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南黄海春季CO_2海—气交换通量及其与夏季的比较

作 者: 江春波
导 师: 张龙军
学 校: 中国海洋大学
专 业: 环境科学
关键词: 南黄海 二氧化碳分压 碳通量
分类号: P73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6年
下 载: 167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本论文基于国家基金委中国SOLAS计划,通过2005年3月和2005年5月两个航次对于南黄海pCO2的现场调查,利用水文、化学和生物等要素的同步观测资料,初步探讨了春季南黄海表层海水pCO2的分布特征和通量,并分析了其影响因素。结合2001年7月南黄海pCO2的现场调查,对南黄海表层海水春夏pCO2的影响机制做了较为详细的描述和比较。 1.3月份,黄海表层海水中pCO2值在360-640μatm之间,黄海中东部海域pCO2较高,北部和西部海域较低,DIC在24.8-27mg/L之间,碱度在2.25-2.40mmol/L之间。黄海整个水体的温度在2.5-9℃之间,盐度在31.8-32.2之间,pH在7.99-8.14之间,表中底三层分布特征较为一致。3月份温盐等相关参数垂直分布断面图显示,黄海水体上下垂直混合均匀,致使底层高pCO2对表层有着不断的补充,这是黄海3月份表层海水pCO2普遍较高的主要原因。3月份,黄海受鲁南沿岸流、苏北沿岸流、黄海暖流等各种水团的影响,水团性质较为复杂,尤其是黄海暖流影响了黄海大部分海域。北黄海、沿岸流、南黄海中部等不同海域具有不同性质的水团,这些水团极大的影响着黄海的pCO2分布。3月份,黄海CO2通量值都为正值,平均值约为+9.24mol·m-2·a-1CO2,表现为大气中CO2的一个强源区,约向大气中释放3.17×106tC,其中黄海暖流影响海域是黄海CO2源的主要贡献者。 2.5月份,南黄海表层海水pCO2值在240-580μatm之间,南黄海近岸pCO2值较高,而中部海域较低。长江冲淡水、苏北沿岸流、涌升流及台湾暖流前缘水的共同影响是南黄海西南部海域pCO2较高的主要原因。南黄海5月份最显著的水文特征便是黄海冷水团的出现,南黄海中部水体出现明显的分层现象。中部海域表层海水保留了冬季的高营养盐使得生物活动较为剧烈,消耗了大量的CO2,pCO2降低,同时又由于跃层的存在,使得表层海水pCO2得不到底层的补充,因此南黄海中部海域的pCO2要低一些。以124°E,33.5°N为中心的南黄海中部海域是CO2的强汇区,而南黄海西北和西南海域是CO2的源区。5月

全文目录


目录  3-5
引言  5-7
摘要  7-9
Abstract  9-11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27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3
  1.2 二氧化碳海-气交换研究概况  13-21
  1.3 陆架边缘海的二氧化碳研究  21-27
第二章 研究区域、实验方法  27-33
  2.1 黄海海域概况  27-29
  2.2 站位分布  29-30
  2.3 实验方法  30-33
第三章 初春季节(3月)黄海pCO_2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33-51
  3.1 3月份黄海水文特点分析  33-38
  3.2 3月份黄海表层海水pCO_2分布  38
  3.3 初春黄海pCO_2影响机制探讨  38-49
  3.4 pCO_2的日变化  49-50
  3.5 本章小结  50-51
第四章 春末南黄海pCO_2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51-65
  4.1 5月份南黄海水文特点分析  51-53
  4.2 5月份南黄海表层海水pCO_2分布  53-54
  4.3 春末南黄海表层海水pCO_2分布影响因素分析  54-59
  4.4 南黄海西南部海域pCO_2高值的原因分析  59-61
  4.5 黄海中部pCO_2低值的原因分析  61-63
  4.6 本章小结  63-65
第五章 南黄海春季海-气界面CO_2通量及源汇机制讨论  65-78
  5.1 海-气界面CO_2通量的估算方法  65-67
  5.2 黄海初春(3月)碳通量及源汇讨论  67-73
  5.3 南黄海春末(5月)碳通量及源汇机制讨论  73-76
  5.4 南黄海春季碳通量  76
  5.5 本章小结  76-78
第六章 南黄海春夏表层海水CO_2源汇机制比较  78-89
  6.1 夏季表层海水pCO_2分布及水文特征分析  78-79
  6.2 春夏pCO_2影响机制的比较  79-84
  6.3 春夏两季南黄海源汇范围比较  84-86
  6.4 春夏碳通量的变化  86-88
  6.5 本章小结  88-89
结论  89-90
参考文献  90-99
致谢  99

相似论文

  1. 闽江口互花米草湿地甲烷与二氧化碳通量研究,X502
  2. 南黄海西部陆架区底质沉积物沉积特征与物源分析,P736.21
  3. 南黄海非线性内波的数值模拟研究,P731.24
  4. 南黄海SYS-0701孔氧同位素3期以来有孔虫组合特征与古环境演化,Q915
  5. 南黄海—东海北部悬浮体与表层沉积物有机碳分布特征,P736.21
  6. 南黄海中部春季浮游植物水华过程与物理环境的关系初探,X55
  7. 夏季南黄海叶绿素a分布特征及环境因子的影响研究,Q948.8
  8. 黄海浅层多道高分辨率地震资料处理,P631.44
  9. 南黄海表层沉积物中正构烷烃的组成、分布特征及其对沉积有机质来源的指示意义,P736.21
  10. 南黄海西部夏季环流及其对浒苔漂移影响的数值研究,X55
  11. 黄、东海悬浮颗粒物中金属元素化学组成研究,P734.2
  12. 南黄海盆地古生界海相地层地震波动力学特征及属性研究,P738.4
  13. 南黄海盆地古生界速度模型建立及其效果分析,P736.1
  14. 南黄海中部海底沉积物烃类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指示意义,P736.41
  15. 南黄海辐射沙脊群冲淤变化研究,P736
  16. 南黄海中部泥质区沉积物声学物理特性研究,P736.21
  17. 河南西平杨树人工林生态系统碳通量及其环境响应研究,S792.11
  18. 黄海北部泥质沉积体的沉积特征,P736.21
  19. 南黄海西部陆架埋藏古三角洲研究,P736.21
  20. 南黄海多次波特征及压制方法研究,P631.4
  21. 南黄海西部表层沉积物粒度分布特征及其对沉积环境的指示,P736.211

中图分类: > 天文学、地球科学 > 海洋学 > 海洋基础科学 > 海洋气象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