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几种理化因子对鳗池优势微藻生物学效应研究

作 者: 林泽
导 师: 高如承
学 校: 福建师范大学
专 业: 水生生物学
关键词: 鳗池优势藻类 理化因子 酶活 生长 竞争
分类号: S917.3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27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本文研究N、P浓度及N/P、Cu2+、Fe3+、pH以及六种水产常用鱼药对鳗池优势藻类生长竞争的影响。结果如下:1、铜绿微囊藻和水华微囊藻最适生长的N、P浓度范围分别为N:150mg/L-350mg/L和P:0.005mg/L-5mg/L,小球藻的最适N、P浓度范围为N:25mg/L-250mg/L和P:75mg/L-100mg/L,四尾栅藻的最佳N、P浓度范围为N:25mg/L-150mg/L和P:50mg/L-100mg/L。2、铜绿微囊藻和水华微囊藻对Cu2+比较敏感,Cu2+40μg/L-640μg/L对微囊藻的抑制作用越来越显著,而该浓度范围的Cu2+对于小球藻和四尾栅藻则具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在4株藻的竞争实验中,对照组的铜绿微囊藻和水华微囊藻占优势,Cu2+40μg/L和640μg/L浓度中小球藻和四尾栅藻逐渐占优势,当Cu2+浓度达到1280μg/L时,4株藻均受抑制。SOD和MDA的检测结果显示,随着Cu2+浓度的上升,4株藻的SOD酶活力先升后降,3、铜绿微囊藻与小球藻均存在铁限制,其中缺铁对铜绿微囊藻生长的限制较为显著,当初始F e3+浓度为0.1μmol/L时,其生长曲线呈现出负增长的趋势;铜绿微囊藻的μmax出现在25μmol/L,小球藻的μmax则出现在20μmol/L;当Fe3+浓度为100μmol/L时,2株藻的生长均受到了一定的抑制,但此时的生长速度仍高于低Fe3+组。4、pH对两株藻的生长及竞争关系都有显著的影响,铜绿微囊藻在pH8-pH11范围内生长良好,其最佳生长pH值为9,而小球藻则在pH7-pH9之间生长较好,其最佳pH值为8。共同培养的实验结果显示碱性环境中铜绿微囊藻的竞争优势强于小球藻,pH8-pH10中β值大于α值,而pH7时小球藻占优势,α值大于β值。5、二氧化氯、二氯海因、敌百虫和高锰酸钾对小球藻的96EC50依次为:176.63mg/L、61.68mg/L、212.97mg/L、3.72mg/L,其对小球藻生长的抑制效应强度分别为:高锰酸钾>二氯海因>二氧化氯>敌百虫。而甲苯咪唑和土霉素在本实验浓度范围内则可以促进小球藻的生长,且随着浓度的增大小球藻的密度和叶绿素a含量均逐渐递增。6、二氧化氯、二氯海因、土霉素、敌百虫和高锰酸钾对铜绿微囊藻的96EC50依次为:2.09g/L、66.26mg/L、93.85mg/L、153.54mg/L、1.62mg/L,其对铜绿微囊藻生长的抑制效应强度分别为:高锰酸钾>二氯海因>土霉素>敌百虫>二氧化氯。而甲苯咪唑在本实验浓度范围内对于铜绿微囊藻的生长表现出积极的效应,随着浓度的增大铜绿微囊藻的生长逐渐递增。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2-4
Abstract  4-6
中文文摘  6-12
绪论  12-24
  1.1 微藻  12-14
  1.2 理化因子  14-21
  1.3 藻类生长竞争的主要检测指标  21
  1.4 研究背景及意义  21-24
第一章 不同氮磷浓度对鳗池优势藻生长的影响  24-42
  第一节 材料与方法  24-31
    1.1 材料与方法  24-27
    1.2 方法  27-31
  第二节 结果与分析  31-37
    2.1 不同N浓度对4种藻生长的影响  31-33
    2.2 不同N浓度对4种藻叶绿素a含量的影响  33-35
    2.3 不同P浓度对4种藻生长的影响  35-36
    2.4 不同P浓度对4种藻叶绿素a含量的影响  36-37
  第三节 小结与讨论  37-42
第二章 铜离子对鳗池优势藻生长及种间竞争关系的影响  42-54
  第一节 材料与方法  43-44
    1.1 材料  43
    1.2 方法  43-44
  第二节 结果与分析  44-50
    2.1 Cu~(2+)对鳗池中4种优势藻生长的影响  44-45
    2.2 Cu~(2+)对鳗池中4种优势藻叶绿素a含量的影响  45-46
    2.3 Cu~(2+)对鳗池中4种优势藻SOD酶活力的影响  46-47
    2.4 Cu~(2+)对鳗池中4种优势藻MDA含量的影响  47-48
    2.5 Cu~(2+)对鳗池中4种优势藻之间竞争关系的影响  48-50
    2.6 不同Cu~(2+)浓度对共同培养的4种藻比增长率的影响  50
  第三节 小结与讨论  50-54
第三章 Fe~(3+)对鳗池中铜绿微囊藻和小球藻生长的影响  54-62
  第一节 材料与方法  54-55
    1.1 材料  54
    1.2 方法  54-55
  第二节 结果与分析  55-59
    2.1 Fe~(3+)对铜绿微囊藻生长的影响  55-56
    2.2 Fe~(3+)对小球藻生长的影响  56-57
    2.3 Fe~(3+)对铜绿微囊藻叶绿素a含量的影响  57-58
    2.4 Fe~(3+)对小球藻叶绿素a含量的影响  58
    2.5 不同Fe~(3+)浓度对2株藻比增长率的影响  58-59
  第三节 小结与讨论  59-62
第四章 铜绿微囊藻和小球藻在不同pH下生长特性及竞争参数研究  62-72
  第一节 材料与方法  62-64
    1.1 材料  62
    1.2 方法  62-64
  第三节 结果与分析  64-70
    2.1 不同PH对纯培养的铜绿微囊藻和小球藻生长的影响  64-65
    2.2 不同PH对纯培养的铜绿微囊藻和小球藻叶绿素a含量的影响  65-66
    2.3 纯培养的小球藻和铜绿微囊藻生长曲线的拟合  66-67
    2.4 不同PH对铜绿微囊藻和小球藻竞争关系的影响  67-70
  第三节 小结与讨论  70-72
第五章 鳗池六种常用药物对小球藻及铜绿微囊藻生长的影响  72-86
  第一节 材料与方法  72-74
    1.1 材料  72-73
    1.2 方法  73-74
  第二节 结果与分析  74-82
    2.1 6种药物对小球藻与铜绿微囊藻生长的影响  74-77
    2.2 6种药物对小球藻与铜绿微囊藻叶绿素a含量的影响  77-81
    2.3 6种药物中小球藻与铜绿微囊藻的回归方程和96EC_50  81-82
  第三节 小结与讨论  82-86
结论  86-88
参考文献  88-102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102-104
致谢  104-106
个人简历  106

相似论文

  1. 超声处理RTM成型酚醛/乙醇在石英纤维表面的竞争吸附,TB332
  2. 经典Wnt信号关键基因在人早期牙齿发育中的表达检测,R78
  3. 牡蛎壳海卤缓释氮肥对辣椒和香菜生长影响的研究,S145.6
  4. 高位精养模式日本囊对虾生长及浮游生物演替规律,S968.22
  5. 军曹鱼生长激素基因(GH)的克隆和表达,Q786
  6. 调环酸钙合成工艺研究及其类似物合成,TQ452
  7. 抑制植物病原菌的植物提取物筛选,S482.2
  8. 湛江北部湾深水海域马氏珠母贝四种壳色选育系F5的生长速度、生长模型及其遗传多样性的SSR分析,S968.31
  9. 后配额时代中印纺织品贸易发展关系研究,F752.7
  10. 水氮耦合对宜宾植烟土壤理化性状及烟叶产质量影响的研究,S572
  11. 氮肥运筹及与留叶数互作对白肋烟生长发育和产量质量的影响,S572
  12. 温度及育苗方式对草莓生长发育的影响,S668.4
  13. 两种规格马氏珠母贝育珠期的生长、消化酶活力及珍珠囊发育的比较,S917.4
  14. 竞争性选拔制度的功能实现,D262.3
  15. 两种赤眼蜂寄生行为的比较及种间竞争的研究,S476.3
  16. 肥料用量和配比对小洋菊产量与品质的影响,S567.239
  17. 粳稻穗角性状的遗传分离分析和QTL定位及关联分析,S511.22
  18. 烤烟连作障碍效应与微生物菌剂消减技术初探,S572
  19. 不同肥料配施对烤烟生长发育、品质及土壤养分的影响,S572
  20. 雪茄外包皮烟关键栽培技术研究,S572
  21. 杨柳田头菇生活史及分类地位研究,S646

中图分类: > 农业科学 > 水产、渔业 > 水产基础科学 > 水产生物学 > 水产植物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