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马克思主义哲学空间观的当代建构

作 者: 宋术才
导 师: 田径
学 校: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专 业: 马克思主义哲学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空间观 实践 逻辑
分类号: B0-0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109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空间观一直是近现代形而上学和认识论研究中的重点,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着相关研究的日益增多,传统马克思主义哲学空间观中存在的问题也日益凸显出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要原则与其空间观念之间缺少内在的逻辑一致性,当前的马克思主义空间观还具有形而上学性。本文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主要原则为立足点,批判地吸收近现代西方空间学说中的积极因素,在此基础上尝试性地提出了建构一种新空间理论的基本原则。首先,空间观念具有社会历史性。这种社会历史性特别表现在空间观念随社会生活和实践领域的拓展而发展,空间观念在不同时期的不同形态证明了这一点。其次,空间观念具有主体性。空间既是一种客观存在,又是主体化的产物,是内化到人类思维中的思维形式,是外部世界以逻辑的形式在思维中的间接存在。空间观是以往实践的产物,从根本上说是经验的、相对的真理,是后天必然原则。再次,空间观念是人类思维的逻辑。在人类试图去思维超过感官所能感知的空间范围之外的世界时,就产生了使用空间逻辑去思维的可能性。这种思维以想象力为基础,但是必然依赖已经形成的关于不在感官范围内的外部世界的空间存在的逻辑去想象,否则就根本无法想象超出感官范围之外的世界。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阐释了实践在空间观念产生、存在和发展过程当中所起到的本原作用,提出了建构新空间观需遵循的一般原则,克服了传统马克思主义哲学空间观的非历史性和形而上学性。

全文目录


摘要  4-5
Abstract  5-8
第1章 绪论  8-13
  1.1 课题的提出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8-9
  1.2 文献综述  9-12
    1.2.1 国内在该方向上的研究现状及分析  9-11
    1.2.2 国外在该方向上的研究现状及分析  11-12
  1.3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  12-13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2
    1.3.2 主要研究方法  12-13
第2章 唯物主义空间观的演化及其缺陷  13-21
  2.1 人类空间观念的社会历史性  13-14
  2.2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空间观念的基本特征  14-16
  2.3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空间观念的基本特征  16-18
  2.4 传统马克思主义哲学空间观的缺陷  18-19
  2.5 本章小结  19-21
第3章 唯心主义空间观的主体性特征及其积极因素  21-36
  3.1 主体的空间化与空间的主体化  21-22
  3.2 康德空间学说中积极因素——主体的空间化  22-25
    3.2.1 康德空间观念的主体性——作为经验认识的后天必然原则  22-24
    3.2.2 对康德的空间非经验性起源的证明的反驳  24-25
  3.3 空间的主体化是一个客观的历史过程  25-26
  3.4 海德格尔与梅洛·庞蒂——空间的主体化  26-35
    3.4.1 胡塞尔与康德对海德尔格空间观念的奠基  26-31
    3.4.2 作为现实的、生存的或者说实在的关系空间  31-33
    3.4.3 空间的身体化  33-34
    3.4.4 巴甫洛夫条件反射和梅洛·庞蒂的上下左右颠倒实验  34-35
  3.5 本章小结  35-36
第4章 论一种可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空间观的基本原则  36-48
  4.1 空间作为实践的产物是人类认识世界的逻辑  36-37
  4.2 空间作为感觉的逻辑  37-41
    4.2.1 空间作为感觉逻辑的证明  37-38
    4.2.2 对形成空间感的诸多感觉器官的研究  38-39
    4.2.3 论由触觉和其他感觉形成空间感的可能性  39-41
  4.3 论视觉产生的空间观念的逻辑及其主要内容  41-44
    4.3.1 视觉通过处理视觉质料产生空间观念  41-42
    4.3.2 人类视觉整理二维视觉质料的后天必然原则  42-43
    4.3.3 人类视觉整理三维视觉质料的后天必然原则  43-44
  4.4 空间作为思维的逻辑  44-47
    4.4.1 几何学作为认识主体思维的普遍逻辑  44-46
    4.4.2 生存空间作为个体思维的特殊逻辑  46-47
  4.5 本章小结  47-48
结论  48-49
参考文献  49-53
致谢  53

相似论文

  1. 基于句法特征的代词消解方法研究,TP391.1
  2. 基于逻辑表示与推理的阅读理解答案抽取,TP391.1
  3. 模糊制导律与导引品质的关系,TJ765
  4. 马克思主义的本质,A811
  5. 农村初中“成人”教育的实践研究,G631
  6. 学生自主管理体系构建的实践研究,G637
  7. 社会消费方式变迁下的服装终端空间变化之研究,TS941.1
  8. 我国清洁发展机制的实践和展望,X38
  9. 遭遇乌托邦: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困境及其可能出路,X2
  10. 《巴黎手稿》文化思想研究,A811
  11.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D231
  12. 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探索,D61
  13. 唯物史观视域下的民生问题,D61
  14.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宗教政策研究,D635
  15. 传播学视域下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研究,B27
  16. 关于加强学习型政党建设的哲学思考,D261
  17. 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途径,D61
  18. 基于Web的课堂教学视频分析与诊断系统的设计与实现,TP393.09
  19. 小学数学估算教与学实践研究,G623.5
  20. 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课程的现状分析及其有效性的实证研究,G623.5
  21. 高中生物反思性教学研究,G633.91

中图分类: > 哲学、宗教 > 哲学理论 > 马克思主义哲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