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近30年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碳收支时空变化模拟研究

作 者: 陈福军
导 师: 沈彦俊
学 校: 河北师范大学
专 业: 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
关键词: 中国 生态系统NPP NEP 固碳潜力 CASA模型 碳通量
分类号: X171.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178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陆地生态系统既可能是碳源也可能是碳汇,它的管理对于削减大气中CO2浓度至关重要。中国作为当今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三十年来,在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由于土地利用的剧烈变化和大量化石燃料的利用等,中国CO2排放量已从1980年0.4 Pg C上升到2006年的1.5 Pg C,成为世界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为详细了解中国陆地生态系统植被NPP以及碳收支现状和变化趋势,本文通过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模型(CASA模型)利用AVHRR的NDVI长期监测数据和气象数据,逐像元模拟1981-2008年中国陆地生态系统NPP的时空变化,分析其对气候因子的响应关系。并应用站点观测资料和生态系统碳循环模型(CASA模型)相结合的方法,模型模拟值从中间过程到最后结果做到逐步验证,保证模拟精度,分析1981-2008年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碳收支时空变化。结果表明,中国陆地生态系统NPP总量在3.38 Pg C/a - 4.35 Pg C/a之间变化,平均约为3.8 Pg C/a,且研究期间呈上升趋势。但近30 a来,中国干旱、冻害、洪涝等极端气候事件发生频繁以及受气候变化影响,NPP年际波动较大。内蒙古中部草原、新疆天山地区和中国西南雅鲁藏布江流域植被NPP增加趋势显著;华北平原和四川盆地等传统农业区也呈较大增加趋势;中国东北大小兴安岭山麓区、内蒙古东部草原和长江、珠江流域中下游NPP有减小趋势。NPP与气候因子相关关系为:在青藏高原、新疆天山地区和东北大小兴安岭、长白山等冷湿区,NPP年总累积量和年均温呈显著正相关,和年降水量呈显著负相关;地处华北的太行山、燕山等山区和内蒙古中部草原区等干燥环境区,NPP与年降水呈正相关关系;青藏高原及新疆地区和华北平原、四川盆地等农业区,NPP与年均温呈正相关关系。中国陆地生态系统年固碳量NEP 28年平均值为0.224 Pg C/a,NEP年累积总量呈现上升趋势,但年际波动较大。中国陆地生态系统NEP年际变化具有较大地区差异,新疆天山地区和中国西南雅鲁藏布江流域植被NEP增加趋势显著,华北平原和四川盆地等传统农业区也呈较大增加趋势;中国东北大小兴安岭、长白山山麓区、内蒙古东部草原和长江流域中下游NEP有减小趋势。

全文目录


摘要  5-6
ABSTRACT  6-10
1 引言  10-15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0-11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1-13
    1.2.1 陆地植被生物量调查  11
    1.2.2 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模型研究进展  11-12
    1.2.3 陆地生态系统碳通量研究进展  12
    1.2.4 陆地生态系统NPP 变化的驱动力研究进展  12-13
  1.3 研究目的、研究内容和创新点  13
  1.4 研究的结构流程图  13-15
2 中国陆地生态系统概况  15-21
  2.1 中国自然地理特征  15-19
  2.2 中国陆地生态系统自然环境变化  19-21
3 CASA 模型  21-28
  3.1 CASA 模型介绍  21-23
  3.2 参数化方法改进  23-24
  3.3 模型驱动数据  24-28
    3.3.1 遥感数据  24-25
    3.3.2 气象数据  25
    3.3.3 太阳辐射数据  25-26
    3.3.4 土地利用/覆盖数据和土壤含碳量数据  26-28
4 模拟结果的校正和验证  28-34
  4.1 模型校正和验证数据  28-30
    4.1.1 土壤呼吸模拟精度的校正和验证数据  28-29
    4.1.2 生态系统碳通量验证数据  29-30
  4.2 NPP 模拟精度验证  30-31
  4.3 土壤呼吸模拟值的校正和验证  31-32
  4.4 NEP 模拟结果与FLUX 实测值的对比  32-34
5 中国陆地生态系统NPP、NEP 时空变化  34-44
  5.1 NPP 分布特征与变化趋势  34-37
  5.2 NPP 对气候因子的响应分析  37-39
  5.3 NEP 空间分布  39-40
  5.4 NEP 年际变化  40-41
  5.5 样点分析  41-44
6 中国陆地生态系统固碳潜力分析  44-48
  6.1 理论固碳潜力估算  44-45
  6.2 现实固碳潜力估算  45-48
7 结论  48-51
  7.1 几点讨论  48-49
    7.1.1 空间插值问题  48
    7.1.2 模型的检验  48
    7.1.3 土地利用对陆地生态系统变化的影响  48-49
  7.2 结论与展望  49-51
    7.2.1 主要结论  49-50
    7.2.2 展望  50-51
参考文献  51-58
致谢  58-59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59

相似论文

  1. 中学思想政治教育与儒学传统思想的继承,G633.2
  2. 闽江口互花米草湿地甲烷与二氧化碳通量研究,X502
  3. 福建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研究(1949-1976),D665
  4. 第29届奥运会中国男篮攻防转换的研究分析,G841
  5. 中国北方少数民族服装结构研究,TS941.1
  6. 后配额时代中印纺织品贸易发展关系研究,F752.7
  7. 哲学视域下的中国共产党执政文化建设研究,D25
  8. 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探索,D61
  9. 论我国社会主义发展观演变中的思维方式变革,D61
  10.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宗教政策研究,D635
  11. 我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律制度完善研究,D922.68
  12. 传播学视域下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研究,B27
  13. 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改革与完善的路径选择,D25
  14. 论中国共产党党内民主的制度化建设,D262.11
  15. 全球化背景下当代中国发展道路研究,D616
  16. 我国大学文科教育本质和功能的反思,G649.2
  17. 我国企业档案管理体制的发展与演变,G275.9
  18. 中国科技传播体系建设的现状与对策研究,G301
  19. 夏南牛和中国西门塔尔牛肉品特性的比较研究,S823
  20. 道安与佛教中国化,B948
  21. 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贡献研究,D61

中图分类: > 环境科学、安全科学 > 环境科学基础理论 > 环境生物学 > 生态系统与污染生态学 > 生态系统与生态环境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