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运动性疲劳对大鼠痛阈及脊髓nNOS表达的影响
作 者: 张书婷
导 师: 刘鸿宇
学 校: 中北大学
专 业: 民族传统体育学
关键词: 运动性疲劳 痛阈 脊髓 一氧化氮合酶
分类号: G804.5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13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目的:观察大鼠运动性疲劳前后痛阈的变化,探讨疲劳与痛阈的关系。方法:建立强迫力竭游泳疲劳模型(一次性力竭和反复力竭模型),对疲劳前后大鼠机械阈值和热痛阈值进行测定比较。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不同力竭方式对大鼠脊髓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nNOS)的影响,进而对nNOS阳性神经元数目、形态进行测量。结果:大鼠在两种不同程度运动性疲劳状态下辐射热缩爪潜伏期(PWTL)均明显延长。一次性力竭疲劳后大鼠PWTL均值16.55±5.81s较疲劳前PWTL均值11.21±1.15s相比具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1);一周力竭疲劳组大鼠PWTL均值16.6±7.37s较疲劳前11.14±1.14s有高度显著向差异(P<0.01);不同力竭疲劳组大鼠PWTL值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表明运动性疲劳状态下大鼠热痛阈值升高。一次性力竭疲劳后大鼠PWMT值5.41±0.01g较疲劳前5.19±0.004g相比显著升高(P<0.01);一周力竭疲劳组大鼠PWMT值5.74±0.001g较疲劳前5.169±0.07g比较具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1);不同运动组PWMT值比较据有显著性差异(P<0.05),表明运动性疲劳状态下大鼠机械性痛阈升高。分别对三组大鼠脊髓腰膨大前角、后角及中央管nNOS阳性神经元细胞数、面积、平均灰度、光密度和等效圆直径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空白组与不同程度力竭游泳组大鼠脊髓腰膨大前角nNOS细胞数[F(2,42)=109.758,P<0.001]、面积[F(2,42)= 281.804,P<0.001]、平均灰度[F(2,42)=17.366,P<0.001]、光密度[F(2,42)=3.949,P<0.05]和等效圆直径[F(2,42)=4.730,P<0.05]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经组间两两比较之LSD法检验,一周力竭组与一次力竭组大鼠脊髓腰膨大nNOS阳性神经元细胞数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平均灰度及光密度之间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1、P<0.001);面积及等效圆直径无显著性差异(P>0.05)。空白组与不同程度力竭游泳组大鼠脊髓腰膨大后角nNOS细胞数[F(2,42)=411.42,P<0.001]、面积[F(2,42)=132.61,P<0.001]和等效圆直径[F(2,42)=3.581,P<0.05]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平均灰度[F(2,42)= 2.128,P>0.05]及光密度[F(2,42)=0.321,P>0.05]则无显著性差异。经组间两两比较之LSD法检验一周力竭组与一次力竭组大鼠脊髓腰膨大nNOS阳性神经元细胞数相比,有极显著性差异(P<0.001);平均灰度、光密度、面积及等效圆直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空白组与不同程度力竭游泳组大鼠脊髓腰膨大中央管nNOS细胞数[F(2,42)=121.151,P<0.001]相比,有极显著性差异。面积[F(2,42)=2.179,P>0.05]、平均灰度[F(2,42)=1.027,P>0.05]、等效圆直径[F(2,42)=0.544,P<0.05]及光密度[F(2,42)=0.999,P>0.05]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经组间两两比较之LSD法检验一周力竭组与一次力竭组大鼠脊髓腰膨大nNOS阳性神经元细胞数相比,有极显著性差异(P<0.001);面积、平均灰度、光密度及等效圆直径之间则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不同程度力竭疲劳后大鼠PWMT值与PWLT值均显著升高,说明运动性疲劳状态下大鼠痛阈升高;两种力竭运动均使大鼠脊髓nNOS的表达降低,脊髓nNOS的变化可能参与了中枢运动性疲劳的形成;机体痛阈升高表明对痛觉反应迟钝,疲劳状态时的NO降低抑制了痛觉信息的正常传递。
|
全文目录
摘要 4-6 Abstract 6-11 1 绪论 11-17 1.1 概述 11 1.2 论文的背景、目的及意义 11-12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6 1.3.1 运动性疲劳研究进展 12-13 1.3.2 痛阈研究现状 13-15 1.3.3 运动性疲劳与疼痛相关神经递质 15-16 1.4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16-17 2 运动性疲劳 17-23 2.1 运动性疲劳的分类 17 2.2 运动性疲劳发生部位 17-18 2.2.1 疲劳发生在中枢 17-18 2.2.2 疲劳发生在外周 18 2.3 不同类型运动的疲劳特点 18-19 2.4 运动性疲劳的判断 19 2.5 运动性疲劳产生的生物学机制 19-23 3 痛阈 23-28 3.1 痛阈的概述 23-25 3.1.1 痛阈的定义 23 3.1.2 痛阈的分类 23 3.1.3 痛阈测量方法 23-24 3.1.4 痛阈的影响因素 24-25 3.2 疼痛信号的传导机制 25-28 3.2.1 调控第一信使及其相关受体 25-27 3.2.2 调控第二信使 27-28 4 反复力竭疲劳模型的建立 28-32 4.1 动物及分组 28 4.2 运动方式 28 4.3 取样及指标测定 28 4.4 结果 28-30 4.4.1 行为学观察 28-29 4.4.2 大鼠负重游泳时间的变化 29 4.4.3 力竭运动队大鼠CK、BU值的影响 29-30 4.5 分析讨论 30-31 4.5.1 CK与运动性疲劳 30 4.5.2 BU与运动性疲劳 30-31 4.6 结论 31-32 5 研究内容及方法 32-35 5.1 实验动物及分组 32 5.2 痛阈测定 32 5.3 力竭疲劳模型 32-33 5.3.1 一次性力竭游泳疲劳模型 32-33 5.3.2 一周力竭游泳疲劳模型 33 5.4 取材切片 33 5.5 ABC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33-34 5.6 显微镜观察方法 34 5.7 数据统计 34-35 6 实验结果 35-40 6.1 行为学结果 35-36 6.2 脊髓nNOS观察结果 36-40 7 分析与讨论 40-43 7.1 运动性疲劳与疼痛 40 7.2 NO的生物学意义 40-41 7.2.1 NO与运动性疲劳 40-41 7.2.2 NO与痛觉机制 41 7.3 运动性疲劳时脊髓nNOS的变化 41-43 8 结论 43-44 参考文献 44-49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49-50 致谢 50
|
相似论文
- 腺苷介导的侧脑室吗啡预处理对缺血后心肌保护作用,R542.22
- 颈段脊髓损伤的麻醉处理,R614
- 脑梗死后椎体束华勒变性的功能磁共振研究,R445.2
-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大鼠脊髓损伤移植途径的实验研究,R651.2
- 急性脊髓损伤的3.0TMR-DTI及DTT应用研究,R651.2
- BMS-345541对大鼠脊髓损伤后粒细胞浸润及运动功能影响的实验研究,R651.2
- 脊髓胶质细胞在蜜蜂毒诱致的疼痛与炎症中作用的研究,R741
- 复合功能载药微球的制备及在脊髓损伤治疗中的应用初探,R943
- 高压氧治疗对大鼠脊髓损伤后iNOS表达的影响,R651.2
- 外源性磷酸肌酸抗小鼠运动性疲劳和神经保护作用的研究,R87
- 颈椎后路单开门加钛网植入侧块内固定加植骨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观察,R687.3
- TMS-MEP评价大鼠脊髓损伤后运动功能障碍程度的可行性研究,D919.1
- 固有免疫分子与细胞对中枢神经系统自身免疫病的影响,R392
- 新型Nogo受体拮抗剂A3NEP1-40对大鼠脊髓损伤的保护作用,R651.2
- 经颅和经脊髓低频率磁刺激对脊髓损伤后GAP-43表达的影响,R651.2
- 骶神经电调节对大鼠完全性脊髓损伤后膀胱反射活动的影响,R651.2
- 音乐调节法对缓解普通高校网球队员训练中运动性疲劳的实验研究,G845
- CPG在步行训练促进脊髓挫伤大鼠神经功能恢复中的作用研究,R651.2
- 氧化应激在罗哌卡因所致大鼠脊髓神经毒性中的作用及其机制,R965
- 定向诱导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脊髓损伤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实验研究,R744
- 促红细胞生成素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脊髓损伤的实验研究,R651.2
中图分类: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体育 > 体育理论 > 体育基础科学 > 运动医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