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当代大学生道德需要与道德教育研究

作 者: 高昕
导 师: 张旭新
学 校: 海南师范大学
专 业: 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
关键词: 大学生 道德需要 道德教育
分类号: G64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8年
下 载: 272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当今大学生道德现状和道德教育现状不容乐观,大学生道德教育与大学生道德生活脱节、大学生道德教育目标与大学生道德期望脱节、大学生道德认知与道德行为脱节的现象明显。对于不容乐观的现状和客观存在的问题,我们以往大多都是从外在的环境影响、道德教育的形式和内容上找原因,但却没有看到道德是人本身的一种需求,大学生的生存和发展都离不开道德需要。实际上,大学生道德建设中之所以会出现上述现象,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究其深层次的原因,则是我们在大学生道德教育中,长期忽视大学生的道德需要。提升大学生道德教育实效性的任务是重大而紧迫的,要完成这一使命就必须抓住大学生的道德需要这一关键。道德需要是人类的一种本质性需要,它与道德教育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因为道德需要是人的社会属性的精神体现和行为规范,它在道德个体品德结构中居于重要地位,同时,它还是道德教育过程的起点,是道德教育的内在驱动力。要进行道德教育就不能忽视受教育者的道德需要,大学生道德教育也不例外。厘清了道德需要在大学生道德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对大学生进行道德教育时,就要贴近大学生,贴近大学生的生活和实际,这样才能深入了解大学生的道德需要、切实满足大学生的道德需要,同时还要注意培养和提升他们的道德需要,从而提高大学生道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在此过程中,运用实证分析的方法能使我们对大学生道德需要的理解更加深入和直观。

全文目录


摘要  4-5
Abstract  5-9
引言  9-12
  一 论题的提出及意义  9-10
  二 研究现状及本文的创新之处  10-11
  三 核心概念、研究思路与方法  11-12
第一章 当代大学生道德教育现状、问题及原因  12-20
  一 当代大学生道德教育的现状  12-14
    (一) 大学生道德教育与大学生道德生活脱节  12-13
    (二) 大学生道德教育目标与大学生道德期望脱节  13-14
    (三) 大学生道德认知与道德行为脱节  14
  二 当代大学生道德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14-17
    (一) 道德教育的观念陈旧  15-16
    (二) 道德教育的内容滞后  16
    (三) 道德教育的方法形式单一  16-17
  三 道德需要:大学生道德教育针对性不高的深层原因分析  17-20
    (一) 长期忽视大学生道德需要  17-18
    (二) 对道德需要在道德教育中的作用认识不清  18
    (三) 对大学生道德需要的满足和提升不力  18-20
第二章 研究大学生道德需要的理论基础  20-32
  一 需要的基本理论  20-23
    (一) 马克思恩格斯的需要理论  20-21
    (二) 现代心理学对需要的定义  21
    (三) 两种典型的需要观  21-23
  二 道德需要的基本理论  23-32
    (一) 道德需要的界定  23-25
    (二) 道德需要的功能  25-27
    (三) 道德需要的发展层次  27-32
第三章 大学生道德需要与道德教育的相互关系  32-39
  一 道德需要在道德个体品德结构中所处的地位  32-35
    (一) 道德需要是个体道德认知的出发点和归宿  32-33
    (二) 道德需要是个体道德态度的核心  33-34
    (三) 道德需要对个体的行为活动具有制约作用  34-35
  二 道德需要是道德教育过程的起点  35-36
  三 道德需要是道德教育的内在驱动力  36-39
    (一) 道德需要是道德行动发生的主体动力  36-37
    (二) 道德需要是保持良好道德行为的持续动力  37
    (三) 道德需要是检验道德教育成效的重要标准  37-39
第四章 以大学生道德需要为切入点,提高大学生道德教育的针对性  39-50
  一 当代大学生道德需要的实证分析  39-42
    (一) 大学生道德需要是客观存在的  39-40
    (二) 大学生道德需要层次正处在自律向他律的过渡阶段  40-41
    (三) 大学生强烈渴望满足自身道德需要  41-42
  二 贴近大学生,深入了解大学生的道德需要  42-44
    (一) 树立以受教育者为主体的道德教育观念  42-43
    (二) 保证道德教育内容的与时俱进  43
    (三) 加强道德教育的实证研究  43-44
  三 贴近大学生生活,切实满足大学生的道德需要  44-46
    (一) 活动法  44-45
    (二) 案例法  45-46
    (三) 咨询测验法  46
  四 贴近大学生实际,注重培养和提升大学生的道德需要  46-50
    (一) 创造良好的道德环境  46-47
    (二) 给予相应的制度支持  47-48
    (三) 坚持正确的教育灌输  48
    (四) 引导有效的自律  48-50
结语  50-51
参考文献  51-54
附件  54-57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57-58
致谢  58

相似论文

  1. 马洛—克罗恩社会赞许性量表的修订及相关研究,B841.7
  2. 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大学生科学信仰研究,G641
  3. 对体育类大学生学业自尊、身体自尊、内隐自尊以及与学业成绩关系的研究,G807.4
  4. 大学生应对能力现状及其干预研究,B844.2
  5. 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社会适应性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B844.2
  6. 高校成人大学生心理压力、社会支持与学习倦怠的关系研究,G724
  7. 手机媒体对大学生道德价值观影响及对策研究,G641
  8.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大学生主观能动性研究,G641
  9. 福建省高职院校女子篮球队现状与发展策略研究,G841
  10. 艺术体操教学对女大学生心功能的影响,G834-4
  11. 第三套《全国健美操大众锻炼标准》初级套路对普通女大学生健康体适能影响的实验研究,G831.3
  12. 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研究,G645.5
  13. 大学生灵性与自我和谐的关系研究,B844.2
  14.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统领大学生党建工作研究,D267.6
  15. 大学生生态文明观的哲学思考,G641
  16. 大学生成人依恋、完美主义与社交焦虑的关系研究,B844.2
  17. “美国大学生早期干预计划”理论与实践研究,G649.712
  18. 英国大学生个人发展规划研究,G649.561
  19. 工学结合模式下中职生的职业道德教育研究,G711
  20. 自传体记忆与自我概念的关系研究,B842.3
  21. 大学生人际压力与人际交往效能感、应对方式的关系研究,B844.2

中图分类: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教育 > 高等教育 > 思想政治教育、德育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