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俄语称呼主要功能刍议

作 者: 周梦菡
导 师: 张豫鄂
学 校: 华中师范大学
专 业: 俄语语言文学
关键词: 称呼语 文化功能 语用功能 社会思潮
分类号: H35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46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称呼语是指人类生活中用来称呼他人的词或词组,是人类社会交往中使用最广泛、出现频率最高的语言形式。在任何社会、任何一种语言中都不可或缺。近年来,俄罗斯语言学界对称呼语的研究日益活跃,称呼语作为日常交际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代社会的言语交际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称呼语(обращение)这个术语在俄罗斯最早出现在Ф.И.布斯拉耶夫的著作《俄语历史语法》之中。在此之前,俄语语法著作中都采用呼格的提法。西方不少学者,如,Roger Brown,Albert Gilman,Marguerite Ford,Lambert,Tucker,Bates,Benigi, Paulston等等都曾对称呼语进行过研究。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当数Roger Brown和Albert Gilman的T式和V式的经典研究。他们认为称呼语“权势关系”(power)和“一致关系”(solidarity)影响人们对称呼语的使用。“权势关系”和“一致关系’从此也成为语言学界的权威术语。20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我国国内俄语界也对称呼语进行了一定的研究。很多学者都在自己的著作中对称呼语进行了论述。前苏联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进行称呼语研究,且其研究特点多是将称呼语置于言语礼节的系统下进行研究。直到80年代,前苏联语言学界才开始逐步拓宽称呼语的研究领域。这一时期的著作有《俄语言语礼节》(A.A.Aкишина,1983)等等。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俄语礼貌用语—语言学与教学层面》(Н.И.Формановская,1982)。1987年,H.H.Aмниова的《对外俄语教学中的人名称呼语》对于开展对外俄语教学有很高的理论和实践价值。90年代以后,俄罗斯语言学界开始将目光投向具体称呼语的研究。且九十年代以来的俄罗斯政治风云变幻,政治生活上的动荡必然影响到语言,尤其是称呼语立刻反映出了社会思潮的变化,这一时期的著名文章主要有,《词的新生》(И.M.Cинагатуллин,1994),《先生—公民—同志—先生》(M.B.Колтунов,1998)等等.当今的俄罗斯还处在社会转型的过程中,称呼语的使用具有极大的不稳定性,尤其是对陌生人的称呼依然是一个开放的论题,各种说法,莫衷一是。但称呼语的使用并不是随心所欲的,而必须遵循一定的社会规范和原则。因为它不仅仅是一个词汇单位,还是一个社会活动交往中的语用单位,承载了深厚的民族文化思想和内涵,具有极高的语用价值和文化内涵。因此,我们既要从词汇语用的方面来理解它,更要从民族思想根源的角度来研究它。现在的俄罗斯社会正历经巨大的转折。社会的转型和发展不可避免地影响到语言,而称呼语作为语言中最活跃的一部分也日益变化。在这样一个特殊的社会背景下,本文对称呼语的研究就显得更具有现实意义。本文正是以俄语称呼语为研究对象,从称呼语的文化功能语用功能、社会思潮反映功能三个方面来探讨俄语称呼语的使用状况。全文由三个部分组成:前言、正文和结语。前言,概述全文,对文章的结构、研究意义以及研究目的进行综述。正文分为四个章节:第一章,称呼语的研究综述。本章回顾了称呼语在俄罗斯国内外的研究历史,探讨了与称呼语研究相关的各项理论问题,指出了称呼语研究的理论意义,以及本文主要采用的研究方法和研究目的。第二章,称呼语的文化功能。本章将从文化功能的角度,将称呼语置于俄罗斯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之下,揭示称呼语中所反映出的宗法观念、伦理道德观念等。第三章,称呼语的语用功能。本章是从语用学的角度,首先阐述语用学的基本观点,在语用学理论的指导下,从会话结构和交际原则出发来揭示称呼语的语用功能。第四章,称呼语反映社会思潮的功能。本章首先与社会变迁相关联的心智概念,以及该研究的兴起,然后从社会心智研究的角度,讨论现代社会转型时期对陌生人的称呼语及其在俄罗斯人民生活中所体现出来的思想变化。结语,总结全文,对全文行文的主要脉络进行逐一理清,并对笔者的研究所得和不足做出总结。称呼语是一个活跃的语言现象,也是一个典型的语用单位,它不仅承载了大量文化信息,还具有积极的语用功能,并能够体现出社会的变迁。本文从称呼语的文化、语用、社会变迁三个角度来研究称呼语的主要功能,阐述了称呼语上所附着的文化含义,语用场合以及社会变化。称呼语是一个复杂而深奥的研究课题,由于本人经验不足,学识有限,资料尚缺,文中的一些论点还有待挖掘和商榷;限于本人水平,难免挂一漏万,其中的缺点错误,恳请师长、学友批评指正。

全文目录


Благодарностъ  5-6
中文摘要  6-8
Реферат  8-11
Введение  11-13
Глава 1 Обзор изученчя обращений  13-22
  1.1 Общее положение изучения обращений  13-17
  1.2 Определение обращения  17-18
  1.3 Функции обращений  18-19
  1.4 Теоретическая ценность изучения обращений  19-20
  Вывод  20-22
Глава 2 Кулътурная Функция обращений  22-33
  2.1 Обащение и кулътура  22-24
  2.2 Отражение в обращениях националъной кулътуры  24-32
    2.2.1 Отражение прерывности в обращениях  24-25
    2.2.2 Отражение чинопочитания в обращениях  25-30
    2.2.3 Отражение моралъных принципов в обращениях  30-32
  Вывод  32-33
Глава 3 Прагматическая Функция обращений  33-41
  3.1 Обращение и прагматика  33-36
  3.2 Отражение принципов общения в обращениях  36-39
  3.3 Отражвние разговорного смысла и леремены языка в нетипичных и типичных обращениях  39-40
  Вывод  40-41
Глава 4 Функцня отражения менталъности в обращениях  41-51
  4.1 Понятие 《менталъностъ》  41-43
  4.2 Отражение в обращениях менталъности  43-50
    4.2.1 Обрашение и менталъностъ  43
    4.2.2 Отражение в обращениях менталъности  43-50
  Вывод  50-51
Заключение  51-52
Литература  52-53

相似论文

  1. 文学语言的模糊修辞研究,H05
  2. 形式、意义、运用相结合的高中英语语法教学研究,G633.41
  3. 当代“技术与社会”问题的文化考量,N02
  4. 《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红楼梦》语气词比较研究,H146
  5. 从语用平衡假设角度看王熙凤的称呼语,H13
  6. 《老友记》中口语标记语的关联视角研究,H313
  7. “围脖”:用什么温暖大众?,G206
  8. 论话语标记语语用功能在英译汉中的再现,H315.9
  9. 祭礼之食:壮族花米饭的文化史初探,K892.3
  10. 顺应论视角下《傲慢与偏见》的言语反讽研究,I561
  11. 俄语空间范畴及其在存在句中的运用,H35
  12. 以“转移”为中心研究中国人在日语方面的误用,H36
  13. 接续助词“けれども”的语用功能,H36
  14. 冷笑话的语言学分析,H05
  15. 现代汉语中字母词的语用分析,H136
  16. 传媒社会文化功能的彰显与突破,G206
  17. 流行音乐对高校学生的审美影响,J614
  18. 中国英语专业研究生活话语标记语Well,So,Like,You Know的习得研究,H319
  19. 从苏珊·巴斯奈特的文化翻译理论看英汉基本颜色词的翻译,H315.9
  20. 话语标记语like及其语用功能分析,H313
  21. 从语用角度分析广告英语中的模糊限制语,H315

中图分类: > 语言、文字 > 常用外国语 > 俄语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