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核壳结构微纳米金属粉体及其制备装置研制
作 者: 李沛
导 师: 陈光;万柏方
学 校: 南京理工大学
专 业: 材料工程
关键词: 核壳结构 微纳米颗粒 磁控溅射 设计 镀膜
分类号: TB383.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2年
下 载: 40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硼作为一种燃料具有很高的燃烧热和体积热值,研制含硼推进剂引起了各国普遍重视,但是单质硼的熔点和沸点非常高,点火燃烧非常困难,限制了其燃烧效率和高热值的发挥。本文旨在改善复合固体推进剂的燃烧性能,采用微纳米复合技术,制备出以微纳米级硼为核,纳米金属铝为壳的复合粉体材料,利用活性铝低温燃烧放出的热点燃硼,从而利用硼的高热值,解决其点火延迟时间长及燃烧效率低的问题。主要结果如下:1)以制备核壳结构复合粉体为目标,针对微纳米颗粒比表面积和表面能大、颗粒之间易团聚、曲率半径小的特点,设计并研制了一套由真空室、真空获得系统、靶源和微纳米颗粒分散收集系统以及加热、电源、供气三个辅助部分组成的微纳米颗粒磁控溅射镀膜设备。2)利用设计的微纳米颗粒磁控溅射镀膜设备,进行微纳米级硼颗粒表面包覆纳米级金属铝膜的实验研究,通过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X射线能谱仪(EDS)、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仪(ICP)等测试仪器,对复合粉体表面形貌、表面成分进行了测试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该设备能使微纳米颗粒保持较好的分散性和流动性,并成功地在微纳米级硼颗粒表面包覆了一层纳米金属铝膜。
|
全文目录
摘要 5-6 Abstract 6-10 1 绪论 10-21 1.1 核壳纳米复合材料 10-11 1.1.1 核壳纳米复合材料的定义 10 1.1.2 核壳纳米复合材料的特性 10 1.1.3 核壳纳米复合材料在推进剂中的应用 10-11 1.2 含硼固体推进剂 11-12 1.2.1 含硼固体推进剂的特性 11-12 1.2.2 硼做为固体推进剂燃料的难点 12 1.3 真空镀膜技术 12-16 1.3.1 气体分子运动论的基本概念 12-13 1.3.2 气体的流动状态 13-16 1.4 国内外微颗粒表面镀膜研究现状 16-20 1.4.1 化学气相沉积 16-17 1.4.2 物理气相沉积 17-20 1.5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20-21 2 研究思路和技术路线 21-25 2.1 核壳结构微纳米金属粉体制备技术 21-22 2.1.1 研究思路 21 2.1.2 技术路线 21-22 2.2 微纳米颗粒磁控溅射镀膜设备的设计思路和总体方案 22-25 2.2.1 设备设计指导思想 23 2.2.2 设备设计方案 23 2.2.3 设备性能指标要求 23-25 3 微纳米颗粒磁控溅射镀膜设备的真空系统结构设计 25-41 3.1 真空室设计 25-30 3.1.1 真空室材料的选用 25 3.1.2 圆筒形真空室壁厚设计计算 25-27 3.1.3 真空镀膜室门及手套结构设计 27-30 3.2 真空获得系统设计 30-32 3.3 核颗粒分散系统设计 32-37 3.3.1 滚筒式样品台设计 32-34 3.3.2 振动筛结构设计 34-35 3.3.3 机械振动机构 35-37 3.3.4 超声振动机构 37 3.4 复合粉料收集装置设计 37-38 3.5 气路系统设计 38-40 3.5.1 充布气系统的设计原则 38-39 3.5.2 充布气系统结构 39 3.5.3 充气控制方式选择 39-40 3.6 本章小结 40-41 4 磁控溅射靶和电源系统设计 41-53 4.1 磁控溅射靶的设计 41-47 4.1.1 磁控溅射靶头的设计 41-43 4.1.3 磁控溅射靶水冷系统的设计与计算 43-45 4.1.4 磁控溅射靶的实际结构 45-47 4.2 磁控溅射靶挡板机构设计 47 4.3 磁控溅射靶的布局 47-48 4.4 加热系统 48-50 4.4.1 加热方式及其装置 48-50 4.4.2 测温方式与装置 50 4.5 电源系统 50-51 4.5.1 磁控溅射镀膜电源 50-51 4.5.2 本设备的电源系统 51 4.6 本章小结 51-53 5 设备的总装与调试 53-57 5.1 设备的总装 53 5.1.1 设备的安装要求 53 5.1.3 设备内部图 53 5.2 设备实际达到的性能指标 53-57 5.2.1 设备的系统组成 53-54 5.2.2 实际达到的技术指标 54-57 6 核壳结构微纳米金属粉体材料制备与表征 57-64 6.1 核壳结构微纳米金属粉体材料制备 57-59 6.1.1 实验用材料 57 6.1.2 工艺参数的选择 57-58 6.1.3 实验步骤 58-59 6.2 纳米铝包覆微纳米硼金属粉体的表征 59-62 6.2.1 表面形貌 59-61 6.2.2 化学组成 61-62 6.3 本章小结 62-64 7 结论与展望 64-65 7.1 结论 64 7.2 展望 64-65 致谢 65-66 参考文献 66-68
|
相似论文
- LNG系统中工作压力设定依据与换热器正交试验设计,TQ051.5
- 混粉电火花成型机主机系统及工艺试验的研究,TG661
- 纳米稀土硬质合金YG11R的成分与工艺优化及磨损研究,TG135.5
- 基于消费者情感需求的女性内衣设计研究,TS941.713.3
- 压气机优化平台建立与跨音速压气机气动优化设计,TH45
- 光探针测量系统中瞄准信号的检测与处理的研究,TH74
- 半球谐振陀螺误差分析与测试方法设计,V241.5
- 金属蜂窝与再生冷却通道的传热特性研究,V215.4
- 涡轮S2流面正问题气动优化设计研究,V235.11
- 中国城市地铁站声环境设计策略研究,U231.4
- 金源文化影响下的阿城街区建筑改造设计研究,TU984.114
- 科技博物馆建筑设计研究,TU242.5
- 万科模式的居住小区设计研究,TU984.12
- 我国当代总体城市设计实证研究,TU984
- 哈尔滨市道外区滨江开放空间设计研究,TU984.113
- 体育场馆国际设计竞赛创作理念研究,TU245.2
- 当代品牌展销店建筑设计研究,TU247
- 哈尔滨城市空间环境视觉导识系统研究,TU998.9
- 现代广场景观中的理水研究,TU986.2
- 渤海上京城城门复原研究,TU-05
- 高校艺术教学建筑设计研究,TU244.3
中图分类: > 工业技术 > 一般工业技术 > 工程材料学 > 特种结构材料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