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填充床生物膜反应器中氮转移及去除机理研究

作 者: 刘永禄
导 师: 刘志军
学 校: 大连理工大学
专 业: 化工过程机械
关键词: 厌氧氨氧化 生物膜反应器 氮去除 反应动力学 底物抑制
分类号: X703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60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厌氧氨氧化工艺是一种新型的生物脱氮工艺,具有无需外加有机物作电子供体、节省酸碱中和试剂,无二次污染,节省供氧能耗,运行费用低等优点,应用前景十分广阔。生物膜反应器用于污水处理技术源远流长,近年来,其型式又得到较多的研究与应用,具有操作方便、剩余污泥少、抗冲击负荷等优点。本文建立了一套填充床厌氧氨氧化生物膜反应器,以无纺布为填料,人工合成废水为处理对象,系统地考察了生物膜反应器中氮转移及去除能力,及基质中氨氮浓度、亚硝氮浓度和温度等因素对氮去除性能的影响,并据此建立了厌氧氨氧化反应速率方程。本文主要内容有:1.采取适宜措施,控制温度为33℃,pH=7.3,初始HRT=24h,抑制NOB的生长。接种20天后,基质中消耗的亚硝氮与氨氮之比约为1.35,生成的硝氮与消耗的氨氮之比约为0.24,接近厌氧氨氧化反应方程式中的1.32与0.26,厌氧氨氧化反应器成功启动。2.逐步提高进水容积负荷,考查了厌氧氨氧化生物膜反应器的长期除氮性能与稳定性。反应器共连续运行240天,系统亚硝氮去除率在94.0%以上,总氮去除率在71.9%以上,HRT由24 h降至6 h,最大氮负荷可达3.04 kg-N/m3/day;亚硝氮及硝氮与氨氮的平均反应比为1.35和0.24,与厌氧氨氧化反应方程式中1.32与0.26相比,十分接近;无纺布上附着的生物膜颜色及反应器底部的颗粒污泥均逐渐转红,颗粒污泥尺寸增大。3.通过批实验研究了基质中氨氮和亚硝氮浓度对厌氧氨氧化活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氨氮浓度在1000 mg-N/l以下时,对厌氧氨氧化活性不存在抑制,亚硝氮浓度超过约100 mg-N/l时,厌氧氨氧化活性受到抑制,氨氮和亚硝氮浓度对厌氧氨氧化反应的影响是相互独立,互不影响的;温度在20-33℃之间时,厌氧氨氧化反应速率与温度的关系可以用修正的Arrhenius方程来描述,温度为37℃时,反应速率最大。4.考虑亚硝氮对厌氧氨氧化反应的抑制作用,建立厌氧氨氧化反应速率方程。模型方程采用单底物抑制Haldane方程。根据实验结果,拟合得出其方程常数,进一步得到亚硝氮的理论起始抑制浓度为111.2 mg-N/1.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相比较,吻合较好。在反应器长时间连续运行的实验研究基础上,本文对填充床厌氧氨氧化生物膜反应器的运行参数和影响因素进行了综合测试和分析,确定了其优化范围,并据此对该反应器底物降解行为进行了模拟预测,为厌氧氨氧化生物膜反应器实际应用及反应器内流动-反应耦合动力学研究提供实验依据与理论基础。

全文目录


摘要  4-5
Abstract  5-9
引言  9-11
1 文献综述  11-29
  1.1 氮污染概述  11-13
    1.1.1 氮污染的来源  11-12
    1.1.2 氮污染的危害  12-13
  1.2 脱氮技术国内外研究进展  13-28
    1.2.1 厌氧氨氧化工艺  14-23
    1.2.2 生物膜反应器工艺  23-28
  1.3 本章小结  28-29
2 实验及测试  29-39
  2.1 实验方案  29-33
    2.1.1 实验装置及流程  29-31
    2.1.2 实验条件  31-32
    2.1.3 实验内容  32-33
  2.2 实验测试仪器  33
  2.3 实验材料及试剂  33-34
  2.4 实验测试方法  34-38
    2.4.1 MLSS和MLVSS  35
    2.4.2 水力停留时间(HRT)  35-36
    2.4.3 氮素浓度的测定  36-38
  2.5 本章小结  38-39
3 实验结果与讨论  39-63
  3.1 反应器脱氮性能参数  39-49
    3.1.1 启动阶段的性能参数  39-40
    3.1.2 运行阶段氮的去除及转移  40-47
    3.1.3 厌氧氨氧化菌性状的分析  47-49
  3.2 反应器脱氮抑制机理研究  49-62
    3.2.1 氨氮的抑制浓度  50-54
    3.2.2 亚硝氮的抑制浓度  54-58
    3.2.3 温度的影响  58-62
  3.3 本章小结  62-63
4 氮的转移及反应机理研究  63-72
  4.1 本征动力学方程的构建  63-64
    4.1.1 Monod方程  63
    4.1.2 Haldane方程  63-64
  4.2 本征动力学方程的参数确定及求解  64-66
  4.3 计算结果与讨论  66-70
  4.4 本章小结  70-72
结论  72-73
参考文献  73-78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78-79
致谢  79-80

相似论文

  1. 单细胞中光敏化单态氧的间接成像,Q2-3
  2. 乡镇生活污水水体高效菌株筛选及其降解能力的研究,X703
  3. H2+O2直接法催化合成H2O2催化剂研究,TQ123.6
  4. 基于Bis-GMA的有机单体分子设计及其对齿科复合树脂性能的影响,R783.1
  5. 吸收—光助氧化法处理二氯甲烷废气研究,X701.7
  6. 复三维电极—生物膜反应器脱除饮用水中硝酸盐的试验研究,X703
  7. 电化学法处理农药中间体(间苯二甲腈)废水的研究,X786
  8. 土霉素废水脱氮技术研究,X703
  9. 厌氧氨氧化生物膜反应器快速启动及影响因素研究,X703.1
  10. 羟基磷灰石改性及光催化降解染料性能研究,X703
  11.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SBBR短程硝化反应仿真研究,X703
  12. H_2O_2/O_3高级氧化控制黄河水臭氧化过程中溴酸盐的研究,X703
  13. 新型污泥过滤好氧反应器的试验研究,X703.1
  14. 褐煤热解与气化反应特性的实验研究,TQ541
  15. ZnO催化尿素醇解制氨基甲酸甲酯工艺及动力学研究,TQ225.241
  16. 无催化酯化合成苯甲酸苄酯的动力学研究及其在苯甲酸精制过程中的应用,TQ245.1
  17. 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氧化产物的制备、鉴定及其活性研究,TQ463
  18. 亚胺型与对苯二酚型液晶环氧树脂合成与固化动力学,TQ323.5
  19. 溶剂和水活度对脂肪酶1,3—位置选择性和酰基转移的影响研究,O643.32
  20. 火烧驱燃烧动力学与裂解热分析实验研究,TK16
  21. 核电站循环冷却水系统一氯胺消毒影响因素试验研究,TU991.2

中图分类: > 环境科学、安全科学 > 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 > 一般性问题 > 废水的处理与利用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