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超临界CO_2抗溶剂法备负载营养药物的纳米颗粒

作 者: 孙丽君
导 师: 赵亚平
学 校: 上海交通大学
专 业: 化学工程与技术
关键词: 超临界CO2抗溶剂法 玉米蛋白 白藜芦醇 β-胡萝卜素 纳米颗粒
分类号: TQ460.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55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药物微粒化不仅可以减少药物的用量,还可以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超临界CO2抗溶剂技术用于制备药物超细微粒,可避免传统方法存在的有机溶剂残留量大,产品粒径大,易变性等问题。该技术反应条件温和,尤其适用于热敏性、易降解物质的加工。本文以玉米蛋白作为载体材料,白藜芦醇β-胡萝卜素为模型药物,采用超临界CO2抗溶剂法制备负载营养药物的玉米蛋白纳米颗粒,并研究其释放度和稳定性。本论文包括了以下两部分的工作:第一部分:负载白藜芦醇的玉米蛋白纳米粒的制备、表征及释放度研究。采用超临界CO2抗溶剂法制备了负载白藜芦醇的玉米蛋白纳米粒,用紫外测试考察了过程参数压力、温度以及芯材比对白藜芦醇在纳米粒中负载量的影响。用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等手段对制备的纳米粒进行表征,并且对释放度也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压力从8MPa升高到16MPa,白藜芦醇的负载量从8.16%减小到5.7%;随着温度从35℃升高到55℃,白藜芦醇的负载量从7.23%增加到8.38%;芯材比由1:30提高到1:2,白藜芦醇的负载量从2.16%升高到17.9%。制备的纳米粒为均匀的球形颗粒,玉米蛋白对白藜芦醇有较好的包合。释放度实验结果表明,纳米粒中白藜芦醇的释放速度比原料的释放速度慢,有缓释作用。第二部分:负载β-胡萝卜素的玉米蛋白纳米粒的制备、表征及抗光解稳定性研究。利用响应面设计对制备工艺进行优化,分别以β-胡萝卜素的负载量和包埋率的最大值为优化指标,系统考察了芯材比、温度、压力等主要因素对玉米蛋白包埋β-胡萝卜素的交互影响。采用扫描电镜,纳米粒度分析和X射线衍射等分析方法,对产品形貌,粒径和结构等进行了表征,并考察了其抗光解稳定性。结果表明:芯材比对载药量和包埋率的影响最显著,其次是压力,最后是温度。当芯材比为1:10,温度55℃,压力8MPa时,β-胡萝卜素的负载量达到最大值8.73%;当芯材比为1:30,温度35℃,压力16MPa时,β-胡萝卜素的包埋率有最高值85.4%。玉米蛋白和β-胡萝卜素形成Matrix结构,颗粒平均粒径100200nm,粒径分布窄,球形度好。抗光解实验表明位于纳米粒子内部的β-胡萝卜素受到了保护,包埋可以提高其抗光解性。通过本文的研究,掌握了超临界CO2抗溶剂法制备负载营养药物的纳米颗粒的规律,过程参数温度、压力、芯材比对药物负载量和包埋率的影响,及药物缓释和抗光解情况,提供了以天然高分子材料为载体制备纳米粒子运载系统的新资料。

全文目录


摘要  3-5
ABSTRACT  5-10
第一章 绪论  10-29
  1.1 引言  10
  1.2 超临界流体简介  10-15
    1.2.1 超临界流体  10-13
    1.2.2 超临界二氧化碳  13-15
  1.3 超临界C0_2 制备纳米粒子运载系统  15-22
    1.3.1 超临界溶液快速膨胀法(RESS)  15-16
    1.3.2 超临界抗溶剂法(SAS)  16-19
    1.3.3 SAS 法制备纳米粒子运载系统的影响因素  19-22
  1.4 载体材料及营养药物介绍  22-27
    1.4.1 载体材料  22-24
    1.4.2 药物营养物简介  24-27
  1.5 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  27-29
    1.5.1 研究目标  27
    1.5.2 研究内容  27-29
第二章 超临界C0_2抗溶剂法制备白藜芦醇-玉米蛋白纳米粒  29-45
  2.1 前言  29-30
  2.2 材料和设备  30-31
  2.3 实验方法  31-34
    2.3.1 实验过程  31-32
    2.3.2 溶液配制  32
    2.3.3 标准曲线的制作及载药量的测定  32-33
    2.3.4 白藜芦醇-玉米蛋白纳米粒的表征方法  33
    2.3.5 释放研究  33-34
  2.4 结果与讨论  34-43
    2.4.1 白藜芦醇分析方法的建立  34-37
    2.4.2 过程参数对白藜芦醇负载量的影响  37-40
    2.4.3 白藜芦醇-玉米蛋白纳米粒的表征  40-42
    2.4.4 释放结果  42-43
  2.5 结论  43-45
第三章 响应面优化超临界C0_2抗溶剂法制备β-胡萝卜素-玉米蛋白纳米粒  45-66
  3.1 前言  45-46
  3.2 实验材料  46-47
  3.3 实验方法  47-50
    3.3.1 实验过程  47-48
    3.3.2 标准曲线的制作及载药量的测定  48-49
    3.3.3 β-胡萝卜素-玉米蛋白纳米粒的表征方法  49
    3.3.4 β-胡萝卜素-玉米蛋白纳米粒的稳定性研究  49-50
  3.4 结果与分析  50-64
    3.4.1 β-胡萝卜素分析方法的建立  50-54
    3.4.2 响应面水平的选取及结果  54-56
    3.4.3 方差分析  56-61
    3.4.4 β-胡萝卜素-玉米蛋白纳米粒的表征结果  61-64
    3.4.5 β-胡萝卜素-玉米蛋白纳米粒的抗光解稳定性  64
  3.5 结论  64-66
第四章 总结  66-69
  4.1 全文内容总结  66-67
  4.2 展望  67-69
参考文献  69-74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和申请的专利  74-75
致谢  75-77

相似论文

  1. 反式白藜芦醇对Aβ25-35致痴呆大鼠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R277.7
  2. 分子印迹聚合物微球的制备及特性评价,O631.3
  3. 复合功能载药微球的制备及在脊髓损伤治疗中的应用初探,R943
  4. 人胶质母细胞瘤中白藜芦醇代谢产物及其代谢相关酶表达的分析,R739.4
  5. 环糊精修饰的磁性纳米药物载体的合成及研究,TQ460.1
  6. α-Fe2O3/Ag核壳结构纳米颗粒的制备及SERS活性研究,TB383.1
  7. 白藜芦醇对高脂高糖饮食大鼠肾损伤的保护作用,R285.5
  8. LPS、肿瘤细胞坏死释放物质对小鼠黑色素瘤B16细胞侵袭、转移能力的影响,R739.5
  9. 树状大分子稳定的硫化铋纳米颗粒的合成、表征及其CT成像应用,O614.532
  10. 核壳结构微纳米金属粉体及其制备装置研制,TB383.1
  11. 纳米金合成、表面修饰及生物应用,TB383.1
  12. 基于高灵敏度拉曼散射增强效应Au-SiO2多层纳米结构液相基底分析与制备,TB383.1
  13. 白藜芦醇激活H9c2心肌细胞ERK1/2信号转导通路抗氧化应激损伤的机制研究,R965
  14. 白藜芦醇三甲醚(BTM)乳胶的构建及局部施予兔踝关节的药动学评价,R285.5
  15. 白藜芦醇对HCN4参与编码的超极化激活的阳离子通道的抑制作用,R285
  16. 白藜芦醇对自然衰老小鼠GSH和抗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含量变化的实验研究,R285.5
  17. 能量限制与白藜芦醇对U937泡沫细胞CD36、SIRT1、SIRT3表达影响的比较研究,R285
  18. β-胡萝卜素产生菌的选育及其发酵条件的优化,R151
  19. CuO纳米颗粒对鲤鱼的致毒效应及在鲤鱼体内的分布,X503.225
  20. 玉米肽的精制及其抗氧化活性的研究,TS201.2
  21. 应用生物功能化纳米颗粒检测大肠杆菌O157:H7的研究,R155

中图分类: > 工业技术 > 化学工业 > 制药化学工业 > 一般性问题 > 基础理论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