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厌氧膨胀颗粒污泥床(EGSB)异位处理黑臭河水试验研究

作 者: 耿亮
导 师: 黄民生;何岩
学 校: 华东师范大学
专 业: 环境科学
关键词: 厌氧膨胀颗粒污泥床 接种污泥 载体 厌氧氨氧化
分类号: X703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39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本论文以严重污染的城市黑臭河水为处理对象,开展了EGSB种泥优化培育及脱氮效能恒温摇瓶实验研究和现场试验的EGSB装置启动及运行特性研究,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在恒温摇瓶优化培育种泥的实验研究中,经过80~83 d的培育,种泥均具有一定的厌氧氨氧化性能并对黑臭河水具有较好的脱氮效果,其中投加了蜂巢石作为载体的R1和R2两个反应器的NH4+-N平均去除率分别达到了35.52%和30.10%,出水NH4+-N浓度最低可达到9.12 mg/L和8.91 mg/L,较未投加蜂巢石的其他三个反应器(R3、R4、R5)的NH4+-N平均去除率约提高29%和20%。但蜂巢石投加量为20g/160mL的NH4+-N去除率与蜂巢石投加量为40g/160mL的差异不明显。(2)在现场试验中,应用自行培育的种泥成功启动并运行了EGSB装置,启动时间约为45~50 d,并在启动后期具有明显的厌氧氨氧化现象。启动期间,该装置对黑臭河水中CODCr、NH4+-N和TIN的最高去除率分别达22.89%、62.49%和41.28%,出水NH4+-N浓度最低值为5.07 mg/L, TIN的平均去除速率可达0.19kg/m3·d。(3)EGSB装置稳定运行阶段NH4+-N的最高去除率为75.54%,最低NH4+-N出水浓度为3.01 mg/L; NO2--N的最高去除率为99.51%,最低NO2--N出水浓度为0.031 mg/L; NO3--N的最高去除率为60.41%,最低NO3--N出水浓度为0.96mg/L。总体而言,反应器除氮有效且出水的氮污染含量接近地表水V类水质标准。CODCr去除率最高达到68.98%,最低出水CODcr浓度达到30.16 mg/L,达到地表水V类水质标准。(4)在现场试验中,考察了温度、HRT、回流比对EGSB装置处理黑臭河水效能的影响,认为温度≥10℃、HRT为2 h、回流≤300%、pH值7.0~8.2是EGSB装置高效处理黑臭河水的适宜条件。(5)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发现,本现场试验的EGSB反应器污泥中可能存在与相关文献报道的厌氧氨氧化菌、产甲烷菌形态相似的菌群。

全文目录


摘要  6-7
ABSTRACT  7-9
目录  9-11
第1章 绪论  11-23
  1.1 研究背景  11-12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21
    1.2.1 黑臭河道治理技术的研究进展  12-15
    1.2.2 用于污水处理的厌氧生物反应器  15-18
    1.2.3 废水生物脱氮新技术  18-21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21
  1.4 课题来源与研究内容  21-22
    1.4.1 课题来源  21-22
    1.4.2 研究内容  22
  1.5 研究技术路线  22-23
第2章 研究条件与实验方法  23-31
  2.1 实验用水和黑臭河道  23-24
  2.2 EGSB接种污泥复配、颗粒污泥培育及脱氮效能实验  24-27
    2.2.1 种泥和载体  24-26
    2.2.2 实验装置  26-27
    2.2.3 实验方法  27
    2.2.4 指标分析  27
  2.3 EGSB反应器异位处理黑臭河水现场试验  27-29
    2.3.1 实验装置  27-28
    2.3.2 实验条件  28-29
    2.3.3 指标分析  29
  2.4 分析项目和测试方法  29-31
    2.4.1 水质理化指标的监测与分析  29-30
    2.4.2 污泥的扫描电镜观察  30-31
第3章 EGSB颗粒污泥培育及脱氮效能预研究  31-51
  3.1 实验材料与实验用水  31
  3.2 结果与讨论  31-50
    3.2.1 污泥的颗粒化性能表观观察及微观结构电镜分析  31-39
    3.2.2 污泥的脱氮效能研究  39-46
    3.2.3 不同载体投加量对脱氮效能的影响研究  46-48
    3.2.4 分析讨论  48-50
  3.3 本章小结  50-51
第4章 不同工况条件下EGSB异位处理黑臭河水的现场试验研究  51-71
  4.1 材料与方法  51
  4.2 实验方案  51-52
  4.3 分析测试项目与测试方法  52
  4.4 结果与讨论  52-69
    4.4.1 EGSB启动特性研究  52-58
    4.4.2 EGSB反应器运行特性研究  58-63
    4.4.3 温度、HRT、回流比对运行阶段EGSB反应器的影响研究  63-68
    4.4.4 EGSB反应器中污泥扫描电镜观察  68-69
  4.5 本章小结  69-71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71-73
  5.1 论文结论  71-72
  5.2 论文创新  72
  5.3 展望  72-73
参考文献  73-79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学术成果  79-81
致谢  81-82

相似论文

  1. Let-7 microRNA在小鼠胎肺发育时期的表达检测及其腺病毒穿梭质粒的构建,Q78
  2. Pin1在骨肉瘤细胞中的表达及对细胞周期的影响,R738.1
  3. 聚乙烯亚胺修饰糖脂共聚物介导基因治疗研究,R450
  4. 以海泡石为载体的催化剂选择性催化加氢肉桂醛为肉桂醇的研究,O643.32
  5. STLV-1病毒间接ELISA方法建立及杂交瘤细胞株的筛选,R373
  6. 利用慢病毒载体制备转基因小鼠和牛胚胎的研究,S814.8
  7. 壳聚糖基温敏性复合水凝胶的制备及性能研究,R943
  8. 人乳铁蛋白表达载体的构建及转基因阳性细胞株的建立,Q78
  9. 酸模根际产铁载体矿物分解细菌的分离筛选及其与矿物相互作用,Q93-33
  10. 新型功能化氧化石墨烯药物载体的合成及其性能研究,TQ460.4
  11. 转hrfl基因小麦赤霉病抗性分析与水稻RNA沉默通用载体构建,S512
  12. 蝴蝶兰花序分生组织基因LFY表达载体构建及对蝴蝶兰的遗传转化,S682.31
  13. 日粮营养水平对前胃上皮几种氨基酸转运载体及Na~+/H~+交换蛋白mRNA表达的影响,S816
  14. 慢病毒载体介导的RNAi特异性沉默猪Myostatin基因的研究,S828
  15. Foxol对小鼠颗粒细胞凋亡的影响,S865.13
  16. 应用Bac-to-Bac杆状病毒表达体系在sf9细胞中重组表达保守性多巴胺能神经营养因子,R346
  17. 新型非病毒基因转染体系的构建及其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基因重组中的应用,R346
  18. ABA诱导的OsDMI3基因的表达分析与亚细胞定位,S511
  19. 以团队训练为载体的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G711
  20. 栽培大豆和滩涂野大豆及其杂交后代苗期耐盐性与NHX1基因功能的初步研究,S565.1
  21. 新疆沙冬青(Ammopiptanthus nanus)抗寒相关基因的分子克隆及表达分析,S793.9

中图分类: > 环境科学、安全科学 > 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 > 一般性问题 > 废水的处理与利用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