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我国区域公共物品的有效供给研究

作 者: 朱航舟
导 师: 柴生秦
学 校: 西北大学
专 业: 行政管理学
关键词: 区域公共物品 区域公共管理 困境 供给主体 合作
分类号: F123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142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公共管理的基本内容是解决各类公共问题,而最终目的则是实现社会公共利益。然而,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和后工业社会的来临,人类面临的公共问题越来越复杂,尤其是一些跨越多个行政辖区的区域公共问题,外溢性和无界化日益凸显,大大超出了单个辖区的治理能力范围。但是,由于传统行政区划的刚性限制,地方政府在“搭便车”和“地方保护主义”倾向的激励下,并没有足够的动力去有效供给区域公共物品,这使得大量复杂的区域公共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区域公共利益受到损失。本文正是基于这一背景,对我国区域公共物品的供给问题做了粗浅的探讨。首先,通过对区域治理本质及公共物品内涵的分析,指出区域治理的本质在于有效供给区域公共物品,而区域公共管理是当前我国区域公共问题治理模式的必然选择。其次,由于长期隅于传统的“行政区行政”模式下,行政区划的刚性约束严重,我国区域公共物品面临着以供给不足为核心的现实困境,这一困境的根源从理论上讲是个体理性导致集体非理性的结果,而实践中政策制度的不完善却加剧了这一困境的影响。再次,政府、市场及第三部门都没有单独有效供给区域公共物品的能力,在多重标准考量下,多元联合主体拥有着单一主体不具备的比较优势,这使其成为供给区域公共物品的有效主体。最后,基于区域公共管理对合作治理哲学的奉行,本文构建了多元主体间合作供给模式作为解决我国区域公共物品供给困境的有效途径,从运行机制、制度创新与配套措施方面对这一模式做了较详细地阐释,并以太湖水环境治理为例展望了该模式的应用,以期对我国区域公共物品的供给实践提供些许启示。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3-4
Abstract  4-8
引言  8-9
第一章 导论  9-20
  1.1 有效供给区域公共物品是区域治理的本质所在  9-13
    1.1.1 公共物品:概念及分类  9-10
    1.1.2 区域和区域公共物品  10-11
    1.1.3 区域治理及其本质  11-13
  1.2 区域公共管理是区域治理的必然选择  13-15
  1.3 文献综述  15-17
    1.3.1 区域公共管理研究现状  15
    1.3.2 公共物品及区域公共物品供给的文献梳理  15-17
  1.4 研究意义与研究方法  17-18
    1.4.1 研究意义  17-18
    1.4.2 研究方法  18
  1.5 研究思路  18-20
第二章 研究的视角:区域公共管理理论与实践  20-29
  2.1 区域公共管理的缘起  20-23
    2.1.1 后工业化时代区域公共问题凸显  20-21
    2.1.2 全球化进程中区域主义盛行  21-22
    2.1.3 经济市场化下政府间关系演进  22-23
  2.2 区域公共管理的理论要义  23-25
    2.2.1 区域公共管理之理论要义  23-24
    2.2.2 区域公共管理之启示  24-25
  2.3 国内外区域公共管理的实践经验  25-29
    2.3.1 欧盟——多元协调的区域公共管理经验  25-26
    2.3.2 五大湖治理——跨国区域公共物品供给的有效实践  26-27
    2.3.3 乌昌一体化——具有中国特色的区域公共管理实践  27-29
第三章 我国区域公共物品供给的困境及原因  29-37
  3.1 我国区域公共物品供给的主要困境  29-31
  3.2 区域公共物品供给困境的理论原因阐释  31-33
    3.2.1 集体行动的困境  31-32
    3.2.2 公有地悲剧  32
    3.2.3 囚徒困境中的非合作博弈  32-33
  3.3 我国区域公共物品供给困境的现实症结解析  33-37
    3.3.1 相关法律法规缺失  33-34
    3.3.2 财政体制约束  34-35
    3.3.3 政府绩效考核制度不合理  35-36
    3.3.4 地方保护主义盛行  36-37
第四章 我国区域公共物品的有效供给主体选择  37-50
  4.1 三种供给主体的重新审视  37-42
    4.1.1 政府:区域公共物品供给的权威型主体  37-39
    4.1.2 市场:区域公共物品供给的商业型主体  39-40
    4.1.3 第三部门:区域公共物品供给的志愿型主体  40-42
  4.2 区域公共物品有效供给主体的选择标准  42-45
    4.2.1 效率标准  42-43
    4.2.2 区域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改进  43
    4.2.3 萨缪尔森条件  43-44
    4.2.4 交易费用  44-45
  4.3 多元联合:区域公共物品的有效供给主体选择  45-50
    4.3.1 多元联合主体的内涵及特征  45-46
    4.3.2 选择标准下多元联合主体的优势  46-47
    4.3.3 多元联合主体中政府的责任与作用  47-50
第五章 我国区域公共物品有效供给模式与机制探索  50-61
  5.1 多元主体间合作:区域公共物品的有效供给模式  50-52
    5.1.1 多元主体间合作模式的兴起  50-51
    5.1.2 多元主体间合作的内涵及类型  51-52
  5.2 多元主体间合作模式的运行机制  52-54
    5.2.1 成本分担机制  52-53
    5.2.2 收益分享与补偿机制  53
    5.2.3 信息交流与决策协商机制  53-54
    5.2.4 监督防范机制  54
  5.3 区域公共物品有效供给的配套措施和制度创新  54-58
    5.3.1 健全区域法制,为多元主体间合作提供法律支持  54-55
    5.3.2 完善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  55-56
    5.3.3 建立新型政府绩效考核制度  56
    5.3.4 构建区域"公共能量场"  56-57
    5.3.5 开展信任建设,深化多元主体间合作  57-58
  5.4 应用:太湖水环境治理方案构想  58-61
    5.4.1 重塑太湖流域管理机构,从分割治理走向合作供给  58
    5.4.2 水污染治理的公私间合作  58-59
    5.4.3 补偿机制下的府际合作  59-61
结语  61-62
参考文献  62-67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67-68
致谢  68

相似论文

  1. 新中国对非洲的文化外交研究,D822
  2. 初中语文小组合作教学探究,G633.3
  3. 中小学家校合作委员会组织运作研究,G636
  4. 理工科大学美育现状与对策研究,G641
  5. 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G633.41
  6. 地方高校产学研合作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研究,G647
  7. 技师培养方式改革的研究,G719.2
  8. 合作学习对初中英语学困生学习情感影响的研究,G633.41
  9. 过程写作法与中职英语写作教学,G633.41
  10. 辣椒碱/环糊精体系的表征及性能研究,TQ450.1
  11. 后配额时代中印纺织品贸易发展关系研究,F752.7
  12. 中国区域行政合作的非均衡演进研究,D630
  13. 工程主体的伦理责任研究,B82-057
  14. “公私合作伙伴关系”(PPP)在国外基础教育办学中的应用研究,G471
  15. 学校与社区合作伙伴关系的建构研究,G637
  16. 利益相关者理论视野下大学外部治理结构研究,G647
  17. 中职学校教学团队合作的现实问题与发展途径研究,G712.4
  18. 生本教育前置性研究中的家校合作探究,G459
  19. 家校合作的现状思考与形式革新,G459
  20. 城市化进程中小学家校合作的问题与对策研究,G636
  21. 校企合作创新网络的结构模式和运行机制研究,F273.1

中图分类: > 经济 > 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 > 中国经济 > 国民经济计划及其管理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