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根除幽门螺杆菌对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疗效影响的前瞻性、多中心临床研究

作 者: 方军
导 师: 蔡全才;杜奕奇;李兆申
学 校: 第二军医大学
专 业: 内科学
关键词: 慢性非萎缩性胃炎 幽门螺杆菌 序贯疗法 根除治疗
分类号: R573.3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101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一、研究背景与目的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是寄宿在胃粘膜表面的革兰阴性螺旋杆菌,与慢性胃炎、上消化道溃疡、胃癌、胃粘膜相关性淋巴组织(MALT)淋巴瘤等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目前多数专家认为萎缩性胃炎或合并肠化时建议根除Hp,是因为根除Hp可改善胃粘膜炎症,甚至可以逆转粘膜萎缩、肠化和基因不稳,进而可能预防胃癌的发生。但是对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是否需要进行Hp根除,国内外尚无统一意见,甚至出现是否根除依据患者的意愿决定,影响治疗效果。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根除Hp对患者临床症状、内镜表现、病理改变的影响,而后结合随访,明确根除Hp对我国的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患者带来的益处。二、研究方法采用多中心、前瞻性、随机化、对照的队列研究,对内镜诊断为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的患者,随机分为Hp阳性根除组(根除组)、Hp阳性不根除组(不根除组)和Hp阴性组。Hp根除组治疗方案分为两种:1.序贯方案:埃索美拉唑20mg+阿莫西林1.0g每天二次共5天,随后埃索美拉唑20mg+替硝唑0.5g+克拉霉素0.5g每天二次共5天;2.三联方案:埃索美拉唑20mg+克拉霉素0.5+阿莫西林1.0g每天2次共7天。不根除组和阴性组治疗方案:饭前口服铝碳酸镁1.0,每日3次,共8周。治疗8周后所有患者复查胃镜,并检测Hp和评价消化道症状、胃镜下表现、胃粘膜炎症改变情况。统计学方法:所有CRF数据采用Epidata软件统计录入,统计分析软件应用美国的SAS统计分析软件,试验数据的比较采用Fisher精确概率分析、Kruskal-Wallis分析、Wilcoxon秩和检验和非参数统计等方法分析。定义p<0.05为有统计学差异。三、研究结果本研究共纳入311例病例,在试验期间因各种原因脱落的病例数为100例。经过8周治疗,三组治疗前后在症状总评分、内镜下糜烂、慢性炎症和炎症活动方面的变化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中,根除组治疗前后症状评分的差值为3.56±1.37,显著高于未根除组(2.80±1.30,P<0.01)和阴性组(3.13±1.17)。根除组治疗后胃黏膜慢性炎症和炎症活动的分值下降分别达到1.08±1.34和1.42±1.09,亦显著高于未根除组(0.49±1.47和0.61±1.34,P<0.01),但两组在内镜糜烂的改善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根除组和Hp阴性组之间在上述指标上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结果还证实,序贯疗法的Hp根除率达到85.4%,显著高于经典三联的Hp根除方案(66.0%,P<0.05)。四、结论对于Hp阳性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的患者,尽管根除Hp不能显著改善内镜下的糜烂评分,但是能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减少慢性炎症评分及活动性炎症评分,故对于这部分患者建议早期根除Hp。在Hp根除方案的选择上,序贯疗法的根除率要优于EAC三联方案。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5-7
英文摘要  7-9
缩写对照表  9-10
前言  10-12
第一部分 根除幽门螺杆菌感染对慢性胃炎疗效影响的临床研究  12-31
  1.研究对象  12-13
  2.研究内容和方案  13-15
  3.技术路线  15-16
  4.数据统计分析  16
  5.结果  16-29
  6.讨论  29-31
第二部分 序贯疗法与标准三联方案根除幽门螺杆菌效果比较  31-38
  1.研究对象  31
  2.研究内容和方案  31-32
  3.技术路线  32-33
  4.数据统计分析  33
  5.结果  33-36
  6.讨论  36-38
全文总结  38-39
参考文献  39-43
综述  43-50
  参考文献  47-50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  50-51
致谢  51

相似论文

  1. 大连市海港集团职工幽门螺杆菌感染现状及相关因素调查研究,R181.3
  2. 胃癌中hPOT1和p53的表达及其与HP感染的相关性研究,R735.2
  3. 不同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与幽门螺杆菌根除及耐药关系的探讨,R57
  4. 1.OPN通过SDF-1/CXCR4轴调控胃癌细胞的生物学行为 2.根除幽门螺杆菌对胃粘膜萎缩及肠化的影响-Meta分析,R735.2
  5. HP感染者胃粘膜TLR2和TLR5的表达及意义,R573
  6. 复胃散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研究,R259
  7. 幽门螺杆菌烷基过氧化氢还原酶基因克隆、表达及多克隆抗体制备,Q78
  8. 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四种诊断方法比较及十日序贯疗法的临床研究,R725.7
  9.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过敏性紫癜关系的探讨,R554.6
  10. 幽门螺杆菌ureI核酸疫苗的构建及其免疫活性初步研究,R392
  11.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与中医舌象、证型相关性临床研究,R259
  12. 外排泵ABC转运白基因msbA和spab在幽门螺杆菌多重耐药中的作用,R378
  13. 抑制口腔幽门螺杆菌的中药组方的研制,R289
  14. 清热化湿益气活血方对H.pylori感染小鼠胃黏膜及NO影响的研究,R259
  15. 清热化湿、益气活血法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性胃、十二指肠病的疗效观察,R259
  16. Hp感染与HIF-1α及凋亡相关蛋白Bcl-2,Bax在胃癌组织中表达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R735.2
  17. 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患者中医体质类型与中医证型关系的初步研究,R259
  18. 幽门螺杆菌尿素酶B抗原表位的鉴定,R392
  19. H.pylori对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细胞增殖和细胞周期影响的研究,R780.2
  20.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中医证型及舌象的相关性研究,R259

中图分类: > 医药、卫生 > 内科学 > 消化系及腹部疾病 > 胃疾病 > 胃炎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