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大学生就业能力模型的初步构建

作 者: 陈洪余
导 师: 宋国萍
学 校: 陕西师范大学
专 业: 应用心理学
关键词: 大学生 就业能力 结构模型
分类号: G647.38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383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大学生就业能力”这一概念是伴随着大学生就业问题日益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而被提出来的。近年来,随着各大高校连年扩招,每年毕业生人数也连年增长。毕业生毕业后找不到工作,而企业却打着高薪的旗帜招不到人,这就是所谓的就业鸿沟。分析这些问题其实不难得出原因,经过大学阶段历练的毕业生似乎并没有达到社会所要求的能力,而另一方面,我们也关注企业究竟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来实现企业的繁荣、社会的进步。本研究基于以上现实,在对现有文献进行整理分析的基础上,对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概念进行界定,并通过开放式问卷调查、访谈等方法收集测评项目,构建大学生就业能力的理论结构,并编制大学生就业能力自我评定量表初始量表,继而选取120名大学生被试对初始量表进行预测,对预测结果进行项目分析和项目筛选,以及初步的因素分析,形成了一份由69个项目构成的正式量表。进而用这份量表对西安市不同院校的高年级大学生共600名进行正式施测,数据回收后,再次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删去在某些维度上题目数量太少的项目,最后保留下63个项目。通过对这63个项目的探索性因素分析得出的大学生就业能力结构模型由两个主维度,13个子维度构成,两个主维度分别是成功就业的能力和维持就业的能力;13个子维度分别是归属于成功就业的能力的基础知识、实践知识与经验、规划意识、信息获取与理解能力、自我展现能力、沟通能力、外倾;以及归属于维持就业的能力的自我管理能力、计划组织能力、团队合作能力、问题解决能力、责任心和自信。这13个维度涵盖了知识、技能和个性品质的要素。在探索性因素分析后,我们还通过验证性因素分析对模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模型的拟合指标良好,我们还对量表的信度和效度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量表的信效度指标良好。最后,我们用正式施测所得的数据对西安市高年级大学生的就业能力从性别、年级、专业类别、是否有学生干部经历、是否有兼职经验、是否有社团经验上进行了差异分析。结果表明,西安市高年级大学生在性别、年级、专业、是否有学生干部经历、是否有兼职经验上存在显著差异,但在是否参加过社团这一变量上,并不存在显著差异。

全文目录


摘要  3-4
Abstract  4-9
引言  9-11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23
  1.1 国内外关于能力的界定  11-12
  1.2 国内外关于就业能力的界定  12-15
  1.3 国内外关于就业能力构成要素的研究  15-18
    1.3.1 国外关于就业能力构成要素的研究  15-16
    1.3.2 国内关于就业能力构成要素的研究  16-18
  1.4 国内外关于就业能力模型的研究  18-23
    1.4.1 国外关于就业能力模型的研究  18-21
    1.4.2 国内关于就业能力模型的研究  21-23
第二章 研究设计  23-26
  2.1 研究目标  23
  2.2 研究内容和假设  23
    2.2.1 研究内容  23
    2.2.2 研究假设  23
  2.3 研究对象  23-24
  2.4 研究方法  24
  2.5 研究步骤  24-25
  2.6 研究意义  25-26
    2.6.1 理论意义  25
    2.6.2 现实意义  25-26
第三章 具体研究过程  26-38
  3.1 大学生就业能力概念的界定  26-27
    3.1.1 本研究对大学生就业能力的界定  26-27
    3.1.2 大学生就业能力的结构构想  27
  3.2 测量题目的收集与归纳  27-31
    3.2.1 开放式问卷调查  28-29
    3.2.2 访谈  29-30
    3.2.3 开放式问卷调查与访谈结果的整理分析  30-31
  3.3 大学生就业能力结构模型的理论构建  31-33
  3.4 大学生就业能力自我评定量表的编制  33
  3.5 初始量表的预测和项目分析  33-35
    3.5.1 被试的选取  33
    3.5.2 调查过程  33-34
    3.5.3 项目分析与筛选  34-35
  3.6 正式量表的施测和信效度检验  35-38
    3.6.1 研究工具  35
    3.6.2 被试的选取  35-36
    3.6.3 调查过程  36
    3.6.4 统计分析  36
    3.6.5 信度、效度检验  36
    3.6.6 对西安市高年级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差异分析  36-38
第四章 结果与分析  38-74
  4.1 正式量表的探索性因素分析  38-56
    4.1.1 一阶探索性因素分析  38-51
    4.1.2 二阶探索性因素分析  51-56
  4.2 正式量表的验证性因素分析  56-59
  4.3 正式量表的信效度检验  59-67
    4.3.1 信度检验  59-61
    4.3.2 效度检验  61-67
  4.4 西安市高年级大学生就业能力差异比较  67-74
    4.4.1 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性别差异  67-68
    4.4.2 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年级差异  68-69
    4.4.3 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学科差异  69-70
    4.4.4 对大学生在校期间是否担任过学生干部的就业能力的比较  70-71
    4.4.5 对大学生是否有实习或兼职经验的就业能力的比较  71-73
    4.4.6 对大学生是否参加过社团的就业能力的比较  73-74
第五章 讨论及结论  74-83
  5.1 对大学生就业能力结构模型的讨论  74-77
    5.1.1 大学生就业能力结构模型各维度的解释  75-77
    5.1.2 大学生就业能力结构模型各维度之间的相互关系  77
  5.2 大学生就业能力自我评定量表的信度、效度分析  77-79
    5.2.1 信度分析  77-78
    5.2.2 效度分析  78-79
  5.3 西安市高年级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差异分析  79-81
    5.3.1 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性别差异  79
    5.3.2 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年级差异  79-80
    5.3.3 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学科差异  80
    5.3.4 在校期间是否担任过学生干部的就业能力的比较分析  80-81
    5.3.5 是否有实习或兼职经验的就业能力的比较分析  81
    5.3.6 对大学生是否参加过社团的就业能力的比较  81
  5.4 本研究的结论  81-82
  5.5 本研究的不足和可改进之处  82-83
参考文献  83-87
附录  87-104
  附录Ⅰ:大学生就业能力开放式问卷(学生开放式问卷)  87-88
  附录Ⅱ:大学生就业能力开放式问卷(青年员工开放式问卷)  88-89
  附录Ⅲ:大学生就业能力构成要素访谈提纲(学生版)  89-90
  附录Ⅳ:大学生就业能力构成要素访谈提纲(企业HR版)  90-92
  附录Ⅴ:大学生就业能力自我评定量表初始量表的项目分析结果  92-100
  附录Ⅵ:大学生就业能力自我评定量表正式量表  100-104
致谢  104-105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105

相似论文

  1. 模糊控制、神经网络在平面二级倒立摆中的应用,TP273.4
  2. 马洛—克罗恩社会赞许性量表的修订及相关研究,B841.7
  3. 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大学生科学信仰研究,G641
  4. 对体育类大学生学业自尊、身体自尊、内隐自尊以及与学业成绩关系的研究,G807.4
  5. 大学生应对能力现状及其干预研究,B844.2
  6. 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社会适应性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B844.2
  7. 高校成人大学生心理压力、社会支持与学习倦怠的关系研究,G724
  8. 手机媒体对大学生道德价值观影响及对策研究,G641
  9.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大学生主观能动性研究,G641
  10. 福建省高职院校女子篮球队现状与发展策略研究,G841
  11. 艺术体操教学对女大学生心功能的影响,G834-4
  12. 第三套《全国健美操大众锻炼标准》初级套路对普通女大学生健康体适能影响的实验研究,G831.3
  13. 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研究,G645.5
  14. 大学生灵性与自我和谐的关系研究,B844.2
  15.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统领大学生党建工作研究,D267.6
  16. 大学生生态文明观的哲学思考,G641
  17. 大学生成人依恋、完美主义与社交焦虑的关系研究,B844.2
  18. “美国大学生早期干预计划”理论与实践研究,G649.712
  19. 英国大学生个人发展规划研究,G649.561
  20. 油菜植株形态结构模型及可视化,S565.4
  21. 自传体记忆与自我概念的关系研究,B842.3

中图分类: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教育 > 高等教育 > 学校管理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