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基于RGB和Lab模式下慢性胃炎Hp~+舌色、苔色特点的研究

作 者: 张彦卿
导 师: 胡质毅
学 校: 广州中医药大学
专 业: 中医内科学
关键词: 慢性胃炎 Hp~+组 舌色 苔色 规律研究
分类号: R259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32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研究目的本课题通过研究非萎缩性(浅表性)胃炎与萎缩性胃炎患者在RGB和Lab模式识别下舌色苔色的关系,幽门螺杆菌阳性与阴性患者在RGB和Lab模式识别下舌色、苔色的关系,初步探索慢性胃炎胃镜下分型、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舌色、苔色变化规律,进一步探讨舌诊的标准化、定量化在慢性胃炎研究中的价值,为慢性胃炎中医诊断方法的现代客观化研究提供参考。研究方法本课题研究病例来源为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最终经胃镜(Olympus GIF-H260、GIF-XQ260)确诊的符合慢性胃炎诊断标准的患者95例。用数码相机(OlympusμTough-6020)同步记录慢性胃炎患者舌象,将符合条件的图像导入Adobe Photoshop图像处理软件,测定符合条件被检者具有代表性的舌色和苔色的R、G、B、R+G+B、R/R+G+B、G/R+G+B、B/R+G+B、L、a、b三点的平均值。以统计软件SPSS V13.0将非萎缩性胃炎与萎缩性胃炎组、Hp+组与Hp-组,非萎缩性胃炎中Hp+、Hp及萎缩性胃炎Hp+、Hp的舌色、苔色参数进行均数比较及t检验。根据计算结果分析各组有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结果舌色在RGB模式下,非萎缩性胃炎的R+G+B>萎缩性胃炎(P<0.05),非萎缩性胃炎的R/(R+G+B)<萎缩性胃炎(P<0.05),非萎缩性胃炎的G/(R+G+B)>萎缩性胃炎(P<0.05),Hp+组的R/(R+G+B)>Hp-组(P<0.05),Hp+组的G/(R+G+B)<Hp-组(P<0.05)。舌色在Lab模式下,非萎缩性胃炎L值>萎缩性胃炎L值(P<0.05),非萎缩性胃炎a值<萎缩性胃炎a值(P<0.05)。舌苔在RGB模式下,Hp+组的B/(R+G+B)<Hp-组(P<0.05)。舌苔在Lab色彩模式下,非萎缩性胃炎L值>萎缩性胃炎(P<0.05),Hp+组的b值>Hp-组。研究结论总结RGB、Lab模式下CAG与CNAG舌象RGB值及Lab值对比结果,CAG舌色表现主要以红舌、暗红舌、紫红舌、紫暗舌为主。舌苔表现为薄苔。红色主热证,舌色暗提示久病或病情较重,紫红舌、紫暗舌均提示血瘀证,薄苔多是正常舌苔或者气虚的表现, CAG与CNAG舌色、苔色对比,提示CAG舌象表现的意义为气虚及血瘀或血瘀化热,病情久,病情较重,这与CAG病机研究相符合。RGB、Lab模式下Hp+组及Hp-组舌象RGB值及Lab值对比结果,Hp+组无论在萎缩性胃炎或者非萎缩性胃炎中,Hp+组比Hp-组舌色更“红”,即使Hp感染以红舌为主要表现。而无论在萎缩性胃炎或者非萎缩性胃炎患者中,Hp感染舌苔均表现为黄苔。舌红苔黄与湿热证的舌象表现相符。因此Hp感染舌色、苔色在RGB、Lab模式下研究结果表明符合湿热证表现,这与Hp感染病机相符。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3-5
Abstract  5-9
引言  9-11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21
  1 CG现代医学研究  11-14
    1.1 CG流行病学特点  11
    1.2 CG的分类  11-12
    1.3 Hp与CG的关系  12
    1.4 根除Hp  12-13
    1.5 CG及Hp感染中医认识  13
    1.6 中医药根除Hp治疗  13-14
  2 祖国医学对CG辨舌重要性的阐述  14-15
  3 CG和舌象变化关系回顾  15-17
    3.1 CG与舌色关系  15
    3.2 CG与舌苔关系  15-16
    3.3 CG舌象与胃镜像的关系  16-17
    3.4 Hp感染与舌象的关系  17
  4 舌诊在CG诊治中存在的问题  17
  5 舌诊量化方法在CG研究中的应用  17-21
    5.1 舌诊量化方法的发展  17-18
    5.2 计算机图像识别技术的原理及运用  18-21
第二章 临床研究  21-33
  1 研究背景  21
  2 研究对象和方法  21-23
    2.1 研究对象  21-22
    2.2 研究方法  22-23
  3 研究结果  23-33
    3.1 一般资料  23-24
    3.2 RGB、Lab模式下舌色、苔色对比结果  24-33
第三章 讨论  33-42
  1 CG患者舌色、苔色在RGB、Lab色彩模式下的特点分析  33-36
    1.1 CNAG与CAG舌色的特点  33-34
    1.2 CG患者中Hp+、Hp-组舌色的特点  34
    1.3 CNAG中Hp+、Hp-组舌色的特点  34
    1.4 CAG中Hp+、Hp-组舌色的特点  34
    1.5 CNAG与CAG舌苔的特点  34-35
    1.6 CG患者中Hp+、Hp-组舌苔的特点  35
    1.7 CNAG中Hp+、Hp-组舌苔的特点  35
    1.8 CAG中Hp+、Hp-组舌苔的特点  35-36
  2 舌色、苔色研究结果在不同类型CG的病因病机分析中的意义  36
  3 舌色、苔色研究结果在Hp感染病因病机分析中的意义  36-37
  4 舌色、苔色研究结果的临床意义  37-38
    4.1 CG的舌色、苔色RGB值、Lab值参考值范围的建立  37
    4.2 舌象分析仪在CG分型及Hp感染诊断上的意义  37-38
    4.3 舌色、苔色研究结果在疗效评估以及新药开发中的意义  38
  5 不足及展望  38-42
    5.1 环境的统一及优化  38-39
    5.2 样本量  39
    5.3 舌色、苔色的动态观察  39
    5.4 舌色、苔色与中医辨证分型的相关性  39-40
    5.5 舌色、苔色测定方法  40
    5.6 色彩模式的选择  40
    5.7 建立舌色、苔色与CG的函数关系  40-41
    5.8 扩大运用范围  41-42
结语  42-44
参考文献  44-48
缩略词表  48-49
致谢  49

相似论文

  1. 许彭龄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总结及其治疗慢性胃炎的用药规律研究,R249.2
  2. 幽门螺杆菌感染慢性胃炎的流行病学调查,R181.3
  3. 慢性胃炎病症结合模型大鼠与能量代谢的实验研究,R-332
  4. 西北燥证与慢性胃炎相关性病例对照研究,R259
  5. 中西医结合择时给药治疗Hp相关慢性胃炎的临床研究,R573.3
  6. 《中华本草》收载止痛中药药性规律研究,R281
  7. 金银花肉桂对正常大鼠舌色及脉率影响的研究,R285.5
  8. 经方温法治疗皮肤病的规律研究,R275
  9. 《金匮要略》瘀血证治规律探讨,R222
  10.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与中医舌象、证型相关性临床研究,R259
  11. 共聚焦激光显微内镜对幽门螺杆菌感染及其相关性胃炎的诊断价值,R573.3
  12. 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皮肤病的规律研究,R275.9
  13. 理湿法在皮肤病中的应用,R275
  14. 运用证素理论研究慢性胃炎常见中医病名的病变本质,R259
  15. 武警题材新闻作品采访与写作规律研究,G212
  16. 2型糖尿病气阴两虚兼血瘀证治疗前后舌色与空腹血糖等变化的相关性研究,R259
  17. 姜树民教授治疗慢性胃炎湿热证经验总结,R259
  18. 从瘀热论治慢性胃炎伴糜烂的理论探讨及疗效观察,R259
  19. 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患者中医体质类型与中医证型关系的初步研究,R259
  20. 黄陵矿区采煤工作面地面塌陷特征及覆岩破坏规律研究,TD327
  21. 经方汗法治疗皮肤病的规律研究,R275

中图分类: > 医药、卫生 > 中国医学 > 中医内科 > 现代医学内科疾病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