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补肾祛瘀前癌消延缓前列腺癌从雄激素依赖向非依赖转化的实验研究

作 者: 于雪飞
导 师: 郝钰
学 校: 北京中医药大学
专 业: 中西医结合基础
关键词: 补肾祛瘀 前癌消 激素依赖性前列腺癌 雄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 雄激素受体 PI3K-AKT-PTEN
分类号: R273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64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目的近年来我国前列腺癌的发病率增长迅速,已居于我国男性泌尿生殖系统恶性肿瘤的第三位。前列腺癌在最开始用抗雄激素治疗有较好的疗效,治疗一段时间之后,最终发展为雄激素非依赖型前列腺癌,因无良药医治而致死。所以防止或延缓前列腺癌从激素依赖向非依赖转化在前列腺癌治疗中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以延缓去势治疗后前列腺癌向雄激素非依赖转变为切入点,通过动物实验来观察以补肾祛瘀法组成的“前癌消”对前列腺癌的治疗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首先培养人雄激素依赖细胞系LNCaP细胞,然后裸鼠皮下接种该细胞与基质胶的1:1混合物,制备前列腺癌动物模型。造模成功之后,则以荷前列腺癌肿瘤的裸鼠为研究对象,以前癌消为干预因素。当裸鼠肿瘤长至450mm3左右时,随机分为模型组、单纯中药组、单纯去势组、去势加中药组四组。单纯去势组、去势加中药组在摘除睾丸后分别给予生理盐水和前癌消水煎剂灌胃,模型组、单纯中药组同时分别给予生理盐水和前癌消水煎剂灌胃,每周测量瘤体积2次、血清PSA1次,以动态观察裸鼠肿瘤体积变化、血清PSA变化;药物干预四周后处死动物,摘取瘤组织称重,石蜡包埋切片,HE染色观察瘤组织病理形态,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瘤组织PCNA、AR的表达,TUNEL法观察瘤组织中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法检测瘤组织中AKT-PI3K-PTEN磷酸化蛋白和总蛋白的表达及其比值。结果1前列腺癌LNCaP细胞系培养和动物模型制备LNCaP细胞常规培养,收集适量指数期增殖的细胞与基质胶1:1混合后,皮下种植裸鼠左侧腋下第3周至第11周有肿瘤陆续形成,总成瘤率为100%,成瘤的高峰在第4周(23.2%)和第5周(35.7%)。血清PSA浓度与肿瘤体积有高度相关性(R=0.6403)。2前癌消对裸鼠前列腺癌向雄激素非依赖转化的影响模型组肿瘤体积持续增长,实验结束时达(1189.22±546.15)mm3;单纯中药组肿瘤体积亦持续增长且在开始时生长较快,肿瘤体积大于模型组,但后期生长开始变缓,实验结束时达(1152.57±892.62)mm3,与模型组比无差异。单纯去势组在去势0.5周后开始持续减小,在1-4周,肿瘤体积明显小于模型组(P<0.05),在3周时达最低(286.57±115.87)mm3;3周后肿瘤体积开始升高,并持续增长,实验结束时达(547.71±235.42)mm3。去势加中药组在去势后肿瘤体积持续下降,在1周、1.5周和2周肿瘤体积明显小于单纯去势组(P<0.05);2周后肿瘤体积无明显变化,直到实验结束未见肿瘤体积重新增长,实验结束时达(265.00±186.02)mm3,与单纯去势组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各组血清PSA的变化趋势和瘤体积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血清PSA表达水平的变化比瘤体积的变化早一周左右。3前癌消对肿瘤组织中瘤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及对AR表达的影响HE染色可见模型组肿瘤生长旺盛,有大量毛细血管网,细胞排列密集,可见病理性核分裂象;瘤细胞可见PCNA大量表达,TUNEL染色阳性凋亡细胞较少。单纯中药组肿瘤生长旺盛,癌巢周围有较多的单个核细胞浸润,瘤细胞PCNA表达比模型组少,凋亡细胞较模型组增多。单纯去势组与模型组相比,肿瘤间质较多,部分癌细胞呈活跃状;某些区域PCNA表达率较高,但与模型组相比表达较少,凋亡细胞较模型组明显增多。去势加中药组与单纯去势组相比,肿瘤间质更多,可见较多的坏死肿瘤细胞及核固缩、核碎裂的细胞;PCNA表达率和表达量都比较少,凋亡细胞明显增多。模型组瘤细胞中AR大量表达,单纯中药组比模型组表达减少;单纯去势组AR表达比模型组明显减少,去势加中药组只有极少量肿瘤细胞表达AR,比单纯去势组明显少。4前癌消对前列腺癌动物模型瘤组织PI3K-AKT-PTEN信号转导通路的影响磷酸化PI3K的相对值在四组之间未见差别;AKT的磷酸化程度,单纯中药组比模型组减少,单纯去势组明显低于模型组,去势加中药组又明显低于单纯去势组;磷酸化PTEN的表达,单纯中药组比模型组增多,单纯去势组明显高于模型组,去势加中药组又明显高于单纯去势组。结论1.该模型成瘤高峰在第3、4周,去势后3周左右发生激素非依赖转化。2.前癌消可增强去势对前列腺癌的治疗作用,并可延缓去势后前列腺癌向雄激素非依赖转化。但对未经去势的雄激素依赖性前列腺癌在前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提示以补肾祛瘀法组成的中药复方对前列腺癌治疗的时机选择。3.前癌消可减少肿瘤细胞AR的表达,这可能与其治疗作用机制有关。4.前癌消可能通过促进PTEN的磷酸化而抑制AKT的活化,从而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促进肿瘤细胞的凋亡,延缓前列腺癌向激素非依赖转化。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5-7
ABSTRACT  7-11
英文缩略词  11-13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13-33
  综述一 雄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产生机制的研究进展  13-23
    参考文献  20-23
  综述二 中医药治疗前列腺癌的研究进展  23-33
    参考文献  29-33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33-70
  前言  33-35
  实验一 LNCaP细胞培养与前列腺癌动物模型制备  35
  实验一 LNCaP细胞培养与前列腺癌动物模型制备  35-41
    材料和方法  35-37
    结果  37-39
    讨论  39-41
  实验二 前癌消对裸鼠前列腺癌向雄激素非依赖转化的影响  41-50
    材料与方法  41-42
    结果  42-46
    讨论  46-50
  实验三 前癌消对肿瘤组织中瘤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及对AR表达的影响  50-59
    方法与材料  50-53
    结果  53-56
    讨论  56-59
  实验四 前癌消对前列腺癌动物模型瘤组织PI3K-AKT-PTEN信号转导通路的影响  59-67
    材料与方法  59-61
    结果  61-64
    讨论  64-67
  参考文献  67-70
结语  70-71
致谢  71-72
个人简历  72

相似论文

  1. 健脾补肾,祛瘀化痰法治疗原发痛风性关节炎慢性期的临床观察,R259
  2. 补肾祛瘀法治疗肾虚血瘀型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研究,R259
  3. 乳腺癌中雄激素受体的表达及意义,R737.9
  4. 补肾祛瘀法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免疫学研究,R271.9
  5. 补肾祛瘀法治疗气虚血瘀型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研究,R277.5
  6. 三氧化二砷对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PC-3细胞系体外作用,R737.25
  7. 所谓肺硬化血管瘤的克隆性,R734.2
  8. 腋臭患者大汗腺中ApoD和AR的表达变化及AP-1在其中的作用,R758.741
  9. 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慢性肝病中雄激素受体的表达及多态性研究,R512.62
  10. 雄激素对肉鸡心血管机能的影响,S858.31
  11. 雄激素受体基因、性激素结合球蛋白基因多态性、指长比与PCOS的关联性研究,R711.75
  12. 补肾祛瘀针法治疗中风后失语的临床观察,R246
  13. 性激素对小鼠免疫的影响,S852.4
  14. 大豆提取物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实验研究,R285.5
  15. 已烯雌酚对小鼠睾丸引带组织中AR、ERα、Actal和PCNA mRNA表达的影响,R114
  16. Decoy核酸在LNCaP细胞中作用机制研究,R737.25
  17. PSMA和AR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研究,R737.14
  18. 索拉非尼联合多沙唑嗪对人雄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的体外作用,R737.25
  19. SRY、MIS、T在男性假两性畸形诊治中的作用及雄激素受体基因突变的检测,R691.1
  20. 生理剂量睾酮对小鼠行为学及血管炎症反应的干预研究,R285.5
  21. Daxx功能片段的筛选及其对HepG_2细胞胆固醇含量的影响,Q78

中图分类: > 医药、卫生 > 中国医学 > 中医肿瘤科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