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从互文性视角研究文学翻译
作 者: 张敏
导 师: 余慕鸿
学 校: 浙江财经学院
专 业: 英语语言文学
关键词: 互文性 互文符号 文学翻译 《老人与海》
分类号: H315.9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244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互文性指文本之间的关系。自从克里斯蒂娃在20世纪60年代末创立“互文性”这一概念以来,它业己成为文学研究领域和翻译研究领域中的一个热门话题。克里斯蒂娃将互文性定义为:“任何文本的构成都仿佛是一些引文的拼接,任何文本都是对另一个文本的吸收和转换”。它旨在强调文本的含义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来自于其互文本以及整个社会文化知识体系。互文性与翻译理论的结合是翻译研究的新领域。对于英汉翻译而言,该领域的研究更具挑战性,原因是英汉语两大互文网之间存在很大差异,克服差异是翻译面临的难题。《老人与海》是根据一位古巴渔夫的真实经历而创作的一部中篇小说。这部作品为海明威赢得了1954年的诺贝尔文学奖。众所周知,这部小说主题深刻,是一部英雄主义的赞歌。“人可以被毁灭,但不会被击败”已经成为至理名言,老人也成为海明威式“硬汉子”的最典型、最完美的代表。除此以外,小说风格简练,意象生动,语言含蓄,已成为美国现代文学史中不可逾越的经典。本文拟以互文性视角研究其翻译,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笔者尝试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探讨如何将互文性与文学翻译相结合,以期证明互文性理论既可以作为认识论,也可以作为方法论进行翻译研究。同时也希望能发掘《老人与海》翻译研究的新视角。本文主要采取了三种研究方法。首先是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该方法贯穿本论文全文。其次是词频分析的方法,笔者使用电脑软件,进行词频分析,更直观地反映了互文性在原文与译文中的表现情况,使研究更有说服力。再次是对比分析的方法,笔者选取由中国大陆、台湾翻译家完成的、四个影响较大的中译本,进行对比分析。本文主体部分大量的译例,均选自这四个中译本,分别出自翻译家海观、余光中、吴劳和李锡胤的译作。本文共分为五部分:引言为互文性理论和翻译研究的综述,以及本文的研究价值和研究方法。第一章对互文性理论的由来和发展进行了回顾,包括了互文性理论代表人物的主要观点,并进行了互文性分类。这一章是本文的理论基础。第二章在理论上将互文性与翻译相结合,阐述互文性对于翻译的启示。互文性理论与翻译的结合更加强调译者的主体性,揭示了翻译活动本身的互文性本质,并在原作与译作之间建立起新的互文纽带,为翻译研究的宏观建构提供了新的理论支持。第三章为主体部分,以《老人与海》为例,研究互文性之于具体的文本翻译研究,从而提出对译者的要求和可行的翻译策略。笔者尝试从积极互文与消极互文两个层面搭建互文性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框架,进行系统、全面的研究。通过对个案《老人与海》中互文性的翻译研究,笔者认为归化和异化的结合是互文性视角下翻译研究的理想选择。互文性理论对译者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扎实的中英文学功底、娴熟的双语语言驾驭能力以及较强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之外,对互文性符号,译者还需具备良好的识别、理解和表达能力。最后是文章的结论部分。作者指出本文虽然仅以《老人与海》中互文符号的翻译研究为例,但是对文学翻译研究也有不少启示。文学翻译者应该首先正确识别、阐释蕴涵于源语中的互文性手段,然后将其恰到好处地转换为目的语。译者对文学中互文符号的识别、阐释和转换的好坏,将直接影响翻译质量的高低。因此将互文性理论引入文学翻译,不仅具有认识论意义,而且具有方法论意义。互文性理论拓宽了传统文学翻译理论与实践研究的思路,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
全文目录
ABSTRACT 4-6 摘要 6-9 Introduction 9-13 Chapter 1 Theoretical Framework 13-23 1.1 The Theory of Intertextuality 13-19 1.2 Some Essential Terms Related to Intertextuality 19-20 1.3 Typology of Intertextuality 20-23 Chapter 2 Intertextuality and Translation Studies 23-31 2.1 Research on Intertextuality and Translation 23-25 2.2 The Enlightenment of Intertextuality in Translation 25-31 Chaper 3 Analysis of the Translation of The Old Man and the Sea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tertextuality 31-46 3.1 The Old Man and the Sea and its Chinese Versions 31-32 3.2 Translation on Passive Form of Intertextulity in The Old Man and the Sea 32-38 3.3 Translation on Active Form of Intertextulity in The Old Man and the Sea 38-46 Conclusion 46-47 Bibliography 47-50 Appendix 50-51 Acknowledgements 51-52
|
相似论文
- 基于互文性视角的广告翻译研究,H059
- 基于语料库的上海世博会新闻报道的互文性分析,H052
- 乔伊斯·卡罗尔·欧茨短篇小说中的哥特风格,I712.074
- 从接受美学视域看《小不点和安东》的翻译,I046
- 接受美学视域下的儿童文学翻译,I046
- 构建另一个南方,I712.074
- 目的论视角下《汤姆索亚历险记》两个汉译本的对比研究,I046
- 《红楼梦》英译本中陌生化手法的再现研究,I046
- 西川诗歌的互文性特征研究,I207.25
- 从挥之不去的“无聊”之病试观波德莱尔“现代性”之一百五十年,I565
- The Literature of the World An Intertextual Analysis on the Golden Notebook,I561
- 兔鸭之谜,I046
- 从互文性角度看《三国演义》英译本中文化内容的翻译策略,H315.9
- 英汉广告文本互文性的顺应性研究,H052
- Who Has the Last Say in Literary Translation,H315.9
- The Study of Chinese Literary Translation History in the Period of New Cultural Movement,H059
- 互文性研究与文学文本中互文标记的翻译,H059
- 广告研究—互文性视角,H052
- 歌曲文本互文性的语篇和语用功能分析,H030
- 基于互文性的旅游资料翻译研究,H059
- 新闻标题的互文性分析,H052
中图分类: > 语言、文字 > 常用外国语 > 英语 > 翻译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