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实践观点的思维方式与马克思的哲学革命

作 者: 蔡军迎
导 师: 李桂花
学 校: 吉林大学
专 业: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关键词: 马克思的哲学革命 实践观点的思维方式 本体论思维方式
分类号: B0-0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175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马克思在西方哲学史上实现了伟大的革命性变革。从实质意义上说,马克思哲学的精神实质是真正理解和把握其革命性变革的关键。马克思生前投身于解放无产阶级的革命运动,从而没有对自己的哲学理论进行系统梳理,这为研究马克思的哲学革命提供了广阔的理论空间。笔者从实践观点的思维方式理解马克思的哲学革命。论文分四部分:在前言部分,笔者认真总结关于马克思哲学革命的不同理解和分析其精神实质。弗·梅林和普列汉诺夫分别认为马克思哲学是机械唯物主义、费尔巴哈的认识论。笔者认为,如果马克思哲学是机械唯物主义或者直观认识论,马克思哲学不可能是“关于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的科学”,进而马克思也不可能创立唯物辩证法的。机械唯物主义或直观反映论片面性地坚持客体性原则,忽视主体性原则,无法实现主体与客体的否定性统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界在坚持实践唯物主义的前提下关于马克思哲学革命的理解主要有物质本体论、实践本体论和实践观点思维方式。物质本体论和实践本体论在本质上是本体论思维方式,认为本体具有终极存在、终极解释和终极价值的本质属性。作为关于人类自身存在的理论形态,马克思哲学必须是本体论哲学。人是类存在物,决定了人类社会是不断发展的历史过程。哲学必须以理论的形式表征人类的这种类特性,这就是本体论追求。虽然马克思哲学是本体论哲学,但是,马克思哲学彻底颠覆了本体论的追求方式——本体论思维方式,马克思哲学是实践观点的思维方式。第一部分主要阐述实践观点的思维方式的确立和内涵。实践观点是马克思哲学的核心范畴。在考察前马克思实践概念的基础上,明确了马克思首次确立的科学的实践概念。其次,探究马克思创立实践观点的思维方式的艰辛历程。最后,全面阐述实践观点思维方式的基本内涵。实践观点的思维方式是认识人的方法论原则。从实践观点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第二部分主要阐述实践观点的思维方式和马克思的哲学革命。实践观点的思维方式是哲学观的根本变革。马克思哲学以人的感性活动为出发点,以属人世界为哲学视域,以人的解放为哲学主题,以改变世界为哲学功能,从根本上实现了哲学出发点、哲学研究对象、哲学主题、哲学功能的革命性变革。第三部分主要阐述实践观点的思维方式的价值与意义。实践观点的思维方式终结了本体论的思维方式。实践观点是马克思所独具的理论魅力,创新是马克思哲学的生命力源泉,科学地对待马克思哲学。以实践观点的思维方式,研究当代人类面临的生存困境,分析其实质,提供哲学理论基础以及反思“普世价值”。

全文目录


摘要  4-6
Abstract  6-10
引言  10-16
第1章 实践观点的思维方式的确立与内涵  16-26
  1.1 前马克思实践概念的历史考察  16-18
  1.2 马克思对实践概念的科学认识  18-20
    1.2.1 传统哲学实践概念的实质:人的生命活动性质的抽象化理解  18-19
    1.2.2 马克思哲学实践概念:主体依据内在尺度改造客体的感性活动  19-20
  1.3 实践观点的思维方式的确立过程  20-23
  1.4 实践观点的思维方式的基本内涵  23-26
    1.4.1 实践观点的思维方式是认识人的类特性的方法论原则  23-24
    1.4.2 从实践观点的思维方式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  24
    1.4.3 从实践观点的思维方式理解人与社会的关系  24-26
第2章 实践观点的思维方式与马克思的哲学革命  26-33
  2.1 马克思哲学的出发点:现实的人的感性活动  26-27
  2.2 马克思哲学的视域:人的现实世界  27-29
  2.3 马克思哲学的主题:人的解放  29-30
  2.4 马克思哲学的功能:改变世界  30-33
第3章 实践观点的思维方式的价值与意义  33-42
  3.1 实践观点的思维方式终结了本体论思维方式  33-36
    3.1.1 实践观点的思维方式表征了人的类特性  33
    3.1.2 实践观点的思维方式表征了人是种生命与类生命的存在物  33-34
    3.1.3 实践观点的思维方式表征了人是历史性和社会性的存在物  34-35
    3.1.4 实践观点的思维方式超越了物种思维方式  35-36
  3.2 创新是马克思哲学的生命力源泉  36-38
    3.2.1 马克思所独具的理论魅力:实践观点的思维方式  36
    3.2.2 创新是马克思哲学的生命力源泉  36-37
    3.2.3 科学地对待马克思哲学  37-38
  3.3 实践观点的思维方式有助于现实问题的反思  38-42
    3.3.1 实践观点的思维方式与人的生存困境  38-40
    3.3.2 实践观点的思维方式与“普世价值”问题  40-42
结论  42-43
参考文献  43-47
作者简介及科研成果  47-48
后记  48

相似论文

  1. 实践思维方式下“以人为本”的解读,B03
  2. 实践概念的历史演变与马克思的哲学革命变革,B02
  3. 回归现实生活世界的实践哲学,B02
  4. 马克思的《提纲》在理解中的命运,B0-0
  5. 制度本体论研究,D0
  6. 斯大林时期文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B0-0
  7. 论哲学咨询的功能,B0
  8. 奥伊泽尔曼反思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及其当代意义,B0-0
  9. 马克思哲学语境下的科学实践哲学,B0-0
  10. 论马克思的“消灭哲学”命题,B0-0
  11. 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中的审美问题研究,B0-0
  12. 马克思主义哲学空间观的当代建构,B0-0
  13. 试论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性质,B0-0
  14. 和谐社会视野下技术价值的民生取向研究,B0-0
  15. 在“类我”与“自我”之间,B0-0
  16. 论马克思哲学研究对象的转换及其意义,B0-0
  17. 列宁与斯大林的哲学观研究,B0-0
  18. 意向性自我调节的理论基础及研究进展,B0
  19. 原始哲学及其主题研究,B0
  20. 国内马克思主义哲学观辨析,B0-0
  21. 马克思主义哲学意识形态的大众化问题研究,B0-0

中图分类: > 哲学、宗教 > 哲学理论 > 马克思主义哲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