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吕惠卿《庄子义》研究
作 者: 范海波
导 师: 方勇
学 校: 华东师范大学
专 业: 中国古代文学
关键词: 吕惠卿 庄子义 内圣外王 无为之治 穷神 体道
分类号: I206.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45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摘要:吕惠卿的《庄子义》见解独到,是北宋中期一部非常重要的庄子学著作,影响很大。四库馆臣曾评价说吕惠卿的《庄子义》“非希逸所及”,①可见其比林希逸的《庄子口义》更深得人心。朱熹曾说:“旧看郭象解荘子有不可晓处,后得吕吉甫《解》看,却有说得文义的当者”。②吕惠卿在《进庄子义表》中自言其创作动机是为阐述庄子的“内圣外王之道,深根蒂固之理”,以备神宗“乙夜之观”。③他认为,道家所强调的“无为”而治的政治论方面,具有理论的高度和实际的可操作性,可以作为儒家治世之道的补充。因此,吕惠卿试图通过对孔子形象进行道家化改造,并以此作为儒道融合的桥梁,对庄子思想加以儒学化改造,使之融合儒家进步的社会论,以达到“内圣外王”的目的。同时,吕惠卿认为“学者不知庄子指之所在,”④因此以道为本体,对庄子的“深根蒂固之理”也进行了深入的探索。他从儒道合一的角度出发,认为《庄子》一书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将《庄子》一书中互相抵牾的观点进行了调和。吕氏认为《庄子》“其书之纲领,尤见于内篇”,⑤因此在解庄过程中,建立了以《庄子》内篇为纲,篇章互释的解庄结构。吕惠卿的《庄子义》尽管在其阐释过程中有明显的儒学化特征,但与庄子本义契合较好深得后来解庄者的认同,其对庄子“指之所在”的探寻见解独到,新意迭出,许多地方比其他解庄者更接近庄子原义,为庄子学的向前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因此为后代学者所推崇。
|
全文目录
摘要 6-7 ABSTRACT 7-9 引言 9-10 第一章 《庄子义》的成书背景 10-23 第一节 吕惠卿其人及其历史评价 11-16 第二节 《庄子义》成书的时代背景及人文思潮 16-23 第二章 对儒道思想的调和 23-46 第一节 以孔子形象的道家化改造为桥梁 24-30 第二节 以庄子思想的儒学化改造为实质 30-38 第三节 以阐述内圣外王之道为目的 38-46 第三章 对庄子"指之所在"的探寻 46-58 第一节 以内篇为纲建构篇章互释的解庄结构 46-51 第二节 以道为本体对逍遥的追寻 51-55 第三节 以名制义解庄 55-58 第四章 吕惠卿《庄子义》的影响 58-62 结语 62-63 附录:吕惠卿年谱简编 63-66 参考文献 66-69 后记 69
|
相似论文
- 《孟子》内圣外王理论构建辨析,B222.5
- 论《吕氏春秋》行政伦理思想及其现实意义,D092
- 先秦主流思想的教育管理价值探寻,G40-092
- 孟荀内圣外王观比较研究,B222.6
- 论胡宏“内圣外王”育人观,B244
- 吕惠卿哲学思想初探,B244
- 王安石的内圣外王之道思想研究,B244.5
- 老子政治哲学研究,B223.15
- 庄子“道术”思想研究,B223.5
- 先秦道家法律思想,D909.2
- 基于儒家“内圣外王”的品牌建设研究,B26
- 论中国外贸政策的转型及实践路径,F752.0
- 老子“正善治”的管理哲学意蕴——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视域,B27
- 老子政治思想研究,B223.1
- 《老子》管理哲学研究,B223.1
- 从有为到无为,F121
- 透析《中说》的思想体系,B241.1
- 孟子内圣外王的思想及其现实意义,D092
- 新中国成立初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D61
- 胡宏内圣外王思想研究,B244
中图分类: > 文学 > 中国文学 > 文学评论和研究 > 古代文学(~1840年)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