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公海生物多样性法律框架及管理机制研究

作 者: 李慧
导 师: 刘惠荣
学 校: 中国海洋大学
专 业: 国际法学
关键词: 公海 区域 生物多样性 UNCLOS CBD
分类号: D993.5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162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20世纪以来伴随着科学技术和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陆地资源的枯竭,公海生物多样性资源越来越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同时随之而来的过度捕捞、非法捕捞、公海矿产资源开发等传统人类活动和海洋科学研究,尤其是针对公海生物遗传资源的研究与开发等非传统人类活动,已经严重影响了公海生物多样性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在对当前有关保护公海生物多样性的法律框架及管理机制给予梳理的基础上,结合国家间环境权益冲突磨合,从立法学和执法学两个角度对保护和合理开发公海生物多样性资源进行论述,以期能在当前的国际环境下对更好地保护和开发公海生物多样性资源有所帮助。本文共有六部分,系统的梳理分析了现有法律框架及管理机制,并对两大公约框架下的规定作出对比分析,查明目前存在的空白或执行不足之处,权衡各方利益关系,为建立新的法律框架和完善的管理机制提出建设性意见。第一部分引论介绍了本文的选题背景和意义,在新世纪、新时期我们所面临的新情况,公海生物多样性的养护和可持续利用具有紧迫性。另外,对公海生物多样性法律框架和管理机制的研究现状作出综述。第二部分主要论述了公海生物多样性法律框架和管理机制的缘起和争端。在法律框架上,主要阐述了目前世界范围内有着三种不同观点,设立新制度说、利用现有制度说和新旧结合说。在管理机制方面,从公海渔业管理、区域管理、公海保护区设立及海洋科学研究管理这四个方面分别作出论述。第三部分梳理了公海生物多样性现有法律框架。首先,从一般性的原则和政策着手,回顾了联合国大会所倡导的几个原则和采取的政策。其次在法律框架方面,主要从《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和《生物多样性公约》两个框架分别阐述。在《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框架下又从公海渔业、区域、海洋科学研究以及海洋环境的保护和保全等几个方面分别探讨。在《生物多样性公约》框架下则从全球层次和区域层次着手梳理。最后对两大框架体制下的规定作出权衡,为下文法律框架的确立,以及相关管理机制的完善奠定基础。第四部分首先论述了以美国日本为首的发达国家、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和欧盟及非政府组织三种利益群体对公海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利用的不同立场,并从国家利益角度分析冲突的原因。然后从现有的国际实践角度观察,各国在利益矛盾的背景下具有妥协、合作的可能性。第五部分对构建新的公海生物多样性的法律框架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做出分析,提出三种必要性:一是弥补制度空白的必要性;二是基于南北合作、利益协调的必要性;三是公海生物多样性资源保护的紧迫性。并详细阐述了构建合理的可行的新框架的两项战略以及如何完善现有管理机制的五项措施。结语对全文进行了总结,指出现有公海生物多样性的法律框架和管理机制上的争议及不足,并提出具体的构建战略和完善措施,公海生物多样性的养护和可持续利用进入到新时代。

全文目录


摘要  5-7
Abstract  7-11
第一章 引论  11-16
  第一节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11-12
  第二节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
  第三节 研究现状综述  12-15
    一、国外研究现状  12-14
    二、国内研究现状  14-15
  第四节 研究思路、方法和目标  15-16
第二章 公海生物多样性法律框架问题的缘起与争议  16-24
  第一节 公海生物多样性法律问题的产生  16
  第二节 围绕公海生物多样性法律框架的争议  16-19
    一、利用现有制度说  16-17
    二、设立新制度说  17-18
    三、新旧制度结合说  18-19
  第三节 围绕公海生物多样性管理机制的争议  19-24
    一、公海渔业方面  20-21
    二、公海特别保护区方面  21-22
    三、深海底区域方面  22-23
    四、海洋科学研究方面  23-24
第三章 对现有政策、法律框架的考察  24-51
  第一节 基本政策和法律框架  24-46
    一、一般性原则和政策性文件  24-28
    二、与养护及可持续利用公海海洋生物多样性有关的文书  28-43
    三、区域性文件和安排  43-46
  第二节 UNCLOS和CBD框架的比较分析  46-51
    一、UNCLOS提供的法律框架  46-47
    二、CBD提供的法律框架  47-49
    三、两大框架的权衡  49-51
第四章 不同主张之间的利益冲突与平衡  51-56
  第一节 不同主张所代表的集团及其利益  51-54
    一、美国日本为首的发达国家  51-52
    二、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  52-53
    三、欧盟及非政府组织  53-54
  第二节 不同立场之间的冲突及其合理性、可行性分析  54-56
第五章 公海生物多样性法律框架及其管理机制的确立  56-68
  第一节 公海生物多样性法律框架的完善  56-62
    一、完善公海生物多样性法律框架的必要性分析  56-60
    二、完善公海生物多样性法律框架的策略性分析  60-62
  第二节 公海生物多样性管理机制的完善  62-68
    一、构建统一的渔业管理实体组织  62-63
    二、建立公海特别保护区管理机构  63
    三、确立ISA在深海海底生物资源方面的管理职能  63-66
    四、加强科教文组织对海洋科学研究的监督  66
    五、充分发挥"联合国海洋"的协调作用  66-68
第六章 结论  68-70
参考文献  70-75
致谢  75-76
个人简历  76
发表的学术论文  76

相似论文

  1. 云南普通高等教育区域均衡发展研究,G649.2
  2. 基于多示例学习的用户关注概念区域发现,TP391.41
  3. 家庭清扫机器人路径覆盖系统的设计与实现,TP242
  4. 湛江市对虾产业区域品牌建设研究,F326.4
  5. 中山市区域性推进班主任专业发展的实践与探索,G451.1
  6. 幼儿混龄区域活动管理研究,G617
  7. 不同类型稻田非作物生境的节肢动物多样性,S435.112
  8. 中国碳排放水平的区域差异及影响因素分析,X502
  9. 中国区域行政合作的非均衡演进研究,D630
  10. 中国政府惠农政策实证研究,D422.6
  11. 连作花生红壤微生物多样性的研究及微生物制剂对连作花生的影响,S565.2
  12. 模拟土壤环境对土壤可培养细菌多样性的影响,S154.3
  13. 环境脆弱区工业主导产业选择及区域布局研究,X321
  14. 浙江西苕溪流域城镇溪流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多样性研究,X826
  15. 土壤有机营养添加物对土壤微生态的修复效果与机制分析,S143
  16. 曲靖烟区气候因素的数量特征及区域划分,S572
  17. 中国区域基础教育资源配置的均等化研究,G521
  18. 高校科技创新能力与区域经济发展实证研究,G644
  19. 南方红黄壤地区土壤微生物碳素循环相关基因多样性研究,S154.3
  20. 1979~2006年江苏省棉花品种主要性状遗传改良进展研究,S562
  21. 我国教育经济与管理学位点区域布局分析,G643

中图分类: > 政治、法律 > 法律 > 国际法 > 领土 > 海洋法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