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O型FMDV VP1基因与山羊IL-18基因在昆虫细胞中的共表达与活性检测

作 者: 王婷婷
导 师: 赵宏坤
学 校: 山东农业大学
专 业: 预防兽医学
关键词: FMDV VP1基因 山羊白细胞介素18 昆虫杆状病毒表达系统 共表达 生物学活性
分类号: S852.5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32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口蹄疫(Foot and Mouth Disease, FMD)是危害牛、猪、羊等偶蹄动物以及人的一种烈性传染病,被国际兽疫局(OIE)列为A类疾病。目前预防FMD的最有效措施是接种疫苗,结构蛋白VP1是FMDV最主要的抗原,能够刺激机体产生抗FMDV的中和抗体,在口蹄疫免疫预防的研究中倍受关注,对口蹄疫基因工程疫苗的研制具有重要的意义。白细胞介素18(Interleukin-18, IL-18)具有多种生物学活性,在免疫调节、抗感染及慢性炎症性疾病发病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因此,IL-18可作为免疫佐剂与一些病原微生物的保护性基因共表达,从而加强和改善疫苗的免疫效果。鉴于此,本实验室对山羊白介素18(goat interleukin-18, gIL-18)成熟蛋白基因与VP1基因在昆虫杆状病毒系统中进行了共表达,旨在探索gIL-18对口蹄疫的免疫调节作用,为研制有效的口蹄疫疫苗奠定了基础。根据GenBank上已发表的序列,设计两对引物,分别以pMD18-T-VP1和pET32a-gIL18质粒为模板,扩增山羊白细胞介素18成熟蛋白cDNA基因序列及O型口蹄疫病毒VP1基因序列。再以杆状病毒pFastBac~TM Dual为载体,将VP1基因和gIL-18基因分别插入到双表达载体的P10启动子和多角体蛋白启动子PH的下游,构建重组转移载体质粒pFastBac~TM Dual-gIL18-VP1。然后转化DH10Bac感受态细胞,经三重抗性(含卡那霉素、庆大霉素和四环素)与蓝白斑筛选,用小量法提取杆状病毒重组质粒DNA,在此基础上通过一对通用引物M13(该引物扩增重组质粒Bacmid LacZα区域内的mini-attTn7位点两端的片段,任何外源性基因片段插入pFastBac~TM dual质粒内都会使PCR产物增大)进行PCR扩增,鉴定pFastBac~TM dual- gIL18-VP1质粒克隆到杆状病毒表达载体,获得杆状病毒重组质粒Bacmid-gIL18-VP1。在转染试剂Cellfectin的作用下,将Bacmid-gIL18-VP1转染至草地贪夜蛾细胞(Spodoptera frugiperda 9, sf9)获得重组杆状病毒,然后将重组杆状病毒感染sf9,感染后不同时间收获sf9细胞及培养上清,进行SDS-PAGE电泳、Western blot和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检测,分析表达情况并对共表达产物进行生物学活性分析。结果表明,用昆虫杆状病毒表达系统成功构建了同时含有gIL-18成熟蛋白基因和O型口蹄疫病毒VP1基因的重组杆状病毒,两者均在昆虫细胞的裂解上清中得到了高效表达,表达的蛋白是可溶性的且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表达的目的条带分子量分别约为18.3KD和23.5KD。IFA检测显示gIL-18基因和VP1基因同时在同一细胞中独立表达;生物学活性分析表明,适宜浓度的共表达产物能够刺激淋巴细胞增殖、诱导山羊脾淋巴细胞生成IFN-γ抑制水疱性口炎病毒(VSV)在牛肾细胞(MDBK)上生长。从而为下一步研究gIL-18在口蹄疫中的免疫调节作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全文目录


符号说明  8-10
中文摘要  10-12
英文摘要  12-14
1 引言  14-40
  1.1 口蹄疫研究进展  14-23
    1.1.1 口蹄疫概述  14
    1.1.2 口蹄疫病毒的血清学  14-15
    1.1.3 口蹄疫的流行概况  15
    1.1.4 口蹄疫病毒的结构和功能  15-16
    1.1.5 口蹄疫病毒结构蛋白VP1 的病原特征  16-17
    1.1.6 O 型口蹄疫病毒抗原位点  17
    1.1.7 口蹄疫病毒VP1 的抗原位点  17-18
    1.1.8 口蹄疫病毒VP1 免疫机制  18-19
    1.1.9 口蹄疫病毒VP1 新型疫苗的研究进展  19-23
  1.2 IL-18 的研究发展  23-31
    1.2.1 IL-18 的发现  23
    1.2.2 IL-18 的分布与产生  23-25
    1.2.3 IL-18 的基因结构和基因表达调控  25
    1.2.4 IL-18 的的合成与表达  25-26
    1.2.5 IL-18 的生物学作用  26-28
    1.2.6 山羊IL-18 的研究进展  28-29
    1.2.7 IL-18 的免疫增强作用  29
    1.2.8 IL-18 的应用前景  29-31
  1.3 杆状病毒表达系统研究进展  31-39
    1.3.1 杆状病毒的分子生物学  31-34
    1.3.2 重组杆状病毒的构建  34-37
    1.3.3 杆状病毒表达载体系统的优越性  37-38
    1.3.4 杆状病毒表达载体系统在口蹄疫和反刍动物IL-18 中的应用  38-39
  1.4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39-40
2 材料与方法  40-59
  2.1 材料  40-47
    2.1.1 菌株、质粒及细胞  40-42
    2.1.2 主要试剂  42-43
    2.1.3 培养基及主要试剂的配制方法  43-46
    2.1.4 主要仪器及设备  46-47
  2.2 方法  47-59
    2.2.1 引物设计及合成  47-48
    2.2.2 gIL-18 基因重组转移载体的构建  48-53
      2.2.2.1 gIL-18 基因的克隆  48-49
      2.2.2.2 gIL-18 基因的PCR 产物的回收纯化  49-50
      2.2.2.3 gIL-18 基因片段和pFastBac~TM Dual 的酶切  50
      2.2.2.4 gIL-18 基因片段和pFastBac~TM Dual 的连接  50
      2.2.2.5 连接产物转化DH5α感受态细胞  50-51
      2.2.2.6 gIL-18 基因重组质粒的鉴定  51-53
    2.2.3 VP1 基因重组转移载体的构建  53
    2.2.4 gIL-18 和VP1 基因共表达重组转移载体的构建  53-54
    2.2.5 重组质粒的转座  54-55
    2.2.6 重组Bacmid DNA 的提取及鉴定  55-56
    2.2.7 重组Bacmid 转染sf9 昆虫细胞及收获重组杆状病毒  56-57
      2.2.7.1 重组Bacmid 转染sf9 昆虫细胞  56-57
      2.2.7.2 收获重组杆状病毒  57
      2.2.7.3 扩增重组杆状病毒液  57
    2.2.8 gIL-18 和VP1 在sf9 昆虫细胞中的表达与鉴定  57-58
      2.2.8.1 Western blot 鉴定  58
      2.2.8.2 IFA 鉴定  58
    2.2.9 共表达产物的生物学活性检测  58-59
      2.2.9.1 体外刺激山羊脾淋巴细胞的增殖  58-59
      2.2.9.2 共表达产物诱导IFN-γ生成及抑制VSV 病毒的活性  59
3 结果与分析  59-70
  3.1 gIL-18 和VP1 基因扩增  59-60
  3.2 重组转移载体的构建与鉴定  60-61
    3.2.1 gIL-18 基因重组杆状病毒转移载体的构建  60
    3.2.2 VP1 基因重组杆状病毒转移载体的构建  60
    3.2.3 gIL-18 和VP1 基因共表达重组杆状病毒转移载体的构建  60-61
  3.3 重组Bacmid 的筛选与鉴定  61-63
  3.4 gIL-18 和VP1 在sf9 昆虫细胞中的表达  63-67
    3.4.1 重组杆状病毒的细胞病变观察  63-64
    3.4.2 表达产物的SDS-PAGE 和Western blot 分析  64-67
  3.5 gIL-18 和VP1 在sf9 昆虫细胞中的共表达  67
  3.6 共表达产物的生物学活性检测  67-70
    3.6.1 体外刺激山羊脾淋巴细胞的增殖  67-68
    3.6.2 诱导淋巴细胞分泌IFN-γ和抑制VSV 病毒活性测定  68-70
4 讨论  70-73
5 结论  73-74
参考文献  74-84
致谢  84-85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85

相似论文

  1. 申嗪霉素对水稻白叶枯病菌和油菜菌核病菌的生物学活性及抗性风险评估,S435.111
  2. 山羊白细胞介素-1β与白细胞介素-6的克隆表达及生物学活性研究,S827
  3. 人TLT-2基因转染细胞株的构建及其单克隆抗体的研制,R392
  4. 龟裂链霉菌(Streptomyces rimosus)M4018中rex基因的克隆、表达和生物功能初步研究,Q78
  5. 可溶性H-2D~b/IgG2b二聚体的构建与表达,R744.51
  6. 人IgG1-Fc在昆虫表达系统中N-糖基化修饰的研究,R346
  7. 双基因共表达的Tet-on载体的构建和检测,Q78
  8. 睡眠剥夺问题的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方法研究,Q41
  9. 共表达SHMT和TPase载体的构建以及双酶法合成L-色氨酸的研究,TQ922
  10. rSNSR1和5-HT_(2A)受体调节伤害性感受的细胞学基础,R363
  11. AFB_1代谢相关的CYP450酶的表达及影响因素分析,Q591
  12. 脂肪酸碳链延长酶与脱饱和酶在酿酒酵母中共表达,Q78
  13. 芳香聚酮抗生素美达霉素生物合成基因的功能研究,Q93
  14. 近平滑假丝酵母新型(S)-羰基还原酶基因克隆及高效表达,TQ925
  15. 天府肉鹅IFN-α基因克隆表达及抗病毒活性的研究,Q78
  16. 南极大磷虾(Euphausia superba)胰蛋白酶样酶分离纯化、酶学性质探索及其生物学活性研究,Q814
  17. 脑NMDAR显像剂:精神分裂症分子探针~(99m)Tc-PQQ的初步研究,R817.1
  18. 经IL-10基因转化的大肠杆菌治疗小鼠结肠炎的实验研究,R574.62
  19. hBCL-2和hVEGF_(165)双基因重组腺病毒载体转染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实验研究,R329
  20. 融合蛋白TAT-XIAP的原核表达及其生物学活性的初步鉴定,R363
  21. 猪细小病毒VP2基因与猪圆环病毒2型ORF2基因真核共表达质粒的构建及免疫原性分析,S852.5

中图分类: > 农业科学 > 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 > 动物医学(兽医学) > 兽医基础科学 > 血清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