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复三维电极—生物膜反应器脱除饮用水中硝酸盐的试验研究

作 者: 姚静华
导 师: 田光明
学 校: 浙江大学
专 业: 环境工程
关键词: 饮用水 硝酸盐 复三维电极生物膜反应器(3d-BER) 氢自养反硝化 氮磷比(N/P)
分类号: X703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2年
下 载: 80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我国是一个水资源短缺的国家,改革开放以来,在取得巨大经济成就的同时,大量工农业和居民生活废水的排放污染了水体,使饮用水安全受到严重威胁。近年来硝酸盐污染饮用水源的问题已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电极-生物膜反应器(biofilm-electrode reactor, BER)反硝化技术将电化学法和自养生物膜法相结合,与需要外加碳源的传统异养反硝化工艺相比,被认为是适合处理受硝酸盐污染的微污染饮用水的新工艺之一。本文以自行设计的复三维电极-生物膜反应器(three dimentional Biofilm-Electrode Reactor,3d-BER)为技术载体,开展了反应器接种、驯化和运行条件的优化研究,使其具备了较好的反硝化性能,考察了电流、温度、进水pH、流量及氮磷比(N/P)等因素对该反应器反硝化性能的影响。主要得到以下结果:1.电流的变化对反应器的反硝化性能具有较大的影响。N03--N去除率在电流从0 mA增加至100 mA的过程中随电流增大而迅速升高,当电流高于100 mA时,NO3--N去除率略有下降。NO2--N的积累量在电流从0 mA增大至150 mA的过程中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抛物线型,电流为60 mA时NO2--N的积累最为严重。NH4+-N生成浓度在电流从0 mA增大至80 mA的过程中逐渐增大,并在80mA时达到最大值4.91 mg L-1,之后随电流增大,NH4+-N生成量有所减少。2.在16℃~35℃的温度范围内,3d-BER的反硝化性能随温度升高而提高,温度为35℃时,NO3--N去除率达到了85.5%。温度从16℃上升到35℃的过程中,NO2--N积累量先增加后减少。在16℃~35℃的温度范围内,出水中均有一定浓度的NH4+-N生成。3.3d-BER具有良好的pH缓冲能力,进水pH从5.5升至9.0的过程中,出水pH可维持在7.6~8.2。在此过程中,N03--N去除率先随进水pH升高而增大,进水pH为7.2时,NO3--N去除率最高达80.2%。其后随pH升高,NO3--N去除率下降。进水pH从5.5上升至9.0的过程中,N02--N积累浓度先降低后升高,并在进水pH为8.2时有最小值0.15 mg L-1。NH4+-N的生成浓度则呈先增后降的规律。当进水pH为8.2时,NH4+-N的生成浓度值最大为2.09 mg L-1。4.进水流量对反应器的去除效果有明显影响。进水流量从95 mL h-1增加至195 mL h-1的过程中,NO3-N去除率由89.1%降低至52.7%。进水流量增大的过程中,NO2--N积累农度急剧增加。在此过程中,NH4+-N生成浓度先增加后减少,当进水流量为140 mL h-1时达最大值4.50 mg L-1。5.对反应器中NH4+-N的生成原因进行了分析,认为是微生物的同化反硝化作用和硝酸盐的电化学还原作用的结果。与纯电化学反应器的对比试验表明,反应器中氨氮的生成主要与生物作用有关。6.维持NO3--N浓度在30mg L-1左右时,改变N/P使之在5:1到100:1的范围内变化,对NO3--N的去除未见明显影响。N/P从5:1增大至10:1时,NO2--N生成量由0.79 mg L-1降低至0.27 mg L-1,之后随N/P继续增大,NO2--N积累浓度值逐渐增大。NH4+-N的生成也受到N/P的影响,N/P从5:1增大至100:1的过程中,NH4+-N生成浓度由4.50 mg L-1逐渐减小至0.26 mg L-1。7.3d-BER具有较好的除磷功能,电流、温度、进水pH、流量和N/P对反应器的除磷效果均有一定的影响。电流在0 mA~150 mA时,TP去除率可达51.3%~93.0%。在16℃~35℃的温度范围内,TP去除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加。在进水pH从5.5上升到9.0的过程中,TP去除率逐渐增加。总体而言,TP去除率随进水流量和N/P的增大而下降。与纯电化学反应器的对比试验表明,磷的去除主要与生物作用有关。

全文目录


致谢  5-6
摘要  6-8
Abstract  8-11
目录  11-13
第1章 绪论  13-31
  1.1 课题背景  13-20
    1.1.1 我国的饮用水污染现状  13-14
    1.1.2 我国地下水硝酸盐污染状况  14
    1.1.3 地下水硝酸盐污染的来源  14-16
    1.1.4 饮用水硝酸盐污染的危害  16
    1.1.5 地下水中硝酸盐的去除方法  16-20
  1.2 电极-生物膜法脱氮技术  20-27
    1.2.1 电极-生物膜法反硝化的原理  20-21
    1.2.2 电极-生物膜法反硝化的影响因素  21-22
    1.2.3 电极-生物膜法脱氮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22-25
    1.2.4 电极-生物膜技术存在的问题  25-26
    1.2.5 电极-生物膜法工艺的研究展望  26-27
  1.3 复三维电极-生物膜反硝化技术  27-28
  1.4 磷对反硝化过程的影响  28
  1.5 本文的目的和内容  28-31
    1.5.1 研究目的  28-29
    1.5.2 研究内容  29-31
第2章 影响复三维电极-生物膜反应器运行效果的主要因素的研究  31-49
  2.1 试验材料与方法  31-34
    2.1.1 试验材料  31-32
    2.1.2 试验装置  32-33
    2.1.3 试验用水  33
    2.1.4 反硝化菌的培养驯化  33
    2.1.5 测试指标及方法  33-34
  2.2 试验结果与分析  34-46
    2.2.1 氮磷动态吸附试验结果  34-35
    2.2.2 培养驯化期间的硝酸盐去除效果  35-36
    2.2.3 电流对反应器反硝化效果的影响  36-39
    2.2.4 温度对反应器反硝化效果的影响  39-40
    2.2.5 进水pH对反应器反硝化效果的影响  40-42
    2.2.6 进水流量对反应器反硝化效果的影响  42-44
    2.2.7 反应器中氨氮生成现象的探讨  44-46
  2.3 小结  46-48
  2.4 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48-49
第3章 氮磷比(N/P)对复三维电极-生物膜反应器反硝化效果的影响的研究  49-59
  3.1 试验材料与方法  50-51
    3.1.1 试验用水  50-51
  3.2 试验结果与分析  51-57
    3.2.1 N/P对反应器反硝化效果的影响  51-53
    3.2.2 反应器的除磷效果  53-57
  3.3 小结  57-58
  3.4 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58-59
第4章 试验结果与建议  59-63
  4.1 试验结果  59-60
  4.2 建议  60-63
参考文献  63-73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73

相似论文

  1. 壳聚糖衍生物的合成及其吸附性能研究,TS254.9
  2. 温度、盐度、溶解氧、氨氮、亚硝酸盐氮对拟穴青蟹蜕壳的影响,S917.4
  3. 水稻硝转运蛋白基因OsNRT1.1a和OsNRT1.1b的功能研究,S511
  4. 臭氧预氧化和混凝组合工艺去除饮用水中砷的研究,R123.1
  5. 我国饮用水安全法律保障研究,D922.66
  6. 离子色谱同时检测乳品中硝酸盐、亚硝酸盐及硫氰酸盐方法的建立,O657.75
  7. 湛江地区大型饮用水供水水库污染状况研究与管理,X524
  8. 新型日式浓香泡菜的研制,TS255.54
  9. 金属修饰二氧化钛光催化还原硝酸盐性能研究,X703
  10. 铝系金属复合材料还原去除硝酸盐污染的研究,X703
  11. 饮用水中亚硝胺类消毒副产物的形成过程及影响因素,R123.1
  12. 三种含氯消毒剂灭活饮用水中病毒的效果及其表现动力学研究,R123.1
  13. 环境因素对浮游生物脂肪酸影响的研究,X17
  14. 安徽省淮北市熟肉制品中亚硝酸盐含量调查研究,R155.3
  15. 腌制肉糜在热处理及模拟胃液中亚硝酸盐变化及亚硝胺生成特点研究,TS251.1
  16. 腌制雪里蕻亚硝酸盐及亚硫酸盐快速检测技术的研究,TS255.7
  17. 掺杂贵金属纳米的聚合物修饰电极的制备及其应用,TB383.1
  18. 半胱氨酸诱导贵金属纳米簇修饰电极的制备及其在电化学传感器中的应用,O646
  19. 膜化学反应器去除As(Ⅲ)及超滤膜处理滤后水的试验研究,TU991.2
  20. 超滤技术在地表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TU991.2

中图分类: > 环境科学、安全科学 > 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 > 一般性问题 > 废水的处理与利用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