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新中国成立初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

作 者: 薛鹏
导 师: 肖东波
学 校: 宁波大学
专 业: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关键词: 孟子 内圣 外王意义
分类号: D6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70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孟子为解决战国中期社会的全面危机及儒家仁道遭遇的严峻挑战,丰富和发展了孔子的内圣外王之道。他从天道观、心性论、民意、历史传统和现实要求等角度论证了仁道的可能性和必要性。他认为天赋予人善性,人皆有恻隐、羞恶、辞让、是非之心,具有仁义礼智四端,扩充恻隐、羞恶、辞让、是非之心就能实现仁、义、礼、智。这四心是创造道德价值的源泉,是人与禽兽的根本区别。因此保存和扩充四心是人的责任和使命。他提出了“存心”和“尽心”的修养功夫,即通过明善、立大体、时时操持本心、寡欲、推恩和养气等功夫保存和扩充本心,实现仁、义、礼、智,成圣成贤。在成为圣贤后,仁要求将内心的恻隐羞恶辞让是非之情推广于外,推之于父母就是孝悌,推之于百姓就是仁政,推之于万物就是爱物,这样就形成了一个“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由亲即疏、由近及远的外王事功系列。孟子的心性之学和外王之道对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在内圣方面对理学产生了深远影响:他的心性论成为宋明理学建构形上本体的重要基石;功夫论开启了理学家“向心外求理”和心学家“向心上求理”两条不同的修身路径;他提出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的理想人格成为儒家尤其是宋明儒的人格理想。他在外王方面对后世的影响也是巨大的:仁政说成为儒家的政治理想和基本政治主张;教化思想对中国社会伦理化传统的形成有直接影响;民本思想对中国政治和学术产生了深远影响;道统论唤醒了历代士人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起到了对政治的批判和监督作用。天下观维系了中华民族的统一,塑造了中国礼仪之邦的形象。孟子的内圣外王之道在当今仍有较大的现实意义:其内圣学说有助于增强人的道德主体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提升人的内在价值,使人自信自立,实现个体的安身立命;有助于引导社会树立合理的价值观,对抗价值虚无、精神空虚和社会浮躁。其外王之道有助于我们重视和加强民生,促进政治体制改革,促进社会政治秩序的理性化运行;有助于

全文目录


摘要  4-5
Abstract  5-9
引言  9-11
1 孟子内圣外王之道提出的背景  11-23
  1.1 社会的全面危机  11-16
    1.1.1 经济危机  11-12
    1.1.2 政治危机  12-13
    1.1.3 思想危机  13-16
  1.2 孟子的任务  16-23
    1.2.1 孔门的发展  16-21
    1.2.2 孟子的应对  21-23
2 孟子的内圣外王之道  23-52
  2.1 心性论  23-31
    2.1.1 天道观  23-25
    2.1.2 性善论  25-28
    2.1.3 对性无善恶论的批判  28-30
    2.1.4 内圣外王的根据  30-31
  2.2 存养功夫论  31-41
    2.2.1 存心  31-36
    2.2.2 尽心  36-41
  2.3 外王之道  41-51
    2.3.1 仁政  42-47
    2.3.2 对君权的制约  47-50
    2.3.3 与万物的和谐  50-51
  2.4 内圣与外王的关系  51-52
3 孟子内圣外王的思想的历史影响  52-66
  3.1 心性论的启迪  52-56
    3.1.1 对董仲舒、李翱的影响  52-53
    3.1.2 对理学的启发  53-56
  3.2 功夫论的启示  56-60
    3.2.1 存养说对理学的影响  56-57
    3.2.2 尽心说与理学功夫论的分歧  57-60
  3.3 仁政说的影响  60-62
    3.3.1 仁政是儒家的基本主张  60-61
    3.3.2 仁政说对社会的影响  61-62
  3.4 道统论的影响  62-66
    3.4.1 儒家对道统的重视  62-64
    3.4.2 对士人的感召  64-66
4 孟子内圣外王的思想的现实意义  66-77
  4.1 人生的价值及其选择  66-67
    4.1.1 人生的价值  66-67
    4.1.2 人生价值的选择  67
  4.2 安顿身心的简易法门  67-69
    4.2.1 当代人的精神危机  67-68
    4.2.2 简易的修身之道  68-69
  4.3 对理想政治的追求  69-71
    4.3.1 实现善是政治的理想  69-70
    4.3.2 对政治体制改革的启示  70-71
  4.4 对政治、社会秩序的批判和建构  71-77
    4.4.1 对现实秩序的批判  71-72
    4.4.2 合理社会价值观的建构  72-74
    4.4.3 对世界和谐的追求  74-77
5 结语  77-80
参考文献  80-82
在学研究成果  82-83
致谢  83

相似论文

  1. 《孟子》内圣外王理论构建辨析,B222.5
  2. 孟子人性思想与我国现代理想人格的塑造,B222
  3. 苏教版《<论语><孟子>选读》教学研究,G633.3
  4. 孟子思想的内在超越性,B222.5
  5. 孟子与柏拉图的政治伦理思想比较,B82-051
  6. 由外在之礼到内在之礼,B222.5
  7. 孟子人格思想与当代大学生理想人格塑造,G641
  8. 孟子的仁政学说及其当代价值,B222.5
  9. 黄宗羲《孟子师说》思想研究,B249.3
  10. 孟子“义”思想研究,B222.5
  11. 孟子游历考,K225
  12. 孟荀内圣外王观比较研究,B222.6
  13. 孟子人格美思想探析,B222.5
  14. 论胡宏“内圣外王”育人观,B244
  15. 戴震《孟子字义疏证》研究,B249.6
  16. 孟子“心”思想研究,B222.5
  17. 《孟子》的文学研究,I206.2
  18. 顺应—关联模式下《孟子》中的隐喻构建与理解,H15
  19. 孟子道德修养思想与大学生人格塑造,G641
  20. 论孟子的独立人格精神,B222.5
  21. 孟荀理想人格比较研究,B222.6

中图分类: > 政治、法律 > 中国政治 > 中国革命和建设问题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