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中国当代大学生荣誉观的建构研究

作 者: 唐开秀
导 师: 胡刘
学 校: 西南大学
专 业: 马克主义基本原理
关键词: 大学生 荣誉观 建构
分类号: G64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89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荣誉观属于人生价值观范畴。树立正确的荣誉观,对于大学生积极实现其社会价值与自我价值有着重要作用。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推进,西方文化及其蕴含的价值观大量涌入,文化与价值观念的多元化及冲突日益加剧,这对我国当代大学生的荣誉观的建构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以至于理想信念模糊、道德观念削弱、诚信意识缺乏、社会责任感淡薄、利己主义突出以及思想颓废、不思进取、不辨善恶等不良现象不同程度地在当代大学生身上表现了出来。因此,探讨当代大学生荣誉观的建构问题,现已成为高等教育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本文对中国当代大学生荣誉观的建构研究,是从荣誉、荣誉观、荣誉观建构等基本概念入手,科学分析荣誉观与人生观、价值观、尊严观的内在关系;再积极阐明当代大学生荣誉观的表现与问题,并探究其建构面临的问题;最后针对其建构面临的问题,从理论基础、基本原则、与实现途径三个方面提出几点新思考。本文的重点、难点集中在对我国当代大学生荣誉观建构的新思考上。针对当今我国大学生荣誉观建构研究背景的复杂化、思路的单一化、机制的平面化、内容的教条化等现状问题,本文在马克思人学理论基础的指导下,遵循以人为本、独立人格即自由个性、历史性、理想性等原则,从四个方面积极探讨建构我国当代大学生荣誉观的有效途径:(1)通过宣传和灌输社会主流价值,强化当代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集体主义价值观的认同度;积极建立评价与奖励机制,发挥先进模范的带头作用等相结合的方式,积极制定政策建立长效机制,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集体主义价值观教育的有效效果。(2)推进“坚持以人为本,注重个性发展”为宗旨的教育体制改革,实现当代大学生荣誉与尊严外化与内化的有机统一。(3)结合时代要求,大力推广高科技产品——互联网电脑、3G手机等运用,与时俱进地加强社会、学校、家庭为一体的文化建设,提高当代大学生的人文素养,进一步拓展当代大学生荣誉观建构的新内容与新载体。(4)采用外在量化考核规定与激发内在需求动机相结合的方式,使当代大学生在他律与自觉中参加各种社会实践,特别是参加青年志愿者活动,以便在知行统一中实现当代大学生荣誉观的建构。全文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荣誉观及其相关概念。荣誉观的科学内涵是本文研究的基础,它关系到论文其他部分的写作。这部分主要界定了荣誉、荣誉观、荣誉观建构的内涵,以及阐述了荣誉观与人生观、价值观、尊严观的内在关系。第二部分:中国当代大学生荣誉观的现状及其面临的问题。这一部分为下一步探讨当代大学生荣誉观的实现途径作铺垫。虽说当代大学生荣誉观主流是好的,但仍存在政治信仰迷茫、价值取向扭曲、社会责任感缺乏、民族传统精神减退、诚信意识淡薄等问题。究其原因有三,一是对概念理解的偏废;二是功利化趋向严重;三是荣誉观与尊严观的对立与矛盾。当然,正是大学生荣誉观存在的这些问题导致其建构研究出现了背景的复杂化、思路的单一化、机制的平面化、内容的教条化等现实问题,这为教育者进一步发展荣誉观的建构研究提出了新课题。第三部分:中国当代大学生荣誉观建构的新思考。这部分是本文写作的最终逻辑归宿,也是本文的重点与难点,主要包括当代大学生荣誉观建构的理论基础、基本原则、与实现途径三部分。在个人与社会、自我认同与社会承认、荣誉与尊严的统一的理论基础指导下,遵循以人为本、独立人格即自由个性、历史性、理想性等原则,从机制建设、教育改革、载体运用、实现手段等四个方面探讨了其有效的实现路径。

全文目录


摘要  5-7
Abstract  7-10
文献综述  10-16
  0.1 西方的荣誉观研究  10-11
    0.1.1 古代西方的荣誉观研究  10-11
    0.1.2 近现代西方的荣誉观研究  11
  0.2 国内的荣誉观研究  11-15
    0.2.2 国内的荣誉观研究  12-14
    0.2.3 对我国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现状与对策的研究  14-15
  0.3 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15-16
第1章 绪论  16-18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6-17
    1.1.1 理论意义  16
    1.1.2 实践意义  16-17
  1.2 研究特色  17
  1.3 研究方法  17-18
第2章 荣誉观及其相关概念  18-24
  2.1 荣誉与荣誉观  18-24
    2.1.1 荣誉  18-19
    2.1.2 荣誉观  19-20
    2.1.3 荣誉观的相关概念  20-23
    2.1.4 荣誉观的建构  23-24
第3章 中国当代大学生荣誉观的表现与问题及其建构面临的挑战  24-32
  3.1 中国当代大学生荣誉观的表现与问题  24-28
    3.1.1 中国当代大学生荣誉观的表现  24-26
    3.1.2 中国当代大学生荣誉观存在的问题  26-28
  3.2 中国当代大学生荣誉观建构面临的挑战  28-32
    3.2.1 背景的复杂化  28
    3.2.2 建构思路的单一化  28-29
    3.2.3 建构机制的平面化  29-30
    3.2.4 建构内容的教条化  30-32
第4章 中国当代大学生荣誉观建构的新思考  32-48
  4.1 中国当代大学生荣誉观建构的理论基础  32-35
    4.1.1 个人与社会的统一性  32-33
    4.1.2 自我认同与社会承认的统一性  33-34
    4.1.3 荣誉与尊严的统一性  34-35
  4.2 中国当代大学生荣誉观建构的基本原则  35-39
    4.2.1 以人为本原则  35-36
    4.2.2 历史性原则  36-37
    4.2.3 自由个性与独立人格原则  37-38
    4.2.4 理想性原则  38-39
  4.3 中国当代大学生荣誉观建构的具体途径  39-48
    4.3.1 建立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集体主义价值观教育的长效机制  39-42
    4.3.2 尊重当代大学生的个性发展,实现荣誉观与尊严观的有机统一  42-43
    4.3.3 拓展当代大学生荣誉观建构的新内容、新途径  43-44
    4.3.4 积极引导当代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使之树立知行统一的荣誉观  44-48
注解  48-50
参考文献  50-54
致谢  54

相似论文

  1. 马洛—克罗恩社会赞许性量表的修订及相关研究,B841.7
  2. 美国“写作教室”理论与实践初探,G633.3
  3. 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大学生科学信仰研究,G641
  4. 对体育类大学生学业自尊、身体自尊、内隐自尊以及与学业成绩关系的研究,G807.4
  5. 大学生应对能力现状及其干预研究,B844.2
  6. 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社会适应性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B844.2
  7. 高校成人大学生心理压力、社会支持与学习倦怠的关系研究,G724
  8. 手机媒体对大学生道德价值观影响及对策研究,G641
  9.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大学生主观能动性研究,G641
  10. 福建省高职院校女子篮球队现状与发展策略研究,G841
  11. 艺术体操教学对女大学生心功能的影响,G834-4
  12. 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研究,G645.5
  13. 大学生灵性与自我和谐的关系研究,B844.2
  14.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统领大学生党建工作研究,D267.6
  15. 大学生生态文明观的哲学思考,G641
  16. 网络环境下协作知识建构的教学互动研究,G434
  17. 有限的环境抗争,X321
  18. 以写前活动提高英语“基础写作”能力的行动研究,G633.41
  19. 新时期大学生党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探析,D267.6
  20. 体验式就业教育,G647.38
  21. 儿童期留守经历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研究,G641

中图分类: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教育 > 高等教育 > 思想政治教育、德育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