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人脸特征点定位方法研究

作 者: 韩玉峰
导 师: 王小林;刘宏申
学 校: 安徽工业大学
专 业: 计算机应用技术
关键词: 人脸特征点定位 主动形状模型(ASM) Gabor小波 主成分分析 加权
分类号: TP391.4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53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人脸识别是计算机视觉和模式识别领域的一个热点问题,它极大推动了图像处理、模式识别、计算机视觉等诸多学科的发展。人脸部特征点定位即在人脸图像中通过特定的算法,让机器能自动得到面部主要器官的位置,进行二维形状的特征点轮廓描述。它是人脸识别领域中的关键步骤,定位的准确与否直接关系到接下来各种应用的可靠性与否。人脸特征点定位在人脸表情姿态分析、人脸识别与合成及人脸图像编码等众多实际工程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基于点分布模型(PDM,Point Distributed Model)的主动形状模型(ASM,Active Shape Model)是人脸特征点定位领域的主流算法,实践表明,该方法具有较高的精度和可靠性。本论文详细研究了ASM算法的过程:人脸图像样本的训练,形状模型的构建以及目标特征点的搜索。但同时,ASM算法也具有以下缺点:算法精度对形状模型的初始化位置依赖性较强,以及在对目标点搜索的过程中,只采用了标定点周围的局部灰度信息,容易丢失很多重要的纹理信息等缺点。考虑到Gabor小波具有良好的时间一频率局部细节的分析能力,结合上述ASM算法的缺点,我们提出如下算法改进:(1)首先在目标图像中使用AdaBoost检测出人脸区域,完善形状模型的在目标图像中的初始化位置。(2)在参考文献[10]的算法改进基础上,引入高斯分布构建局部加权灰度模型,避免局部关键纹理特征的丢失。(3)引入对样本的训练,将标定点的八邻域点的Gabor Jet的均值作为定点处的局部Gabor特征模型,在ASM定位的基础上,进一步修正定位结果。实验表明,改进后的算法对人脸特征点的定位精度有一定程度的提高,使定位更为准确。

全文目录


摘要  5-6
Abstract  6-10
引言  10-11
第一章 绪论  11-20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3
  1.2 人脸特征点定位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8
    1.2.1 灰度信息的方法  13-14
    1.2.2 先验规则的方法  14-15
    1.2.3 几何形状的方法  15-16
    1.2.4 统计模型的方法  16-17
    1.2.5 小波的方法  17
    1.2.6 3D 方法  17-18
  1.3 国内外常用的人脸数据库  18
  1.4 本文所做的工作  18-20
    1.4.1 本论文所做的研究与创新  18
    1.4.2 本文的内容组成  18-20
第二章 基于点分布模型的经典主动形状模型算法  20-29
  2.1 引言  20
  2.2 点分布模型  20-21
  2.3 主成分分析法  21-23
    2.3.1 主成分分析法基本思想  21-23
    2.3.2 PCA 的具体算法  23
  2.4 主动形状模型  23-29
    2.4.1 训练形状样本的对齐  24-25
    2.4.2 建立形状模型  25-26
    2.4.3 局部灰度模型的建模  26-27
    2.4.4 目标搜索过程  27-29
第三章 小波分析基础知识  29-35
  3.1 小波分析  29-30
  3.2 Gabor 小波  30-32
  3.3 二维Gabor 小波用于图像处理  32-33
  3.4 Gabor 小波分析对图像像素点相似性的度量  33-35
第四章 算法改进  35-44
  4.1 概述  35
  4.2 对ASM 模型的改进  35-44
    4.2.1 完善形状模型的在目标图像中的初始化位置  36
    4.2.2 构建局部加权灰度模型  36-40
    4.2.3 标定点处的局部Gabor 特征建模  40-44
第五章 改进后的算法实现与实验分析  44-54
  5.1 标定样本特征点  44-45
  5.2 构建形状模型  45-47
  5.3 AdaBoost 算法检测出人脸区域  47-48
  5.4 局部加权灰度模型约束下点的搜索  48-49
  5.5 局部Gabor 特征模型约束下点的位置修正  49
  5.6 改进后的算法的实验结果与分析  49-54
    5.6.1 算法性能评价的标准  49-50
    5.6.2 局部加权灰度模型约束下定位结果与分析  50-51
    5.6.3 局部Gabor 特征模型约束下定位结果与分析  51-52
    5.6.4 改进后的ASM 算法的性能评价  52-54
第六章 结论  54-56
  6.1 全文总结  54
  6.2 展望  54-56
参考文献  56-60
在学研究成果  60-61
致谢  61

相似论文

  1. 唇读中的特征提取、选择与融合,TP391.41
  2. 基于质谱的雷公藤甲素肝脏毒性代谢组学研究,R285
  3. 改进的主成分分析方法在学科建设中的应用,G642.4
  4. 背景抑制磁共振全身弥散加权成像(DWIBS)与hPET/CT临床价值对比研究,R445.2
  5. MRS联合DWI对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R737.25
  6. 颅脑肿瘤血管异质性的磁敏感加权成像与动态磁敏感灌注成像的联合应用研究,R739.4
  7.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低氧血症评价指标研究,R766
  8. 高分辨率SAR影像裸土信息提取及土壤含水量反演初探,S152.7
  9. 高光谱图像技术诊断黄瓜病害方法的研究,S436.421
  10. 旅游对芦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典型植被的影响,S759.9
  11. 离体状态下动脉血气水平及动脉血栓体积测量的SWI实验研究,R445.2
  12. 新生猪缺氧缺血性脑病的DWI影像研究,R722.1
  13.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及动态增强扫描在宫颈癌分期及疗效监测的应用,R737.33
  14. 3.0T高场磁共振对中央型肺癌的初步研究,R734.2
  15. 太行山猕猴掌面花纹嵴数的形态学研究,Q954
  16. 赵官煤矿下组煤底板突水预测及防治技术研究,TD745
  17. MR弥散加权成像在股骨头坏死的应用价值研究,R681.8
  18. 基于计算机视觉的柑橘品质分级技术研究,TP391.41
  19. 控制权度量模型及计算,O211.3
  20. 磁共振弥散加权及动态增强成像量化分析在乳腺病变诊断中的应用研究,R445.2
  21. 重庆文化产业竞争力研究,F224

中图分类: > 工业技术 > 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 > 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 > 计算机的应用 > 信息处理(信息加工) > 模式识别与装置 > 图像识别及其装置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