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电网安全性综合评价模型与方法研究

作 者: 何金
导 师: 毛安家
学 校: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专 业: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
关键词: 电力系统 安全性 评价 模糊层次分析法 均衡度 可信性理论
分类号: TM743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82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现代电力系统已逐步发展成为具有多层次结构、多控制参量以及具有广域性、开放性、不确定性和非自治性等特征的复杂大系统,其安全水平很难用单一的指标进行表征,而常规安全分析通常只能就电力系统安全的某一方面进行分析,不足以对电力系统安全进行整体的描述。借助于综合评价理论的电网安全评价已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指标体系权重系数的确定是综合评价的核心问题。本文提出一套指标优化和权重优化的两级优化方案,集指标体系的建立、指标的量化、权重的确定、指标优化于一体,建立综合评价模型。基于该方案和电网自身特性,提出了一套用以评价电网安全性的指标体系,再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指标优化,降低了指标的相关性,简化了评价过程;另外分别从主观权重和客观权重的角度对专家权重和指标权重进行分析,在主观权重中通过采用三角模糊数描述权重,基于可信性理论求取模糊层次分析法(Fuzzy Analytical Hierarchy Process简称:FAHP)的权重,能尽量降低主观因素的影响,对于变化的指标量采用熵权修正,使求出的权重更客观;对于客观权重,采用主成分分析法(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简称:PCA)确定初步权重,还针对传统综合评价方法由于不能或较少考虑指标间的均衡性,当指标值之间出现较大差异时,容易引起小指标被“淹没”的现象,进而影响综合评价结果的合理性,基于此,提出了一种在评价模型中引入均衡度系数修正客观权重,使指标间的协调及均衡情况在评价过程中得到反映,然后对主客观权重优化,得到最终权重,此方法得出的结果有着更高的可靠性和数学理论基础。论文最后通过算例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正确性和优越性。

全文目录


摘要  5-6
Abstract  6-10
第1章 绪论  10-18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0-11
  1.2 安全性综合评价国内外研究现状  11-15
    1.2.1 安全性评价国内外研究现状  11-13
    1.2.2 评价方法综述  13-15
  1.3 论文主要工作及成果  15-18
第2章 综合评价的基本原理及权重的确定  18-50
  2.1 引言  18-20
    2.1.1 电网安全性指标优化综合评价流程  18-19
    2.1.2 电网安全评价体系步骤  19-20
  2.2 安全性模糊综合评价数学模型  20-27
    2.2.1 基本方法与步骤  21-22
    2.2.2 模糊算子的几种模型  22-23
    2.2.3 评语集的确定  23-24
    2.2.4 隶属函数的确定原则  24
    2.2.5 隶属度的确定方法  24-26
    2.2.6 模糊综合评判结果的处理  26-27
  2.3 评价指标的一致化  27-28
  2.4 评价指标的量化  28-32
    2.4.1 定量指标的量化  28-31
    2.4.2 定性指标的量化  31-32
  2.5 权重确定方法分类  32-33
    2.5.1 定性评价法  32
    2.5.2 定量评价法  32-33
    2.5.3 定性和定量相结合法  33
  2.6 决策者权重的确定  33-36
    2.6.1 决策者主观权重的确定  33-35
    2.6.2 决策者客观权重的确定  35-36
    2.6.3 决策者权重的优化  36
  2.7 指标主观权重的确定方法  36-37
    2.7.1 Delphi法  36-37
    2.7.2 相对比较法  37
  2.8 基于熵值法对指标主观权重的优化  37-41
    2.8.1 电网不确定影响因素分析  38
    2.8.2 熵理论概述  38-40
    2.8.3 熵权的求取  40-41
    2.8.4 优化的主观权重  41
  2.9 指标客观权重的确定  41-46
    2.9.1 主成分分析法概述  42
    2.9.2 主成分分析的基本原理  42-43
    2.9.3 主成分的几何解释  43-44
    2.9.4 主成分分析的步骤  44-46
  2.10 权重的优化  46-47
  2.11 最终权重确定流程图  47-48
  2.12 本章小结  48-50
第3章 电力系统安全性评价指标体系  50-69
  3.1 电力系统安全的定义与分类  50-51
  3.2 影响电力系统安全性的主要因素  51-52
  3.3 安全性评价指标体系框架设计  52-55
    3.3.1 评价原则与步骤  52-54
    3.3.2 指标的选取  54-55
  3.4 指标体系的建立  55-66
    3.4.1 暂态安全  55-57
    3.4.2 静态电压安全性  57-58
    3.4.3 安全供电能力  58-59
    3.4.4 拓扑脆弱性  59-60
    3.4.5 风险指标  60-61
    3.4.6 备用容量  61-62
    3.4.7 电网网架结构  62-63
    3.4.8 设备的可靠性  63-65
    3.4.9 可靠性充裕度  65-66
  3.5 优化指标体系  66
  3.6 指标体系  66-68
  3.7 本章小结  68-69
第4章 基于可信性理论模糊层次分析法  69-85
  4.1 可信性理论发展历程  69-70
  4.2 三角模糊数定义及运算规则  70-71
  4.3 可信性理论简介  71-72
  4.4 指数标度的模糊层次分析法  72-79
    4.4.1 层次结构的建立  73-74
    4.4.2 构造两两判断矩阵  74-75
    4.4.3 层次单排序及一致性检验  75-78
    4.4.4 层次总排序及一致性检验  78-79
  4.5 改进型的"拉开档次"法  79-81
  4.6 逐层"拉开档次法"  81-83
  4.7 基于可信性理论的模糊AHP流程  83-84
  4.8 本章小结  84-85
第5章 考虑均衡度的综合评价模型  85-90
  5.1 引言  85
  5.2 均衡度的概念及几种表现形式  85-86
  5.3 考虑均衡度的评价模型  86-88
    5.3.1 洛伦茨曲线和基尼系数  86-87
    5.3.2 均衡度系数的计算  87-88
    5.3.3 评价模型  88
  5.4 本文综合评价总流程  88-89
  5.5 本章小结  89-90
第6章 算例分析  90-94
  6.1 算例数据  90-92
  6.2 结果及分析  92-93
  6.3 本章小结  93-94
第7章 结论及展望  94-96
  7.1 结论  94-95
  7.2 展望  95-96
参考文献  96-101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和参与科研情况  101-102
致谢  102

相似论文

  1. 基于精细积分法的电力系统动态电压稳定仿真研究,TM712
  2. 基础教育改革中过程性评价平台的构建与完善,G521
  3. 基于信息熵的课堂观察量化评价模型研究,G632.4
  4. 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评价方法的实施研究,G633.67
  5. 嵌入式可信计算机系统安全机制的设计与实现,TP309
  6. 基于感兴趣信息的高光谱图像压缩技术研究,TP391.41
  7. 城市商品住宅开发风险分析与应对研究,F293.35
  8. 冬青属植物资源收集与无性繁殖技术研究,S184
  9. 高校绿色办公指标体系的设计与评价研究,G647
  10. 云南省人力资本空间网络结构关键效率因素研究,F249.27
  11. 高校科技创新环境评价研究,G644
  12. 黑龙江省高校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评价体系研究,G644
  13. 我国高校BOT工程项目风险评价研究,G647
  14. 市级旅游用地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研究,X820.3
  15. 山野菜石参营养成分与品质分析,S647
  16. 论初中语文学科的教学评价改革,G633.3
  17. 黄磷储罐区安全评价方法研究,TQ126.317
  18. 女性乒乓球服的热湿舒适性研究,TS941.15
  19. 孔光一教授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总结及清宣法为主辨治小儿外感咳嗽的临床研究,R249.2
  20. 课堂互动对高中生英语口语能力影响的行动研究,G633.41
  21. 以形成性评价促进初中生英语核心词汇复用能力提高的行动研究,G633.41

中图分类: > 工业技术 > 电工技术 > 输配电工程、电力网及电力系统 > 电力系统的模拟与计算 > 模拟与仿真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