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探骊中国武术中“黄金分割”思想

作 者: 张平安
导 师: 刘同为
学 校: 上海体育学院
专 业: 民族传统体育学
关键词: 武术 黄金分割   表现力 美感 艺术
分类号: G85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112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本课题首先运用文献资料调研与逻辑思维法,在探究西方美学理论有关“黄金比例”的过程中,发现我国古典武学中也存在着相关的理论,并运用物理学中“波粒二象性”及其相关原理和研究方法,结合古典武学中有关“”的论述进行了解析性研究。在此基础上,运用视觉思维与审美直觉等格式塔心理美学理论研究成果,通过逻辑分析与类比嫁接,从格式塔心理美学的视角对武术动作表现力的作用机制、构成因子与审美价值方面进行了探究与阐释;之后运用人类学的理论与研究方法,结合艺术学与美学中的相关理论,对武术动作的“美感阈值”做了进一步地阐述与剖析。最后,运用艺术辩证法相关原理,在对线条、体、动作、声音、节奏、色彩、光等感性材料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武术中所存在的“艺术门禁”问题,同时审视了武术的“艺术门径”。整个课题以“黄金分割”思想为研究主线,以“探骊龙颔下之珠”的研究精神,采取了由浅入深的纵向挖掘式的研究方式。研究发现:在中国武学典籍中虽然没有明确的用数字关系揭示出“黄金比例”,但不可否认已存在着“黄金分割”思想。同时,“黄金分割”理论中的自相似性、偏正律、对数螺线等原理能对武术动作的规范、节奏的把握与运动形式的规律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黄金比例”在武术动作表现力中适度地运用,可为武术动作的“风格”量度提供一种简单且具操作性的理论依据。研究认为:中国武术中的“势”是由“形”与“神”两部分同时构成,缺一不可,“气”与“节”在“势”转换过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势”所具有的波粒二象性及符合互补原理与测不准定理,集中体现了“黄金分割”思想;在论证了“美感是衡量技术完善程度的标准”的基础上,提出了“艺术技术化非经验化”,强调武术中艺术教育的重要性。同时,以“黄金分割”思想为指导,更进一步地提出了中国武术中“节奏与感情的自发性、象征符号的表现力、形式与内容的结合度、风格的束缚区间、艺术性创新空间”的“美感阈值”以及“圆、无、反、转、缺”的“艺术门径”。此研究以审美的视角,用黄金分割律原理具体地分析了武术动作的美观性、合理性,使武术套路动作中的定势之美达到最佳视觉效果;同时,提出了以节奏为切入点,将套路中的高潮点安排在黄金分割点上,促进审美主体情绪变化,突显节奏的最佳张力效果。此研究在提高和丰富武术动作的艺术表现力与美学价值、增强武术动作的整体感和内涵力、完善武术动作技术体系、提高武术的科学化训练水平方面,都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为提高武术套路的演练技巧和表演艺术的创造提供参考;并为此领域进一步的深入研究打下理论基础。

全文目录


摘要  4-5
Abstract  5-9
1 前言  9-11
2 文献综述  11-17
  2.1 黄金分割律的释义综述  11-12
    2.1.1 定义  11
    2.1.2 由来  11
    2.1.3 意义  11-12
  2.2 黄金分割律的研究现状综述  12-16
    2.2.1 在科学领域的研究现状  12-13
    2.2.2 在艺术领域的研究现状  13-14
    2.2.3 在其他领域的研究现状  14-16
  2.3 "黄金分割"思想的阐释  16-17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17
  3.1 研究对象  17
  3.2 研究方法  17
    3.2.1 文献资料法  17
    3.2.2 逻辑推理法  17
    3.2.3 比较分析法  17
    3.2.4 图像解析法  17
    3.2.5 专家访谈法  17
4 解读中国武学典籍中"黄金分割"思想  17-25
  4.1 自相似性与""的要求  17-20
    4.1.1 自相似性  17-19
    4.1.2 "形"的要求  19-20
  4.2 偏正律与"拍"的原则  20-22
    4.2.1 偏正律  20-21
    4.2.2 "拍"的原则  21-22
  4.3 对数螺线与"玄"的规律  22-25
    4.3.1 对数螺线  22-23
    4.3.2 "玄"的规律  23-25
  4.4 小结  25
5 剖析中国武术中""的"黄金分割"  25-32
  5.1 "势"的构成与转换机理  25-29
    5.1.1 "形"——"势"的空间构成因子  25-27
    5.1.2 "神"——"势"的时间构成因子  27-28
    5.1.3 "气"——"势"的空间转换因子  28
    5.1.4 "节"——"势"的时间转换因子  28-29
  5.2 "势"的物理学解析与应用  29-32
    5.2.1 "形"与"气"的粒子性研究  29-30
    5.2.2 "神"与"节"的波动性研究  30-31
    5.2.3 互补原理与测不准原理  31-32
  5.3 小结  32
6 阐释武术动作中"黄金分割"的心理学依据  32-39
  6.1 武术动作表现力的作用机制  32-34
    6.1.1 "简化"倾向与"需要"的满足  32-33
    6.1.2 "盯视"与重新构造  33
    6.1.3 理解与识认  33-34
  6.2 武术动作表现力的构成因子  34-37
    6.2.1 紧张力的式样  34-36
    6.2.2 完形压强  36
    6.2.3 生发性与高潮  36-37
  6.3 武术动作表现力的审美价值  37-38
    6.3.1 典型概念与标准意象  37-38
    6.3.2 风格量度  38
  6.4 小结  38-39
7 论述武术动作中"黄金分割"思想的美学意义  39-44
  7.1 美感是衡量技术完善程度的标准  39-41
    7.1.1 美的追求与形式的完美  39-40
    7.1.2 规范性是形式完美的必然趋势  40
    7.1.3 艺术性是技术完善的标志  40-41
  7.2 武术动作的"美感阈值"  41-44
    7.2.1 节奏与感情的自发性  41
    7.2.2 象征符号的表现力  41-42
    7.2.3 形式与内容的结合度  42
    7.2.4 风格的束缚区间  42-43
    7.2.5 艺术性创新空间  43-44
  7.3 小结  44
8 审视中国武术中"黄金分割"思想的艺术价值  44-51
  8.1 现代武术中"艺术门禁"的剖析  45-46
    8.1.1 艺术技术化非经验化  45
    8.1.2 艺术教育的重要性  45-46
  8.2 中国武术之"艺术门径"  46-50
    8.2.1 二元对立与"圆"平衡  46-48
    8.2.2 暗示力与"无"空间  48-49
    8.2.3 逆向思维与"反"动作  49
    8.2.4 蒙太奇与"转"技巧  49-50
    8.2.5 审美心理与"缺"效应  50
  8.3 小结  50-51
9 结论  51-52
致谢  52-53
参考文献  53-54

相似论文

  1. 民国时期书法艺术边缘化现象研究,J292.27
  2. 计及臂间搭接与摩擦影响的箱形伸缩臂整体稳定性研究,TH211.6
  3. 基于流形学习的高维流场数据分类研究,V231.3
  4. 圣地亚哥·卡拉特拉瓦建筑创作的艺术化技术理念研究,TU-86
  5. 磁场位形对霍尔推力器内电子运动的影响研究,V439.2
  6. 论王安忆《长恨歌》的中国现代海派文学特征,I207.42
  7. 高校艺术教学建筑设计研究,TU244.3
  8. 中等艺术学校师生冲突的现状与调控对策研究,G456
  9. DBF接收机用于二维测向算法的研究,TN851
  10. 唇读中的特征提取、选择与融合,TP391.41
  11. 黑龙江省高职院校公共体育舞蹈课程开展现状与对策研究,G834
  12. 人文视角下福州市普通高校公体武术选项课开展现状调查研究,G807.4
  13. 艺术体操教学对女大学生心功能的影响,G834-4
  14. 探究式教学在体育教育专业武术专选课中的应用研究,G852-4
  15. 广东罗坑鳄蜥性二型性及咬力研究,Q958.1
  16. 女装泡泡袖造型与结构设计研究,TS941.2
  17. 武术娱乐价值研究,G852
  18. 南少林武术与近代反帝反封建运动的关系研究,G852
  19. 银行ATM界面设计研究,TP11
  20. 高职艺术设计专业课程设置研究,G712.3
  21. 广东省中等职业艺术学校办学模式研究,G719.2

中图分类: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体育 > 武术及民族形式体育 > 中国武术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