国最大的内湾性大黄鱼网箱养殖基地,也是我国惟一的内湾性大黄鱼产卵场地,典型的近封闭型港湾,其环境状况倍受重视。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大黄鱼养殖得到迅猛发展,成为闽东海洋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湾内环境主要受沿岸陆源径流和外海水系影响,在湾外赤潮频发的情况下,尚未发生内源性赤潮,也未曾受到外源性赤潮的影响。然而,随着闽东经济的发展,人口向沿海城镇聚集,入海污染物质日益增多,其中含有相当一部分的营养盐物质,在不同程度上促使海域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含量处于相对较高水平。若湾内环境不注意治理,让湾顶区的氮、磷高含量向湾口区延伸,或遇高温、干旱年份,赤潮生物将随着湾外相对高盐水向湾顶区扩展,那么湾内发生赤潮就在所难免。一旦发生赤潮,湾内环境比湾外更难恢复,将严重影响水产养殖业的进一步发展。为此,本研究采用三都湾海域作为研究对象,开展了环境因子的调查监测,进行了水环境理化因子和赤潮生物的研究,探讨了理化因子与赤潮藻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三都湾N、P含量相对较高,从时间变化上看,N含量呈现春季高于秋季高于夏季的趋势,P含量呈现秋季最高,春季次之,夏季最低;从平面分布上看,N、P二者均呈现湾项区向湾口区递减的变化趋势。(2)N/P值比高值区出现在湾口的Fjchch08站位,低值区出现在湾顶的Fjchch07站位,有82.14%测值均小于N/P值正常比16:1,说明三都湾水体处于N缺乏状态,所以N才是该海域赤潮生物生长、繁殖的限制因子。(3)营养状态指数E值高值区出现在Fjchch07站位,Fjchch05站位次之,低值区出现在Fjchch06站位,监测结果表明,湾顶区水域已开始呈富营养化态势。(4)三都湾共鉴定出浮游植物34属,62种,包括硅藻门28属51种,甲藻门6属11种。其中发现赤潮生物36种。优势种有中肋骨条藻、角毛藻、海链藻、直链藻和米金裸甲藻等,尤其是中肋骨条藻几乎在整个监测期间都保持着相当大的比例,大部分时间为第一优势种。(5)根据监测结果,并应用回归分析方法计算表明,水温、pH、COD、DO、DO饱和度、PO4--P、E、叶绿素a、N/P值与赤潮藻细胞数之间呈现出不同季节性显著相关关系,结合闽东海域赤藻发生特点和规律,以及有关研究报道,我们认为尤其是pH、COD、DO、DO饱和度、叶绿素a作为湾内环境敏感因子与赤潮藻保持着密切关系。这与调查期间湾外海区赤潮发生检测结果相吻合(赤潮发生期,pH值高达8.66,COD含量高达19.76mg/L,DO含量高达13.50mg/L,DO饱和度高达189.9%,叶绿素a含量高达82.38μg/L)。(6)回归分析表明,三都湾海域水体中盐度、透明度、弧菌总数、DIN、NO2--N、NO3--N、NH3-N与赤潮藻的关系均呈相关性不显著。这可能是由于湾内水体受陆源径流与外海水潮流的影响较大,使三都湾水体上述监测指标测值变化较复杂的缘故。

全文目录


中文目录  4-7
中文摘要  7-9
英文摘要  9-12
1 前言  12-20
  1.1 三都湾概况  14
  1.2 赤潮的成因与危害  14-17
    1.2.1 赤潮的成因  15-16
    1.2.2 赤潮的危害  16-17
  1.3 赤潮的生态学作用  17-18
    1.3.1 对水环境的生态学作用  17
    1.3.2 对水生生物的生态学作用  17
    1.3.3 对人类的生态学作用  17-18
    1.3.4 制约渔业经济的发展  18
  1.4 相关领域国内外技术现状,发展趋势及国内现有工作基础  18-19
    1.4.1 国内外技术现状和国内现有工作基础  18-19
    1.4.2 国内外技术发展趋势  19
  1.5 研究目的与意义  19-20
2 材料与方法  20-24
  2.1 主要材料  20-22
    2.1.1 主要仪器设备  20
    2.1.2 主要玻璃器皿  20-21
    2.1.3 主要试剂  21-22
    2.1.4 试验用水  22
    2.1.5 试验样品  22
    2.1.6 微孔滤膜  22
  2.2 试验方法  22-24
    2.2.1 监测站位布设  22
    2.2.2 监测时间确定  22
    2.2.3 监测频率  22-23
    2.2.4 水质常规监测项目参数选择  23
    2.2.5 监测指标分析方法  23
    2.2.6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23-24
3 结果与分析  24-42
  3.1 三都湾海域环境状况  24-34
    3.1.1 海水中环境要素的变化特征  24-28
    3.1.2 赤潮生物种类组成及数量变化  28-33
    3.1.3 气象要素的变化特征  33-34
  3.2 三都湾外海区的赤潮监测情况  34-35
    3.2.1 水环境状况  34
    3.2.2 赤潮生物检测的种类与密度  34-35
  3.3 理化因子赤潮藻的相关性  35-42
    3.3.1 季节性关系  35
    3.3.2 三都湾海域主要理化因子与赤潮藻相关性  35-42
4 讨论  42-45
  4.1 三都湾海域环境现状  42-43
    4.1.1 三都湾海域目前尚不具备形成"内源性"赤潮  42
    4.1.2 三都湾海域未受"外源性"赤潮影响  42
    4.1.3 湾顶区水域已趋于富营养化态势  42-43
  4.2 三都湾海域环境敏感因子及其指示意义  43-45
    4.2.1 pH值、溶解氧、溶解氧饱和度、COD和叶绿素α的一般环境意义  43-44
    4.2.2 pH值、溶解氧、溶解氧饱和度、COD和叶绿素α对赤潮指示意义  44
    4.2.3 对赤潮的认识  44-45
5 结论与展望  45-48
  5.1 主要研究成果  45-46
  5.2 创新之处  46-47
  5.3 展望  47-48
参考文献  48-52
附录  52-53
致谢  53-54
作者简介  54-55
读研期间发表论文及在研项目  55

相似论文

  1. 大学生灵性与自我和谐的关系研究,B844.2
  2. 东正教哈尔滨教区研究(1898-1956年),B979
  3. 酮类化合物的3D-QSPR研究,O641
  4. 溶解有机物三维荧光光谱结合多变量分析在赤潮藻识别中的应用,X55
  5. 胶州湾常见赤潮藻脂肪酸的动力学研究及其应用,X173
  6. 几种理化因子对鳗池优势微藻生物学效应研究,S917.3
  7. 东北地区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F832.7;F127
  8. 一株赤潮异弯藻溶藻细菌的分离与溶藻特性研究,X172
  9. 无角毛有害赤潮藻显微图像自动识别系统,TP391.41
  10. 基于变分水平集的赤潮藻显微图像分割方法研究,TP391.41
  11. 晋阳湖浮游藻类群落结构与水体生态修复研究,X52
  12. 大田软海绵酸(Okadaic Acid,OA)对小鼠胚胎细胞3T3的影响,Q949.98
  13. 团队领导特征、团队学习能力与团队创造力的关系研究,F224
  14. 三都湾海水网箱养殖调查及养殖容量研究,S967
  15. 大亚湾浮游植物群落结构与赤潮藻分子鉴定研究,X55
  16. 不同理化性质溶液灌注食管对豚鼠气道的影响及机制探讨,R56
  17. 赤潮藻藻际细菌溶藻效应研究,Q93
  18. 米氏凯伦藻(Karenia mikimotoi)对海洋生物毒性的实验研究,X173
  19. 虾青素对凡纳滨对虾的免疫防护及对虾养殖的水质监测和WSSV检测,S968.22
  20. 船载近海赤潮藻自动化生化分析工作站电气控制系统研制,TP273

中图分类: > 环境科学、安全科学 > 环境污染及其防治 > 海洋污染及其防治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