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白茅根抗肝癌物质组筛选及体内外抗肿瘤作用的研究

作 者: 王莹
导 师: 孟宪生
学 校: 辽宁中医药大学
专 业: 生药学
关键词: 白茅根 肝癌 抗肝癌有效物质组 免疫作用 血清药理学
分类号: R285.5R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185次
引 用: 3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目的本课题所研究中药白茅根是经临床验证治疗肝脏恶性肿瘤疗效确切的中药方剂的主要成分之一,是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2009ZX09103-354中药组分配伍治疗肝脏恶性肿瘤的新药研究中的药物之一。通过体内、体外药效实验,探讨白茅根的抗肝脏肿瘤作用,筛选出抗肝癌有效物质组,并对其进行初步的作用机理研究。通过有效部位深入细致的研究,为实现中医药理论从药味配伍向化学成分配伍的发展奠定基础。方法1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和紫外分光光度法,进行L9(34)正交试验,分别对白茅根水提物和白茅根多糖进行提取工艺研究。采用MTT法,以体外细胞生长抑制率和IC50为考察指标,选择大孔吸附树脂对白茅根水提物中的有效物质组进行分离纯化。2采用MTT法,以白茅根水提物和醇提物为研究对象,选择人肝癌SMMC-7721细胞,观察白茅根水提物和醇提物对其增殖的抑制作用;选择小鼠H22瘤株,建立小鼠移植性肿瘤模型,比较白茅根水提物和醇提物对肿瘤生长的抑制作用。3采用MTT法,以白茅根水提物为研究对象,选择人肝癌SMMC-7721和Hep G2细胞,分别观察白茅根水提物对肝癌细胞生长曲线影响;建立H22小鼠移植性肿瘤模型,用不同剂量白茅根水提物分别灌胃给药治疗,观察其对肿瘤生长的影响。4采用MTT法,以白茅根多糖为研究对象,选择人肝癌SMMC-7721和Hep G2细胞,分别观察白茅根多糖对肝癌细胞生长曲线影响;建立H22小鼠移植性肿瘤模型,用不同剂量白茅根多糖分别灌胃给药治疗,观察其对肿瘤生长的影响。5通过免疫药理试验(免疫器官重量及脏器指数、增效减毒作用、小鼠脾脏T、B淋巴细胞转化试验、白细胞介质2及干扰素-γ的ELISA试剂盒检测),评价其对小鼠的免疫调节作用。6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和紫外分光光度法,确定白茅根水提物和白茅根多糖的质量控制标准。7应用血清药理学方法检测白茅根含药血清对肝癌细胞的增殖抑制能力,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技术检测肿瘤治疗中小鼠含药血清元素含量的变化,并对检测结果进行聚类分析。结果1白茅根水提物和醇提物对SMMC-7721细胞的IC50分别35.25 mg.mL-1和48.46mg.mL-1,对于H22荷瘤小鼠,白茅根水提物的抑瘤率为33.68%,相应生药量的醇提物显示无抑制肿瘤作用,结果表明白茅根水提物的抗肝癌作用明显强于白茅根醇提物。2白茅根水提物2.5~40 mg.mL-1浓度范围内对人肝癌SMMC-7721、Hep G2细胞有增殖抑制作用,随着剂量的增加抑制率增大,呈现良好的剂量-时间-效应关系;白茅根水提物3个剂量组对H22小鼠实体瘤具有明显地抑制作用,抑瘤率分别为20.68%、20.92%、41.83%。3白茅根多糖在25~400μg.mL-1浓度范围内对人肝癌SMMC-7721、Hep G2细胞有增殖抑制作用,随着剂量的增加抑制率增大,呈现良好的剂量-时间-效应关系;白茅根多糖3个剂量组对H22小鼠实体瘤具有明显地抑制作用,抑瘤率分别为35.95%、37.91%、32.03%。4白茅根多糖能显著增加正常小鼠的脾脏指数,与环磷酰胺联用具有增效减毒的作用,并能促进小鼠脾淋巴T细胞和B细胞的增殖、荷瘤小鼠外周血中IL-2的产生及正常小鼠外周血中IFN-γ的产生。5以绿原酸为指标性成分,确定了白茅根水提物的最佳提取工艺为A3B1C3,即加16倍量水,加热回流提取3次,每次1h,绿原酸的含量为0.139%。白茅根多糖最佳提取工艺为加10倍量的水,100℃提取3次,每次2 .5 h,含量为0.807%。筛选出了抗肝癌作用较强的大孔吸附树脂和洗脱溶媒浓度:AB‐8大孔吸附树脂70%乙醇洗脱。6白茅根水提物及多糖含药血清均对Hep G2及SMMC-7721细胞的增殖具有抑制作用,含药血清OD值与空白血清对照组OD值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7对白茅根水提物给药组、空白组及肝癌模型组血清中的无机元素进行聚类分析,Ca、Cu、Zn、Se四种元素可将给药组、空白组与肝癌模型组区别分类,对白茅根多糖给药组、空白组及肝癌模型组血清中的无机元素进行聚类分析,Na、Ca、Cu、Zn四种元素可将给药组、空白组与肝癌模型组区别分类。结论1白茅根水提物为白茅根抗肝癌有效物质组,白茅根多糖为抗肝癌有效物质组的主要成分之一。2体内外、药效实验证明白茅根水提物具有良好的抗肝脏肿瘤作用。3体内、外药效试验证明白茅根多糖具有良好的抗肝脏肿瘤作用。4初步确认白茅根多糖具有免疫调节功能。5通过血清药理学再次证明白茅根水提物和白茅根多糖具有抗肝脏肿瘤的作用。6 Ca、Cu、Zn三种元素在体内的含量变化可能与癌症的发生与发展有关。

全文目录


相似论文

  1. 塞来昔布与β-榄香烯联合给药的抗肿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R96
  2. 恩替卡韦联合TACE治疗伴乙肝病毒复制的原发性肝癌效果分析,R735.7
  3. 核蛋白NDP52与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因子TRAF6相互作用及临床意义的研究,R363
  4. MCFP对肝癌细胞生物行为学影响初步研究,R735.7
  5. 榄香烯体内外抑制小鼠肝癌H22细胞增殖与诱导凋亡作用的研究,R735.7
  6. 新城疫病毒治疗中晚期肝恶性肿瘤临床观察,R735.7
  7. 明胶海绵微粒化疗栓塞肝癌疗效的双源CT灌注成像评估,R735.7
  8. 人生长激素与人催乳素在肝癌中的表达及作为肝癌治疗的可能性靶点,R735.7
  9. 姜黄素对人肝癌耐药细胞系Bel7402/5-Fu耐药逆转作用的实验研究,R285.5
  10. HBV相关性肝癌影像学征象与血清学指标的相关性研究,R735.7
  11. 胃肠安丸抗轮状病毒的实验研究,R285
  12. 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的远期疗效及预后因素分析,R735.7
  13. 复方斑蝥的抗肝癌作用研究,R285
  14. CD147在肝癌肝移植患者组织中的表达及其预后意义,R735.7
  15. 肝细胞肝癌患者组织代谢物的研究,R735.7
  16. 免疫抑制剂Tacrolimus对肝癌侵袭转移的机制研究,R735.7
  17. 17例隐源性肝硬化伴原发性肝细胞癌临床特点分析,R575.2
  18. 原发性肝癌姑息治疗不同手段的临床预后分析,R735.7
  19. RNA干扰沉默mTOR基因对肝细胞癌影响的体外研究,R735.7
  20. 肝癌复发灶的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应用研究,R735.7
  21. 周维顺教授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用药规律研究及经验总结,R735.7

中图分类: > 医药、卫生 > 中国医学 > 中药学 > 中药药理学 > 中药实验药理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