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京剧与民族声乐的相互融合

作 者: 王佳丽
导 师: 石林
学 校: 上海音乐学院
专 业: 声乐表演
关键词: 京剧 民族声乐 张派青衣 发声方法 民族风格与特色 融合与借鉴
分类号: J616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182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伴随时代的进步,世界音乐走向多元化的发展,丰富多彩的中国民族音乐也越来越为大家所关注。声乐界开始将目光投向了中国传统民族声乐,在学习借鉴西方美声唱法的一些发声方法之后,为了突出强调中国民族声乐的民族特色和风格特点,有些声乐领域的前辈关注到了“京剧”,看到了京剧与民族声乐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著名声乐教育家沈湘先生曾说:“京剧青衣一般说是小嗓,实际上好的青衣,声音里以假嗓为主,但真声的功能是在里边的,声音又柔和又好听,如真声的功能不起作用就撒气漏风,时间长了声带就长‘小结’,有的演员唱了四、五十年,嗓子新鲜的很”①。“青衣”是京剧行当中最重唱功的旦角,青衣唱法蕴含我国传统声乐艺术精华。在青衣的众多流派中,张派青衣由于创始人张君秋先生本身嗓音条件极好,声音宽厚、发音位置科学、音色脆美,使得张派成为京剧各流派中与民族声乐女高音演唱最为接近的派别之一,两者的共同点甚多。本文就试从气息、发声、共鸣、咬字、润腔等方面,通过对比张派青衣与民族女高音的异同,来看京剧与民族声乐的相互融合与借鉴,以及这种融合对两者的推动作用。

全文目录


摘要  4-5
Abstract  5
前言  5-6
第一章 京剧民族声乐概述  6-10
  第一节 京剧  6-7
    一、京剧的历史概况  6-7
    二、张君秋与张派艺术  7
  第二节 民族声乐  7-10
    一、一些相关"民族声乐"的定义  8-9
    二、民族声乐的界定  9-10
第二章 张派青衣与民族唱法女高音的相互借鉴  10-23
  第一节 气息  10-12
    一、歌唱的呼吸原理  10-11
    二、张派青衣的呼吸  11
    三、共性中的个性  11-12
  第二节 发声  12-13
    一、歌唱的发声过程  12
    二、张派青衣的发声  12-13
  第三节 共鸣  13-15
    一、歌唱的共鸣运用  13-14
    二、张派青衣的共鸣  14-15
  第四节 咬字  15-17
    一、咬字吐字  15-16
    二、字头、字腹、字尾  16-17
  第五节 润腔  17-23
    一、气口、力度、速度  18-20
      (一) 气口  18-19
      (二) 、力度、速度  19-20
    二、装饰音  20-23
第三章 京剧与民族声乐相互融合的现实意义  23-26
  第一节 继承与借鉴  23-24
    一、继承民族声乐艺术的优秀传统  23-24
    二、两者融合在各自教学中的积极作  24
  第二节 借鉴带来的发展  24-26
结论  26-27
后记  27-28
参考文献  28-30

相似论文

  1. “中小学京剧进课堂”实施的现状与对策,G633.951
  2. 男高音的歌唱艺术与教学研究,J616
  3. 京剧艺术与男高音教学,J616
  4. 教育政策视角下的“京剧进课堂”调查研究,J821
  5. 论戏曲艺术对民族歌剧发展的作用,J822
  6. 京剧演唱技法在民族声乐中的运用,J616
  7. 中国民族声乐土壤孕育下山东民歌的创新与发展,J616.2
  8. 民族声乐“学院派”和“原生态”的音乐传承研究,J616
  9. 论中国早期艺术歌曲对现代民族声乐教学的影响和作用,J616
  10. 李遇秋手风琴作品中的京剧因素解析,J624.3
  11. 高师民族声乐生态课堂构建策略研究,J616
  12. “声门适度感”在声乐演唱与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616
  13. 声乐作品中京剧唱腔的运用实践,J821
  14. 从《圪梁梁》走近信天游,J607
  15. 戏曲演唱中“以字为中心”的演唱原则在现代民族声乐演唱中的运用研究,J616
  16. 彭丽媛声乐艺术的初探,J616
  17. 二十世纪早期上海京剧市场营销研究,J821
  18. 戏曲家余治研究,J821
  19. 跨越性别的艺术创造,J812
  20. 试论《乐府传声》对当代民族声乐演唱的借鉴意义,J616.2

中图分类: > 艺术 > 音乐 > 音乐技术理论与方法 > 声乐理论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