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庄子》谓词转指研究

作 者: 张美霞
导 师: 方有国
学 校: 西南大学
专 业: 汉语言文字学
关键词: 《庄子》 谓词转指 转指对象 语义类型 转指原因
分类号: H14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30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庄子》作为先秦时期的文学作品,除了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之外,语言的运用也极具特点,其中出现了很多谓词转指现象,而现代学者对转指存在研究不均衡的倾向,即对古汉语中的转指研究很少,主要专注于现代汉语中的转指研究,因此研究《庄子》中的转指现象对于了解先秦时期以及后代文学作品中的转指用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的主体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是绪论,这一部分描述了转指概念的提出和完善的过程以及谓词转指的研究概况。第二部分由三章组成,主要分析《庄子》中各类谓词转指,具体分为有形式标记的转指和无形式标记的转指,古汉语中有形式标记的转指可分为有“者”标记的转指和有“所”标记的转指。在这三章中,我们主要以谓词的形式为线索来串联转指的对象和转指的语义类型,谓词形式的划分标准具有灵活性,采取一般形式和特别形式相结合的原则,根据具体章节的需要选择不同的划分标准,以达到对《庄子》中转指现象进行详细全面地描写的目的。其中,我们对“者”字的用法、“所”字的用法、“所以”的用法以及介词的用法等作了说明,通过对几百个例句的分析,我们将所有转指用例的转指对象和语义类型分门别类,对普遍的用法和特例均用举例的形式全面展现,最终得出可靠的结论。我们将《庄子》中的转指对象分为指人、指事、指物和其他四类,将转指的语义类型主要归为七种:施事、主事、受事、处所、原因、情况、工具,《庄子》中除了上面的七种类型,还出现了与事、系事和格的兼类等个别现象。第三部分主要从词汇发展的规律和人的认知心理两个角度阐释了谓词转指发生的原因,具体从语言表达和转喻心理两个方面来说明。《庄子》中的转指受语体特点和作者信奉的哲学思想的影响,一些反映道家思想的词语经常出现转指,并且转指词排比连用和对举使用现象也很多,这体现了《庄子》转指的独特性。

全文目录


摘要  4-5
Abstract  5-6
第1章 绪论  6-11
  1.1 谓词转指研究概述  6-9
  1.2 《庄子》及其研究现状  9
  1.3 本文的选题意义和研究方法  9-11
第2章 《庄子》中有"者"标记的谓词转指  11-22
  2.1 "者"字的词性和用法  11
  2.2 有"者"标记的谓词转指对象  11-14
  2.3 有"者"标记的谓词转指的语义类型  14-21
  2.4 小结  21-22
第3章 《庄子》中有"所"标记的谓词转指  22-31
  3.1 "所"字的词性和用法  22
  3.2 有"所"标记的谓词转指对象  22-25
  3.3 有"所"标记的谓词转指的语义类型  25-30
  3.4 小结  30-31
第4章 《庄子》中无标记的谓词转指  31-39
  4.1 《庄子》中无标记谓词转指的对象  31-33
  4.2 《庄子》中无标记转指的语义类型  33-36
  4.3 《庄子》中表时间的无标记转指  36-37
  4.4 有形式标记转指和无形式标记转指的关系  37-38
  4.5 小结  38-39
第5章 谓词转指产生的原因  39-41
  5.1 语言表达与谓词转指的产生  39-40
  5.2 转喻思维与谓词转指的产生  40-41
第6章 结语  41-42
参考文献  42-44
后记  44-45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  45

相似论文

  1. 《庄子》修辞策略探析,B223.5
  2. 庄子哲学的心理调节功能,B223.5
  3. 试论庄子的生死观,B223.5
  4. 《庄子》寓言的伦理意蕴,I207.7
  5. 从翻译美学角度看《庄子》的意境传递,I046
  6. 《庄子》成疏的文学性阐释,I206.2
  7. 庄子生态智慧与现代生态文明,B223.5
  8. 庄子对魏晋南北朝山水诗的影响,I207.22
  9. 论辛弃疾对《庄子》的接受,I206.2
  10. 庄子技术哲学思想研究,N02
  11. 《庄子》悖论中的美学思想,B223.5
  12. 逍遥的诞生,B223.5
  13. 当代生态美学视域下的庄子哲学研究,B223.5
  14. 《庄子》寓言人物形象研究,I207.6
  15. 《庄子》寓言的美学阐释,I207.7
  16. “时空”视角下的庄子美学研究,B83-092
  17. 剧烈的冲突,自然的呈现,B223.5
  18. 浅论庄子之梦,B223.5
  19. 试论《庄子》之“忘”,B223.5
  20. 庄子幸福观研究,B223.5
  21. 庄子的心理哲学研究,B223.5

中图分类: > 语言、文字 > 汉语 > 语法 > 古代语法(文言语法)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