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活性炭催化还原Fe(Ⅲ)EDTA络合物的研究

作 者: 杨小娟
导 师: 龙湘犁
学 校: 华东理工大学
专 业: 化学工程
关键词: 椰壳活性炭 Fe(Ⅲ)EDTA 催化还原 NO
分类号: O643.3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103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烟气中的NOx95%左右是NO, NO在纯水和碱性溶液中的溶解度都很低,而Fe(Ⅱ)EDTA在水溶液中可与NO发生络合反应,生成亚硝酰络合物,使NO在溶液中的溶解度大大增加,但是由于在吸收过程中Fe2+EDTA很容易被烟气中的O2氧化为Fe3+EDTA,而Fe3+EDTA与NO无亲和力,本文中以活性炭为催化剂,SO32-还原的方法对吸收液进行再生。为了研究活性炭对Fe(Ⅲ)EDTA的催化还原机理,首先考察了活性炭对Fe(Ⅲ)EDTA的吸附行为,结果表明:Fe(Ⅲ)EDTA的吸附量随着溶液初始浓度、温度、活性炭量的增加而增加;分别采用拟一级、拟二级动力学方程拟合吸附实验数据,椰壳炭吸附Fe(Ⅲ)EDTA可以用二级动力学模型来描述;计算得出吸附活化能E为14.21kJ/mol。分别采用Langmuir和Freundlich吸附等温线方程来拟合Fe(Ⅲ)EDTA在活性炭上的吸附等温线,结果表明实验范围内活性炭对Fe(Ⅲ)EDTA的吸附可近似用Langmuir和Freundlich吸附等温方程式来描述,但吸附过程由Freundlich吸附等温方程式拟合的相关性更好。活性炭吸附Fe(Ⅲ)EDTA的热力学研究表明:反应的△G为负值,说明该吸附过程是自发进行的;吸附焓变AH为正值,表明该吸附过程是吸热的,升高温度有利于吸附。然后在搅拌床反应器中研究了以SO32-为还原剂,活性炭为催化剂催化还原Fe(Ⅲ)EDTA实验。结果表明:在活性炭催化剂存在下,大大加速了Fe(Ⅲ)EDTA的还原速率;加入活性炭量的多少对催化还原反应有着明显的影响,当活性炭的加入量在16g/L附近时,转化率达到最大值;该催化还原反应受PH值影响明显,最佳PH范围为5.6-7.0,通过对不同初始浓度的Fe(Ⅲ)EDTA和SO-32-的试验结果中分析得到,对Fe(Ⅲ)EDTA反应级数为0.6级,催化还原反应的本征活化能为55.63±1.12kJ mol-1。从催化还原反应机理出发,推导出反应的本征动力学方程。在固定床中活性炭催化再生Fe(Ⅲ)EDTA的研究结果表明:Fe(Ⅲ)EDTA的还原速率随Fe(Ⅲ)EDTA浓度和SO32-浓度的增加而增加。Fe(Ⅲ)EDTA的转化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PH值是影响该催化还原过程的一个重要的因素,在试验研究的范围内,最佳的PH值范围为5.7-7.5。Fe(Ⅲ)EDTA的转化率随液体流速的增加而下降。计算得到的表观活化能为35.23±0.52kJ mol-1。推导出该反应的表观动力学方程。最后在搅拌床反应器中进行吸收-再生耦合联动实验,实验结果表明Fe(Ⅲ)EDTA和SO32-吸收液在活性炭的催化还原作用下,可以长时间维持高的NO脱除效率,为该工艺的工业化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

全文目录


摘要  5-6
Abstract  6-10
第1章 引言  10-12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  10
  1.2 本论文的研究工作  10-12
第2章 文献综述  12-21
  2.1 NO_x的危害  12
  2.2 NO_x的发展趋势和治理技术  12-13
  2.3 干法烟气脱硝技术  13-14
    2.3.1 选择性催化还原法  13
    2.3.2 选择性非催化还原法  13
    2.3.3 吸附法  13-14
    2.3.4 高能电子活化氧化法  14
  2.4 湿法烟气脱硝技术  14-18
    2.4.1 水吸收法  14
    2.4.2 酸吸收法  14
    2.4.3 碱吸收法  14-15
    2.4.4 氧化吸收法  15
    2.4.5 液相还原吸收法  15
    2.4.6 钴氨络合氧化法  15
    2.4.7 Fe(Ⅱ)EDTA络合吸收法  15-18
  2.5 活性炭  18-21
    2.5.1 活性炭的孔隙结构  18
    2.5.2 活性炭的表面化学性质  18-19
    2.5.3 活性炭的催化性  19-20
    2.5.4 活性炭表面化学结构的分析表征  20-21
第3章 实验方法与数据处理  21-29
  3.1 实验原料与化学试剂  21-22
  3.2 Fe(Ⅲ)EDTA的制备  22
  3.3 反应装置及操作  22-24
    3.3.1 间歇搅拌反应器  22-23
    3.3.2 固定床反应器  23
    3.3.3 搅拌床吸收-再生耦合实验装置  23-24
  3.4 分析测试方法  24-29
    3.4.1 Fe(Ⅱ)浓度的测定方法  24-25
    3.4.2 Fe(Ⅲ)EDTA浓度的测定  25-26
    3.4.3 活性炭表面官能团的Boehm滴定及等电点质量滴定  26
    3.4.4 比表面积和孔径分析  26-27
    3.4.5 气体的检测方法  27-29
第4章 活性炭吸附Fe(Ⅲ)EDTA的研究  29-45
  4.1 多相催化作用概念  29
  4.2 吸附的基本概念  29-30
  4.3 Fe(Ⅲ)EDTA在CAC上的吸附行为  30-33
    4.3.1 Fe(Ⅲ)EDTA初始浓度对椰壳活性炭吸附Fe(Ⅲ)EDTA影响  30-31
    4.3.2 温度对椰壳活性炭吸附Fe(Ⅲ)EDTA的影响  31
    4.3.3 椰壳活性炭加入量对其吸附Fe(Ⅲ)EDTA的影响  31-33
    4.3.4 溶液初始PH对其吸附Fe(Ⅲ)EDTA的影响  33
  4.4 椰壳活性炭吸附Fe(Ⅲ)EDTA的吸附动力学、热力学研究  33-44
    4.4.1 吸附动力学  33-40
    4.4.2 吸附等温线  40-42
    4.4.3 吸附热力学  42-44
  4.5 本章小结  44-45
第5章 活性炭催化还原Fe(Ⅲ)EDTA动力学研究  45-58
  5.1 动力学因素对椰壳活性炭催化还原Fe(Ⅲ)EDTA的影响  45-52
    5.1.1 椰壳活性炭催化还原Fe(Ⅲ)EDTA外扩散的消除  45-46
    5.1.2 内扩散的消除  46-47
    5.1.3 活性炭加入量对催化还原结果的影响  47-48
    5.1.4 Fe(Ⅲ)EDTA、S0_3~(2-)初始浓度对催化还原结果的影响  48-50
    5.1.5 温度对催化还原结果的影响  50
    5.1.6 溶液初始pH对催化还原的影响  50-52
  5.2 反应动力学方程  52-55
    5.2.1 反应动力学方程建立及模型参数计算  52-55
    5.2.2 模拟值与实验值比较  55
  5.3 反应活化能的计算  55-56
  5.4 Fe(Ⅱ)EDTA溶液吸收-活性炭再生连续实验的研究  56-57
  5.5 本章小结  57-58
第6章 固定床反应器中活性炭催化还原Fe(Ⅲ)EDTA的研究  58-68
  6.1 活性炭催化再生Fe(Ⅲ)EDTA动力学因素影响实验  58-62
    6.1.1 初始溶液浓度对Fe(Ⅲ)EDTA催化还原的影响  58-59
    6.1.2 温度对Fe(Ⅲ)EDTA还原的影响  59-60
    6.1.3 液体流速对Fe(Ⅲ)EDTA还原的影响  60-61
    6.1.4 溶液初始PH值对催化还原的影响  61-62
  6.2 动力学模型的建立  62-63
  6.3 参数的估算  63-66
    6.3.1 表观活化能的计算  64-65
    6.3.2 实验值与模拟值对比  65-66
  6.4 本章小结  66-68
第7章 结论  68-70
参考文献  70-74
致谢  74

相似论文

  1. 煤粉再燃反应条件对NH3非催化还原NOx过程影响的实验研究,X701
  2. 锰—铁催化剂低温催化氧化NO研究,X701
  3. SCR脱硝反应器物理场特性研究与结构优化设计,X773
  4. 复合溶胶改性Ce、Co、Ni/V-W/TiO2选择催化还原NOx的性能研究,X701
  5. 厌氧条件下初始NO3-含量对土壤反硝化气体(N2、N2O和NO)和CO2排放的影响,X131.3
  6. 酸肉中产一氧化氮乳酸菌的筛选及其对发酵香肠发色的影响,TS251.65
  7. ABA诱导的玉米叶片ZmCCaMK活性研究及亚细胞定位,S513
  8. 姜黄素对运输应激状态下生长猪海马NO-NOS系统的影响,S858.28
  9. 外加低压稳恒直流电场对兔腹主动脉球囊损伤后舒张功能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R541.4
  10. 外源性NO对旋毛虫肌幼虫杀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R532.14
  11. Fe(Ⅲ)EDTA催化还原中活性炭改性的研究,TQ424.1
  12. 活性炭高选择性净化医用一氧化氮中二氧化氮的特性研究,TQ126.24
  13. 二次风配风对W火焰锅炉燃烧特性影响数值模拟,TK224.11
  14. 金属修饰二氧化钛光催化还原硝酸盐性能研究,X703
  15. NO在贵金属Pt和Pd修饰的TiO2上的光催化氧化性能实验研究,X701
  16. 稀薄燃烧条件下碳颗粒还原NO催化剂La_(1-y)K_yCo_(1-x)Fe_xO_3的性能研究,TQ426.96
  17. FMR1基因敲除小鼠听源性癫痫的生化机制及其柴胡桂枝汤挥发油的干预作用,R742.1
  18. N-乙酰半胱氨酸对BDE-209致新生鼠海马神经元氧化损伤的影响及初步探讨BDE-209对海马神经元DNA甲基化水平的影响,R114
  19. 含氧气氛下CO还原SO_2为单质硫镧钇钴复合氧化物的研究,X701.3
  20. 气相氧化—液相吸收脱除工业废气中NO_x的研究,X701
  21. 区域麻醉神经并发症临床调查及其预防措施研究,R614

中图分类: > 数理科学和化学 > 化学 > 物理化学(理论化学)、化学物理学 > 化学动力学、催化作用 > 催化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