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论行政执法中的诱惑违法与迷惑取证问题

作 者: 刘婷婷
导 师: 方世荣
学 校: 中共湖北省委党校
专 业: 宪法学与行政法学
关键词: 钓鱼执法 诱惑违法 迷惑取证
分类号: D922.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97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行政执法中的“诱惑违法”与“迷惑取证”这两个术语是与“钓鱼执法”现象息息相关的。但当前大众与实务界往往混淆了这两个不同的术语,或是将其等同,或是界定不清。诱惑违法,是指行政主体及其工作人员为对行政相对人实施行政处罚,根据违法活动的倾向性向行政相对人或其他调查对象提供相关环境条件和实施机会,或者特意设计一些能诱发行政违法的情景,引发或加强其犯意使其从事违法行为。迷惑取证,是指为了惩治那些通过传统行政执法手段无法获得充足证据来有效遏制的行政违法行为,行政执法人员已有相关线索或根据合理推断认为相对人已实施违法行为或是某类违法行为的高发人群,采取迷惑的方式进行取证的一种特殊的取证方式。本文将根据法理和法律规定,针对二者的概念、特征、分类、法律性质、适用及制度完善等多方面展开论述,厘清其合法与违法的界限。本文以上海“钓鱼执法”事件为背景,围绕“诱惑违法”与“迷惑取证”的定性问题,共分三部分来展开研究。第一部分诱惑违法与迷惑取证的内涵。首先,对概念的界定是研究诱惑违法与迷惑取证合法性的逻辑起点,笔者先对二者的内涵和特点进行探讨。其次,为了研究的深入和论述的展开,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对诱惑违法与迷惑取证分别进行了分类。最后,从目的、条件、方法、对象四个方面对诱惑违法与迷惑取证作了比较分析。第二部分诱惑违法与迷惑取证的法律性质分析。首先,从法理、合法性、合理性三个方面进行论证,得出诱惑违法行为是一种违背现代行政法治理念和行政程序要求的不合法的行为。其次,从人权、合法性、合理性、执法现实等方面探讨了迷惑取证的合法性及存在的现实必要性。最后,针对二者的差异,阐述了对诱惑违法与迷惑取证进行法律定性的判断标准。第三部分迷惑取证制度的完善。首先,概括介绍了我国迷惑取证制度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和立法现状。其次,分析了刑诉法领域目前已经比较成熟的诱惑侦查理论,并提出有益借鉴。最后,针对目前我国行政执法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和立法现状,结合迷惑取证的特点和我国当前的做法,从迷惑取证适用的最后性、主体适格性、对象限制、采用的迷惑方式限制、取证及所遵守的行政法原则等方面,对迷惑取证制度的完善提出了建议。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2-4
Abstract  4-8
序言  8-12
  (一) 问题的提出  8-9
  (二) 研究意义  9-10
  (三) 研究现状  10-11
  (四) 论文结构  11-12
一、诱惑违法与迷惑取证比较  12-19
  (一) 诱惑违法的内涵  12-15
    1、诱惑违法界定  12-13
    2、诱惑违法的特征和类型  13-15
  (二) 迷惑取证的内涵  15-17
    1、迷惑取证界定  15
    2、迷惑取证的特征和类型  15-17
  (三) 诱惑违法与迷惑取证的比较分析  17-19
    1、目的比较  17-18
    2、条件比较  18
    3、方法比较  18
    4、对象比较  18-19
二、诱惑违法与迷惑取证的法律性质  19-31
  (一) 诱惑违法的法律性质  19-22
    1、诱惑违法的法理分析  19-20
    2、诱惑违法的合法性分析  20-21
    3、诱惑违法的合理性分析  21-22
  (二) 迷惑取证的法律性质  22-27
    1、迷惑取证的人权分析  23-24
    2、迷惑取证的合法性分析  24-25
    3、迷惑取证的合理性分析  25-26
    4、迷惑取证的执法现实分析  26-27
  (三) 诱惑违法与迷惑取证法律定性的判断标准  27-31
    1、判断标准类型  27-28
    2、几种主要标准  28-29
    3、二者法律定性的判断标准  29-31
三、迷惑取证的制度完善  31-39
  (一) 实践中的问题及立法现状  31-35
    1、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31-32
    2、中国诱惑违法与迷惑取证的立法现状  32-35
  (二) 诱惑侦查制度借鉴  35-36
  (三) 完善中国迷惑取证制度的规制构想  36-39
    1、迷惑取证生存空间的特定性与最后性  36
    2、迷惑取证实施对象的限定  36-37
    3、迷惑取证实施主体的适格性  37
    4、迷惑取证迷惑方式的限制  37
    5、迷惑取证证据方面的规制  37-38
    6、迷惑取证应受比例原则的统治  38-39
结语  39-40
参考文献  40-43
后记  43

相似论文

  1. 上海“钓鱼执法”案件的实证与规范分析,D922.1
  2. 上海“钓魚执法”事件新闻媒体框架分析,G206
  3. 行政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研究,D925.3
  4. 行政执法手段研究,D922.1
  5. 街头官僚在政府过程中的行为偏离,D630.9
  6. 我国行政执法中的诱惑取证伦理研究,D922.1
  7. 行政执法中若干问题研究,D630.1
  8. 论我国公司人格否认法律制度的完善,D922.291.91
  9. 船舶污染强制责任保险法律制度研究,D922.294
  10. 农村环境侵权行为行政救济研究,D922.68
  11. 论我国农民环境权的保护,D922.68
  12. 论环境权的可诉性,D922.68
  13. 我国政府环境责任的完善,D922.68
  14. 我国少数民族环境权研究,D922.68
  15. 劳动争议受案范围探析,D922.5
  16. 我国环境行政指导法律问题研究,D922.68
  17. 我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律制度完善研究,D922.68
  18. 政府环境信息公开法律问题研究,D922.68
  19. 中国实验动物福利立法研究,D922.68
  20. NGO在我国环境公益诉讼中的原告资格问题研究,D922.68
  21. 傣族生态文化及其法律保护研究,D922.6

中图分类: > 政治、法律 > 法律 > 中国法律 > 行政法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