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我国企业注册登记管理制度改革研究

作 者: 朱宏伟
导 师: 陈利根;于水
学 校: 南京农业大学
专 业: 行政管理
关键词: 企业注册登记 行政许可法 管理制度 改革
分类号: F203.9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8年
下 载: 212次
引 用: 3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中国政府正在加快推进改革开放的进程。国家一系列法律、法规、政策的出台,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与此同时,依法治国、依法行政的理念开始深入人心。党中央提出到2020年建立一个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前国民经济正进入一个快速而稳定的发展时期。经济结构的变化、巨大的技术变革和商业变革等等都给工商部门的企业注册登记管理工作带来了冲击和挑战。《行政许可法》的制定与实施,拉开了国家行政改革的新篇章。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作为行政许可实施的重要主体之一,作为肩负市场监管和行政执法职能的行政机关,迫切需要对工商机关注册登记管理部门所面临的若干问题进行认真分析,整合现有企业注册登记管理职能,提出企业注册登记工作的应对策略,进行工商许可改革与监管方式创新,从而实现依法行政,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目的。本文从企业注册登记管理制度的内涵入手,对企业注册登记管理的宗旨和原则、历史演化和现状进行了阐述,分析了我国企业注册登记管理制度面临的问题及这些问题产生的根源。应用政府职能理论,分别从法律制度、监管机制、登记体制、管理职能入手,分析了问题存在的根源,并针对产生问题的根源,提出了进一步改进和完善法律制度、监管机制、登记体制、管理职能等若干政策建议。本文包括以下五个章节:第一章是企业注册登记管理制度的内涵及历史沿革。本章阐述了企业注册登记管理制度的内涵、历史沿革及其应当遵循的原则,并从政府职能理论和“法治型”政府理论入手,分析了政府对不同行业在企业注册登记管理中的实践。通过对企业注册登记管理制度的多角度分析得出结论:企业注册登记管理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形成的重要前提;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有序运行的重要保障;是弥补“市场失灵”、优化配置的重要手段;是维护社会公共安全和政治、文化等各方面公共利益的必要手段。因此,应当按照“必要、科学、合理、效率”的原则,对企业注册登记管理制度进行一系列的制度创新和工作创新。第二章是江苏省企业注册登记管理实证分析。本章以公司制企业及非公司制企业两种企业类型为例,从企业登记管辖、企业登记程序、企业登记的条件及其提交材料规范入手,分析了我省在企业注册登记管理中的现状。应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重新定位企业注册登记管理工作,并应围绕为现代企业制度服务这个中心,确定行政体制、行政权力、行政手段和行政程序,使企业注册登记管理制度真正成为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最终法律程序。第三章是我国企业注册登记管理制度问题分析。本章指出了现行企业注册登记管理制度与《行政许可法》相抵触之处,分析了企业注册登记管理在法律制度、监管机制和管理观念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认为改革现行企业注册登记管理制度势在必行。第四章是改革企业注册登记管理制度的对策。本章结合前一章节对企业注册登记管理制度存在问题的分析,从完善我国企业注册登记管理法律制度、创新企业注册登记管理的监管机制、更新企业注册登记管理的观念等方面入手,提出了改革我国现行企业注册登记管理制度的对策。并借鉴了国外在企业登记管理方面的先进经验,提出了加强企业登记的基础信息建设,利用电子化登记系统实现登记机构和行业审批机构之间的信息互联的观点。第五章是建立登记注册官制度。本章分析了现行企业注册登记管理在实际操作流程中的弊端,提出了要在市场准入过程中避免职责不清、推诿扯皮、效率低下等问题的出现,关键在于改革现行的行政审批制度,逐步建立起与国际接轨的依法核准制一一主办注册官制度,并分析了建立这一制度需要完善的相关配套措施。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8-10
ABSTRACT  10-13
导论  13-21
  一、问题的提出和选题的意义  13-14
  二、研究现状  14-19
    1、企业注册登记立法现状  14-15
    2、企业注册登记管理的内容和范围  15
    3、企业注册登记管理的对象  15-16
    4、企业注册登记管理的机关  16-17
    5、企业注册登记管理改革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17-19
  三、研究方法  19
  四、可能的创新与不足  19-21
    (一) 可能的创新  19-20
    (二) 存在的不足  20-21
第一章 企业注册登记管理制度的内涵及历史沿革  21-35
  1.1 企业注册登记管理制度的内涵及原则  21-24
    1.1.1 企业注册登记管理制度的内涵  21-23
    1.1.2 企业注册登记管理的原则  23-24
      1.1.2.1 公开原则  23
      1.1.2.2 合法性原则  23
      1.1.2.3 必要性原则  23-24
      1.1.2.4 效能原则  24
      1.1.2.5 责任原则  24
  1.2 企业注册登记管理制度的理论分析  24-31
    1.2.1 政府职能理论  24-27
    1.2.2 “法治型政府”理论  27-28
    1.2.3 政府在企业注册登记管理中的实践  28-31
      1.2.3.1 自然垄断行业  28-29
      1.2.3.2 信息不对称行业  29-30
      1.2.3.3 外部不经济行业  30
      1.2.3.4 涉及公共利益行业  30-31
  1.3 我国企业注册登记管理制度的沿革  31-35
    1.3.1 初步建立时期(新中国成立—1979年)  32
    1.3.2 恢复和发展时期(1979—1985年)  32-33
    1.3.3 大发展时期(1986—1992年)  33
    1.3.4 职能转变时期(1992—2001年4月)  33-34
    1.3.5 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时期(2001年4月—至今)  34-35
第二章 江苏省企业注册登记管理实证分析  35-52
  2.1 企业登记管辖  35-38
    2.1.1 公司登记管辖  35-37
    2.1.2 非公司制企业登记管辖  37-38
  2.2 企业登记程序  38-43
    2.2.1 审查  38
    2.2.2 受理  38-39
      2.2.2.1 申请材料齐全、符合法定形式的  38
      2.2.2.2 申请材料齐全并符合法定形式,但申请材料需要核实的  38-39
      2.2.2.3 申请材料存在可以当场更正的错误的  39
      2.2.2.4 申请材料不齐全或者不符合法定形式的  39
      2.2.2.5 不属于企业登记范畴或者不属于本机关登记管辖范围  39
    2.2.3 决定  39-43
  2.3 企业设立的条件  43-46
    2.3.1 公司制企业  43-45
      2.3.1.1 申请设立有限责任公司应当具备的条件  43
      2.3.1.2 申请设立一人有限责任公司应当具备的条件  43-44
      2.3.1.3 申请设立国有独资公司应当具备的条件  44
      2.3.1.4 申请设立股份有限公司应当具备的条件  44
      2.3.1.5 申请设立分公司应当具备的条件  44-45
    2.3.2 非公司制企业  45
      2.3.2.1 申请企业法人登记应当具备的条件  45
      2.3.2.2 申请营业登记应当具备的条件  45
    2.3.3 申请企业集团登记应当具备的条件  45-46
      2.3.3.1 名称需经总局核准的企业集团应当具备的条件  45-46
      2.3.3.2 冠省名的企业集团应当具备的条件  46
  2.4 企业登记提交材料规范  46-48
    2.4.1 企业名称预先核准提交材料规范  46-47
    2.4.2 有限责任公司设立登记提交材料规范  47-48
  2.5 我省企业注册登记管理的现状分析  48-52
    2.5.1 企业设立的审批程序种类繁多  48-49
    2.5.2 企业注册登记的标准不统一  49-50
    2.5.3 市场主体资格的监管效果欠佳  50-52
第三章 我国企业注册登记管理制度问题分析  52-60
  3.1 现行企业注册登记管理与《行政许可法》相抵触  52-54
    3.1.1 前置许可超越法律规定  52
    3.1.2 企业注册难以当场登记  52-53
    3.1.3 《行政许可法》对法律文书的制作、送达提出了新的要求  53-54
    3.1.4 注册登记的传统做法陈旧过时  54
  3.2 企业注册登记管理的法律制度存在缺陷  54-56
    3.2.1 立法目标不明确,立法权限过宽  54-55
    3.2.2 市场主体准入、退出的法律标准不统一  55
    3.2.3 市场主体的法律体系不完善  55-56
  3.3 企业注册登记管理的监管机制有漏洞  56-58
    3.3.1 监督管理手段的设置存在问题  56
    3.3.2 信用警示制度不完善  56-57
    3.3.3 监管方式重形式轻实质  57-58
  3.4 登记体制、管理职能、管理理念方面存在问题  58-60
    3.4.1 登记体制不合理  58
    3.4.2 登记管理职能不够准确  58-59
    3.4.3 登记管理理念有待转变  59-60
第四章 改革企业注册登记管理制度的对策  60-71
  4.1 完善我国企业注册登记管理法律制度  60-62
    4.1.1 统一市场主体立法  60
    4.1.2 改革市场主体准入审批制度  60-61
    4.1.3 采取主体资格与经营资格相分离的登记模式  61
    4.1.4 改革对经营范围和注册资本的限制  61-62
  4.2 创新企业注册登记管理部门的监管机制  62-64
    4.2.1 施行“并联监管”模式  62
    4.2.2 试行执照召回制度  62-63
    4.2.3 建立和完善企业信用体系  63-64
    4.2.4 改革现行的企业年检制度  64
  4.3 解决在登记体制、管理职能、管理理念方面的问题  64-68
    4.3.1 建立合理的注册登记行政体制  64-65
    4.3.2 准确定位登记管理职能  65-66
    4.3.3 树立正确的登记监管理念  66-67
    4.3.4 规范登记管理程序和行政行为  67-68
  4.5 登记手段的革新  68-71
    4.5.1 建立电子化登记系统  68-69
    4.5.2 实现登记机构和行业审批机构之间的信息互联  69-70
    4.5.3 加强注册登记的基础信息建设  70-71
第五章 建立登记注册官制度  71-76
  5.1 当前注册登记运作机制的弊端  71-72
  5.2 建立以主办注册官制度为中心的依法独立核准机制  72-73
    5.2.1 完善依法独立核准登记制的法律依据  72
    5.2.2 设立主办注册官制度  72-73
  5.3 建立注册官制度的配套措施  73-74
    5.3.1 需要进一步明确企业登记官的权责利  73
    5.3.2 需要进一步明确注册官的工作职能  73-74
      5.3.2.1 制订具体的工作指引  73-74
      5.3.2.2 考核任免  74
      5.3.2.3 相对独立开展注册登记工作  74
      5.3.2.4 严格监督  74
  5.4 建立登记无效制度  74-76
参考文献  76-79
致谢  79

相似论文

  1. 基础教育改革中过程性评价平台的构建与完善,G521
  2. 高中政治新课程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整合探索,G633.2
  3. 农村高中教师课程观现状调查研究,G632.3
  4.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材的现状及发展路径探究,G633.3
  5. 高职课程改革研究,G712.3
  6. 论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几个问题及其解决策略,G632.3
  7. 论初中语文学科的教学评价改革,G633.3
  8. 基于新课程改革的高中地理概念教学策略研究,G633.55
  9.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视阈下的增量民主研究,D621
  10. 南京市浦口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探讨,F326.2
  11. 广东2010年英语高考改革方案对农村高中英语听说课堂教学的反拨效应,G634.41
  12. 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人力资源领导研究,G632.3
  13. 普通高中课程改革七年:一位亲历者的自我反思,G632.3
  14. 云南省开展电矿结合研究,F426.61
  15. YSZY集团企业文化建设研究,F270
  16. 南京市街道办事处改革趋势研究,D630
  17. 基于衔接的高中语文小说教学,G633.3
  18. 我国高职院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研究,G717
  19. 南京市药房托管运行问题研究,R95
  20. 县域农业行政管理体制改革问题探索,D630
  21. 行政生态与我国公共管理制度创新,D630

中图分类: > 经济 > 经济计划与管理 > 国民经济管理 > 工商行政管理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