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山东五莲茂腔调查研究
作 者: 古全敏
导 师: 崔斌
学 校: 新疆师范大学
专 业: 音乐学
关键词: 五莲茂腔 发展现状 传承
分类号: J825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92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茂腔是山东的地方戏曲剧种,距今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被誉为“胶东之花”。茂腔在其发展过程中虽然经历过辉煌时期,但随着现代节奏的加快,地方戏曲不断受到冲击,茂腔面临着演出无门、传承无后的困境。2006年茂腔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逐渐引起了学者们的关注。作为茂腔重要源头之一的五莲茂腔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笔者作为五莲人,非常关注家乡戏曲的发展。目前对于五莲地区茂腔的研究较少,这也是本文写作的主要原因。除绪论和结语外全文主体共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五莲茂腔产生的环境及发展,从地理、历史、文化三个方面介绍五莲茂腔产生的环境及其发展至今所经历的三个时期。第二部分五莲茂腔的艺术特征,从方言、曲调、表演、音乐形式四个方面对五莲茂腔进行分析,展现其独具特色的一面。第三部分五莲茂腔的本体研究,从唱腔、板式、伴奏等方面分析。第四部分,也是本论文的重点,五莲茂腔的现状调查与分析。以专业剧团和业余戏班为例,通过田野调查及文献分析,还原五莲县专业茂腔剧团和业余戏班的发展状况,分析五莲茂腔逐渐衰落的原因。通过五莲县茂腔剧团的现状调查、个案对比等方式对五莲茂腔的传承进行分析和总结,并对五莲茂腔今后的发展提出从静态到动态的保护措施。
|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3-4 Abstract 4-8 1 绪论 8-12 1.1 选题目的与意义 8 1.2 研究现状 8-11 1.2.1 茂腔的历史渊源 8-9 1.2.2 茂腔发展的三个时期 9 1.2.3 茂腔的艺术特征 9-10 1.2.4 对茂腔的传承研究 10-11 1.3 研究方法 11 1.4 概念界定 11-12 1.4.1 茂腔与五莲茂腔 11 1.4.2 肘鼓子 11-12 2 五莲茂腔产生的环境及发展 12-17 2.1 五莲茂腔产生的环境 12-13 2.1.1 五莲茂腔产生的地理环境 12-13 2.1.2 五莲茂腔产生的历史环境 13 2.1.3 五莲茂腔产生的文化环境 13 2.2 五莲茂腔的发展状况 13-17 2.2.1 本肘鼓时期 13-14 2.2.2 冒肘鼓时期 14 2.2.3 茂腔时期 14-17 3 五莲茂腔的艺术特征 17-21 3.1 五莲茂腔的语言 17-18 3.1.1 五莲方言概述 17-18 3.1.2 五莲方言的特点 18 3.2 带有五莲民歌风情的曲调 18-19 3.3 五莲茂腔的表演艺术 19-20 3.4 集各家戏曲之长的音乐形式 20-21 4 五莲茂腔的本体研究 21-29 4.1 五莲茂腔的唱腔 21 4.1.1 男腔 21 4.1.2 女腔 21 4.2 五莲茂腔的伴唱 21-22 4.3 五莲茂腔的板式 22-26 4.3.1 [原板] 22-25 4.3.2 [二板] 25 4.3.3 [摇板] 25-26 4.4 五莲茂腔的唱词 26 4.5 五莲茂腔的伴奏 26-29 4.5.1 伴奏乐器 26-28 4.5.2 五莲茂腔的乐队 28 4.5.3 五莲茂腔的锣鼓经 28-29 5 五莲茂腔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29-52 5.1 专业剧团——五莲县茂腔剧团 29-33 5.1.1 五莲县茂腔剧团的发展经历 29-30 5.1.2 五莲县茂腔剧团的活动范围 30-31 5.1.3 五莲县茂腔剧团的演出状况 31-33 5.2 业余茂腔戏班 33-35 5.2.1 许家庄茂腔戏班 33-34 5.2.2 许孟公社业余茂腔剧团 34-35 5.3 五莲县茂腔剧团传承谱系 35-36 5.4 五莲县茂腔剧团成员介绍 36-38 5.5 五莲县茂腔剧团演出剧目 38-39 5.6 1986 年以前茂腔剧团繁荣发展的原因 39-42 5.6.1 政府部门的支持 40 5.6.2 自身水平的提高 40-42 5.6.3 上山下乡演出 42 5.7 1986 年剧团面临的状况 42-43 5.7.1 经济困难 42-43 5.7.2 观众流失 43 5.7.3 人员思想混乱 43 5.8 五莲县茂腔剧团的现状 43-50 5.8.1 五莲县茂腔剧团的成员构成 44 5.8.2 五莲县茂腔剧团的演出情况 44-45 5.8.3 五莲县茂腔剧团在各地演出的案例对比分析 45-47 5.8.4 剧团一天的演出安排 47-50 5.9 对五莲茂腔今后发展的思考及保护措施 50-52 5.9.1 对五莲茂腔今后发展的思考 50-51 5.9.2 对五莲茂腔的保护措施 51-52 结论 52-54 参考文献 54-56 附录 56-57 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 57-58 后记 58
|
相似论文
- 金源文化影响下的阿城街区建筑改造设计研究,TU984.114
- 桂林市户外运动俱乐部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G895
- 孔光一教授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总结及清宣法为主辨治小儿外感咳嗽的临床研究,R249.2
- 手工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地方高校传承问题的探究,G122
- 广州市属高等职业院校教师专业发展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G715.1
- 促进中职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研究,G633.3
- 西南地区民族体育文化传承与发展研究,G852.9
- 节日聚会与族群认同建构,C912.4
- 山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生存现状及保护策略研究,G122
- 农村地区教育公平问题研究,G521
- 当代水墨人物画的现状与前景刍议,J212
- 青海藏民族居住地区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研究,G522.3
- 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发展现状与政策建议,F279.2
- 从甲骨文到小篆,H123
- 知识产权境外保护制度研究,F204
- 内蒙古通辽科尔沁地区蒙古族服饰的保护与传承,J523.5
- 中式家具雕刻装饰图案的传承与发展,J525.3
- 从两宋院体花鸟画看现当代工笔花鸟画的装饰性,J212
- 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下文圣拳的传承及创新发展研究,G852
- 皮影戏的数字化应用与研究,J827
中图分类: > 艺术 > 戏剧艺术 > 中国戏剧艺术 > 地方剧艺术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