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先秦汉语谓词转指研究

作 者: 王梅洁
导 师: 张文国
学 校: 山东师范大学
专 业: 汉语言文字学
关键词: 先秦汉语 谓词转指 句法化转指 并列结构 对举结构
分类号: H146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39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谓词转指是指谓词性成分在语义上指称与它们相关的人或事物,在语法功能上相当于一个名词性成分的现象。谓词转指包括词汇化转指和句法化转指两类。先秦汉语中存在大量的谓词转指现象,研究先秦汉语的谓词转指现象,特别是句法化转指,能够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先秦汉语意合语法的特点。因此,本文拟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先秦汉语中的谓词转指现象,尤其是句法化转指进行分析,归纳概括谓词转指的特点,以期对先秦汉语谓词转指的现象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为该问题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帮助。全文共分为六章:第一章“绪论”共有四节,依次分别介绍了“先秦汉语谓词转指”这一选题的研究意义、研究现状、研究目标和语料来源。第二章“先秦汉语谓词转指概述”主要讨论谓词转指的界定及其分类。论文首先对和谓词转指关系密切的“名物化”问题进行了梳理,并在此基础上对谓词转指作了界定,认为谓词转指是指表示动作行为或性质状态的谓词性成分在语义上指称与动作行为或性质状态相关的人或事物,在语法功能上相当于一个名词性成分的现象。谓词转指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词汇化转指,一类是句法化转指。由于词汇化转指与常见的名词用作动词仅仅是转化的方向不同而已,所以可将二者并作一种语法现象来看;再加之先秦汉语中词汇化转指的现象出现得不多,故本文对此种语法现象不予讨论,而把研究重点放在句法化转指身上。分析表明,谓词句法化转指一般出现在下列四种结构中:并列结构对举结构、主语位置和宾语位置。第三章“并列结构中的谓词转指”指出,当几个谓词性成分出现并列结构中时,会发生句法化转指,可以分为谓词并列作主语、谓词并列作宾语两类。能够在并列结构中发生句法化转指的谓词性成分的语义关系可以是相近或相关的,也可以是相反或相对的。第四章“对举结构中的谓词转指”指出,对举结构包括一些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字数差不多、语法结构相同、语义相反或相关的短语(或分句)的语句。谓词性成分出现在对举结构中时,经常会发生句法化转指,可以分为:主语和主语对举、主语和宾语对举、宾语和宾语对举等。第五章“主、宾语位置上的谓词转指”指出,谓词性成分出现在句子(或分句)的主语、宾语位置上时,也会发生句法化转指,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谓词性成分作主语,一类是谓词性成分作宾语。谓词性成分作宾语又可以分为两小类:谓词性成分作谓语动词的宾语;谓词性成分作介词的宾语。第六章“结论”总结了先秦汉语谓词转指的特点,同时指出了谓词转指现象在汉以后的发展趋势。先秦汉语中,能够发生句法化转指的谓词性成分意义上大都表示性质状态,即使是动词性成分也是如此。随着汉语的发展,句法也越来越趋精密化,因而谓词转指现象在汉代以后逐渐减少,逐渐被“者”字结构、“所”字结构或具体的名词性成分所取代。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6-8
Abstract  8-10
第一章 绪论  10-14
  第一节 选题意义  10
  第二节 研究现状  10-12
  第三节 研究目标  12-13
  第四节 语料来源  13-14
第二章 先秦汉语谓词转指概述  14-24
  第一节 谓词转指的界定  14-20
    一 “名物化”问题  14-19
    二 谓词转指的界定  19-20
  第二节 谓词转指的分类  20-24
    一 谓词转指分类概述  20-22
    二 词汇化转指  22-23
    三 句法化转指  23-24
第三章 并列结构中的谓词转指  24-28
  第一节 谓词并列作主语  24-26
  第二节 谓词并列作宾语  26-28
第四章 对举结构中的谓词转指  28-41
  第一节 对举结构概述  28-29
  第二节 主主对举  29-32
  第三节 主宾对举  32-33
  第四节 宾宾对举  33-41
    一 VP 的宾宾对举  33-35
    二 AP 的宾宾对举  35-38
    三 VP 和 AP 的宾宾对举  38-39
    四 VP、AP 和NP 的宾宾对举  39-41
第五章 主宾语位置上的谓词转指  41-49
  第一节 谓词性成分作主语  41-42
  第二节 谓词性成分作宾语  42-49
    一 作动词宾语  42-48
    二 作介词宾语  48-49
第六章 结论  49-53
  第一节 先秦汉语谓词转指的特点  49-51
  第二节 先秦汉语谓词转指的发展  51-53
参考文献  53-56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56-57
致谢  57

相似论文

  1. 复杂句的特点及翻译,H315.9
  2. 并列标志的类型学考察,H146
  3. 生成语法框架下并列结构的句法结构及语法特征研究,H043
  4. 并列结构混合励磁无刷直流发电机特性研究,TM31
  5. 韵律对并列结构歧义的消解影响,B841
  6. 基于语料库的非分句并列结构研究,H04
  7. 先秦汉语名词用作状语及其发展,H141
  8. 《庄子》谓词转指研究,H141
  9. 现代汉语反义对举的全称量化研究,H146
  10. 面向篇章的自然语言理解中的并列处理及其在机械产品设计中的应用,TP391.72
  11. 试论现代汉语并列结构语序,H146
  12. 先秦汉语暗量范畴研究,H141
  13. 汉语并列结构的自动识别,TP391.43
  14. 《荀子》谓词转指研究,H141
  15. 现代汉语对举格式探讨,H146
  16. 先秦汉语名词性谓语句研究,H141
  17. 广告语体中的对举结构考察,H05
  18. 蠡测先秦汉语单音节形容词的语法特征,H141
  19. 先秦汉语常见宾语前置研究,H141
  20. 《国语》复音词研究,H131

中图分类: > 语言、文字 > 汉语 > 语法 > 近代、现代语法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