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我国SNS社交网络的发展与人们交往方式的研究

作 者: 何璐
导 师: 杜敏
学 校: 陕西师范大学
专 业: 传播学
关键词: SNS社交网络 需求层次理论 人际传播 web2.0技术
分类号: G206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1050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自从1995年互联网正式在我国诞生以来,互联网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互联网络打破了传统媒体反馈机制不够完善、信息呈现线性传播途径等模式,以其超链接、无限度等特性日渐高涨。2003年以前,由于web1.0技术的限制,网民使用互联网还停留在“人—信息”的阶段,即网络公司把信息传到网上,网民从网络上获取自己需要的信息。尽管web1.0技术下的互联网络也有个人可以表现自我的方式,如BBS、个人博客等,但这样的方式不仅量少而且并没有形成较大的传播规模,所以从传播学意义上来说,互联网络传播还是属于大众传播的范畴。然而Web2.0技术应用以来,互联网络出现了不同以往的新局面,SNS社交网络得到了长足发展的空间。网民兼具了网络信息贡献者和吸取者的双重角色,网民虚拟社会和现实生活的社会发生了前所未有的联系,乃至在很多方面都出现了叠加重合的现象。在SNS社交网络中,网民通过“熟人认识熟人”的方式彼此认识熟悉和联系,由于“熟人”的介绍,彼此的可信度更高,其中所形成的各种各样的关系也更接近现实社会,比较有影响力的这类网站包括人人网、QQ空间(QQ校友)等。本文使用个案分析法、个案调查法、功能分析法、描述研究法等研究方法,把全球最大的SNS社交网络平台QQ空间以及风靡一时的人人网(校内网)当做个案进行分析,对经常使用这些SNS社交网络网站的忠实网民进行个案调查,对人们社交过程中对SNS社交网络的使用与人们传统交往方式的转变等做出探讨。首先从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的角度分析网民的哪些需求在SNS社交网络得到了满足,如网络上的实名制构建了网络版的真实人际社会,使得网民在包括人身安全、道德保障、资源属性等内在的安全感得到满足;SNS社交网络这个综合性的社交平台使网民在情感上和归属上的需求得到了满足,网民能够在SNS社交网络中构建的更为完美的个人形象并使人获得尊重的需求得到了满足。但在使用SNS社交网络时,人们现实人际关系出现了正面积极或负面消极的影响。所以SNS社交网络在网民的生活中扮演者十分重要的角色,但是其并未完全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并存在一些共有的问题。我们研究后认为,建议从发展应用技术对现有的SNS社交网络服务的功能进行完善,并创造更多工具吸引网民的注意力,增强和人们生活当中其他各种各样的媒体之间的联系、资源整合和合作,以及加强SNS社交网络中其他方面的功能等角度进行改进,让网民的需求能更大程度上的获得满足,最大可能的消除SNS社交网络中的影响朋友关系、与上司和同事之间出现沟通障碍、致使夫妻感情出现裂痕、“信息鸿沟”和“新技术”效应等对人们社交活动不好的影响和后果,使SNS社交网络这个工具不仅能促进现实生活中各种各样的社交活动、人际关系,而且能有益于网民工作更有效率、能在SNS社交网络当中有效的提升自身的能力、改善网民的人际关系等,与此同时,对于SNS社交网络自身也提出创建更多类型的“群”,增加“群”成员之间的联系,增强“群”之间的相互互动,从整体性的宏观角度建立更稳固的结构,更好的为网民提供便利。

全文目录


摘要  3-5
Abstract  5-10
第1章 引言  10-14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0-11
  1.2 研究目的及研究方法  11-12
  1.3 SNS社交网络的概念及其理论基础  12-14
第2章 我国SNS社交网络发展历程  14-16
  2.1 第一阶段:基于"六度理论"的单一交友功能阶段  14
  2.2 第二阶段:进入多元化娱乐化交友阶段  14
  2.3 第三阶段:以"真实朋友关系"为标志的SNS社交网络阶段  14-16
第3章 SNS社交网络的特点  16-22
  3.1 国外的SNS社交网络  16
  3.2 国内现有的SNS社交网络服务内容  16-22
    3.2.1 个人主页  17
    3.2.2 日志  17-18
    3.2.3 分享  18
    3.2.4 个人档  18
    3.2.5 应用  18-19
    3.2.6 个人中心  19
    3.2.7 相册  19
    3.2.8 礼物  19-22
第4章 SNS社交网络的需求层次理论分析  22-28
  4.1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22-25
    4.1.1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的内容  22-23
    4.1.2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的价值  23-25
  4.2 从需求层次理论来看SNS网络社交  25-28
    4.2.1 SNS满足网民在情感和归属上的需求  26
    4.2.2 满足网民获得自我及他人尊重的需求  26-27
    4.2.3 满足了网民自我实现的需求  27-28
第5章 SNS社交网络的功能  28-32
  5.1 SNS社交网络的现实人际传播功能  28-29
  5.2 SNS社交网络中的现实组织传播功能  29
  5.3 SNS社交网络的混合功能  29-32
第6章 SNS社交网络传播方式的负面功能  32-38
  6.1 "修饰"了社交世界  32
  6.2 网络语言具有局限性  32-33
  6.3 传播"虚假"、"模糊"的信息  33-34
  6.4 "新技术"效应  34
  6.5 "信息鸿沟"现象  34-35
  6.6 "角色丛"的混淆  35-38
第7章 SNS社交网络对现实人际关系的影响  38-44
  7.1 对现实人际传播正面积极影响  38-40
    7.1.1 化解工作上的矛盾  38
    7.1.2 解决情感上的困境  38-39
    7.1.3 消解"独在异乡为异客"的孤独  39
    7.1.4 创造工作中合作的机会  39-40
  7.2 对现实人际传播负面消极影响  40-44
    7.2.1 影响了朋友关系  40
    7.2.2 与上司、同事沟通出现问题  40-41
    7.2.3 造成夫妻相处问题  41
    7.2.4 造成工作中的重大失误  41-42
    7.2.5 虚拟的背伦在现实重演  42-44
第8章 对于SNS社交网络的若干提议  44-50
  8.1 提升SNS社交网络的正面积极的因素  44-46
    8.1.1 使SNS社交网络更有益于网民工作  44-45
    8.1.2 使SNS社交网络更有益于网民的人际关系  45-46
    8.1.3 有益于网民自身能力的提升  46
  8.2 增强整体性以建立更稳固的结构  46-48
    8.2.1 创建更多"群"  46-47
    8.2.2 增强"群"成员间的联系  47
    8.2.3 加强各个"群"之间的联系  47-48
  8.3 有益网民交往的其他方法  48-50
    8.3.1 完善传播路径  48-49
    8.3.2 加强网络的内容服务  49
    8.3.3 增强保护网民隐私的能力  49
    8.3.4 扩充其他方面的内容  49-50
第9章 结语  50-52
参考文献  52-54
致谢  54-56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56

相似论文

  1. 基于复杂网络特征的SNS社交网站传播特征研究,G206
  2. 高语境文化背景下强关系中的人际传播素质概念建构与测量,G206
  3. 微博客的虚拟社群及其“人际化”传播分析,G206
  4. 后奥运时代大学生体育意识与体育行为之研究,G807.4
  5. 3G手机与人际传播,G206
  6. 英汉广告文本互文性的顺应性研究,H052
  7. 基于B/S结构的代理商门户系统设计与实施,TP311.52
  8. 网络社区对人际传播的影响研究,G206
  9. 我国SNS网站的发展现状、问题及完善策略研究,G206
  10. 微博人际传播使用动机和行为对自我认同感的影响研究,G206
  11. 变迁中的邻里人际传播,G206
  12. SNS对销售促进的价值研究,G206-F
  13. 乡村社会人际传播研究,G206
  14. 中国古代书院的文化传播研究,G649.299
  15. 论中国特色的人际传播在关系营销中的运用,C912.3
  16. 关系传播理论的视角:课堂沉默现象的案例分析,G206
  17. 完善我国个人所得税申报制度的研究,F812.42
  18. 我国SNS用户在人际传播中的自我表露行为研究,G206
  19. 面向用户体验的网页界面优化设计方法研究,TP393.092
  20. 幸福视角下女性劳动供给行为选择影响因素分析,F241.4
  21. 国有企业员工工作满意度影响因素研究,F272.92

中图分类: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信息与知识传播 > 信息与传播理论 > 传播理论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