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网络文化影响下的大学生人际交往研究

作 者: 朱文科
导 师: 谭秀森
学 校: 山东理工大学
专 业: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关键词: 网络文化 大学生 人际交往 网络人际交往
分类号: G645.5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422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网络文化作为一种新型的文化形态,凭借其虚拟性、丰富性、平等性、开放性等特点迅速占据了人们生活的各个角落,日益成为信息社会的主流文化。大学生对新生事物的接受能力较强,他们受到了网络文化的深刻影响。网络文化给大学生的思维、学习和生活带来了重大变化,其中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影响尤为显著。当代大学生对人际交往的需求极为强烈,人际交往的顺利与否直接关系着他们能否健康成长。网络文化背景下,大学生的人际交往发生了深刻改变,大学生人际交往的交往主体、交往方式、交往语言范式和交往模式都受到了网络文化的影响。本文通过研究网络文化给大学生人际交往带来的影响,阐明了网络文化作用于大学生人际交往的机理,提出了加强网络文化背景下大学生健康人际交往的措施。简言之,就是充分发挥社会、学校、家庭等各方面的作用,以构建健康的大学生人际关系为目标,扩大网络文化的积极作用,抑制其消极作用,促进大学生健康地进行人际交往。本文的主要观点有:(1)网络文化给大学生人际交往带来的消极影响,包括大学生人际交往的态度随意性增强、人际交往能力缺失、人际交往诚信度减弱、人际交往的现实依赖性减弱和人际交往自我约束力降低。(2)网络文化通过网络交往、信息环境、群体效应和满足需求这四个方面作用于大学生人际交往。(3)通过网络立法和网络管理,塑造积极健康的网络文化是网络文化背景下加强大学生健康人际交往的重要方面。

全文目录


摘要  3-4
Abstract  4-5
目录  5-8
绪论  8-12
  1.1 问题的提出  8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8-9
    1.2.1 研究目的  8-9
    1.2.2 研究意义  9
  1.3 研究现状  9-10
  1.4 研究思路和方法  10-12
    1.4.1 研究思路  10
    1.4.2 研究方法  10-12
第二章 网络文化是影响大学生的新元素  12-17
  2.1 网络文化的内涵  12
  2.2 网络文化的基本特点  12-15
    2.2.1 网络文化的虚拟性  13
    2.2.2 网络文化的丰富性  13
    2.2.3 网络文化的平等性  13-14
    2.2.4 网络文化的开放性  14
    2.2.5 网络文化的快捷性  14-15
  2.3 网络文化成为影响大学生的重要因素  15-17
    2.3.1 网络文化影响大学生的思维  15
    2.3.2 网络文化影响大学生的学习  15-16
    2.3.3 网络文化影响大学生的生活  16-17
第三章 网络文化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影响  17-28
  3.1 网络文化对大学生人际交往影响的主要表现  17-19
    3.1.1 网络文化对大学生人际交往主体的影响  17-18
    3.1.2 网络文化对大学生交往方式的影响  18
    3.1.3 网络文化对大学生交往语言范式的影响  18-19
    3.1.4 网络文化对大学生人际交往模式的影响  19
  3.2 网络文化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积极影响  19-21
    3.2.1 大学生人际交往更为自由  19-20
    3.2.2 大学生人际交往更为广泛  20
    3.2.3 大学生人际交往更为自主  20-21
    3.2.4 大学生人际交往更为便捷  21
  3.3 网络文化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消极影响  21-28
    3.3.1 大学生人际交往态度随意性增强  21-22
    3.3.2 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缺失  22-23
    3.3.3 大学生人际交往诚信度减弱  23-24
    3.3.4 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现实依赖性减弱  24-25
    3.3.5 大学生人际交往自我约束力降低  25-28
第四章 网络文化影响大学生人际交往的作用机理  28-33
  4.1 通过网络交往作用于大学生人际交往  28-29
    4.1.1 自主交往塑造了大学生人际交往的自主意识  28
    4.1.2 便捷交往扩大了大学生人际交往的范围  28-29
    4.1.3 角色多样化丰富了大学生的情感体验  29
  4.2 通过信息环境作用于大学生人际交往  29-30
    4.2.1 巨大的信息量激发了大学生交往兴趣  29
    4.2.2 便捷的交流工具丰富了大学生交往手段  29-30
    4.2.3 开放的交流环境创造了大学生交往平台  30
  4.3 通过群体效应作用于大学生人际交往  30-31
    4.3.1 共同的兴趣增强了大学生的人际交往  30-31
    4.3.2 平等的话语权促进了大学生的人际交往  31
    4.3.3 群体性心理感受增进了大学生的人际交往  31
  4.4 通过满足需求作用于大学生人际交往  31-33
    4.4.1 网络文化有利于满足大学生对良好人际关系的渴望  31-32
    4.4.2 网络文化有利于满足大学生的自我实现需求  32
    4.4.3 网络文化有利于满足大学生的多方面需求  32-33
第五章 网络文化背景下健康的大学生人际交往  33-38
  5.1 网络文化背景下大学生健康人际交往的内涵  33-34
    5.1.1 正确的人际交往观  33-34
    5.1.2 和谐的大学生人际关系  34
  5.2 网络文化背景下大学生健康人际交往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34-36
    5.2.1 平等性原则  34-35
    5.2.2 诚信性原则  35
    5.2.3 包容性原则  35
    5.2.4 有益性原则  35-36
    5.2.5 开放性原则  36
  5.3 网络文化背景下大学生健康人际交往的实现方式  36-38
    5.3.1 正确理解人际交往  36
    5.3.2 诚心对待人际交往  36-37
    5.3.3 发挥网络优势拓展人际交往  37
    5.3.4 实现网络人际交往与现实人际交往协调发展  37-38
第六章 网络文化背景下加强大学生健康人际交往的措施  38-44
  6.1 加强大学生教育,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38-40
    6.1.1 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  38-39
    6.1.2 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修养  39
    6.1.3 树立正确人际交往观  39-40
  6.2 加强网络立法和管理,塑造积极健康的网络文化  40-41
    6.2.1 健全网络立法  40
    6.2.2 加强网络监管  40
    6.2.3 完善网络人际交往平台  40-41
  6.3 社会、学校、家庭联动,创造良好的成长成才环境  41-44
    6.3.1 形成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  41-42
    6.3.2 创造实现需求的空间环境  42
    6.3.3 建立协调配合的联动机制  42-44
结语  44-45
参考文献  45-46
致谢  46-47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著作情况  47-48
附录  48-50

相似论文

  1. 马洛—克罗恩社会赞许性量表的修订及相关研究,B841.7
  2. 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大学生科学信仰研究,G641
  3. 对体育类大学生学业自尊、身体自尊、内隐自尊以及与学业成绩关系的研究,G807.4
  4. 大学生应对能力现状及其干预研究,B844.2
  5. 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社会适应性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B844.2
  6. 高校成人大学生心理压力、社会支持与学习倦怠的关系研究,G724
  7. 手机媒体对大学生道德价值观影响及对策研究,G641
  8.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大学生主观能动性研究,G641
  9. 福建省高职院校女子篮球队现状与发展策略研究,G841
  10. 艺术体操教学对女大学生心功能的影响,G834-4
  11. 第三套《全国健美操大众锻炼标准》初级套路对普通女大学生健康体适能影响的实验研究,G831.3
  12. 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研究,G645.5
  13. 大学生灵性与自我和谐的关系研究,B844.2
  14.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统领大学生党建工作研究,D267.6
  15. 大学生生态文明观的哲学思考,G641
  16. 大学生人际压力与人际交往效能感、应对方式的关系研究,B844.2
  17. 大学生道义推理研究,B841
  18. 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方式研究,B844.2
  19.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及培养路径,B844.2
  20. 网络背景下80后研究生婚恋观研究,G643
  21. 体验式就业教育,G647.38

中图分类: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教育 > 高等教育 > 教师与学生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