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后循环梗死分期分型与中医主证关系的研究

作 者: 王岫峥
导 师: 高长玉
学 校: 河北医科大学
专 业: 中西医结合临床
关键词: 后循环梗死 临床分期分型 中风 辨证 病位证素 病性证素 主证
分类号: R277.7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30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目的:脑卒中是急性脑循环障碍迅速导致局限性或弥漫性脑功能缺损的临床事件。脑梗死(cerebral infarction, CI),是缺血性卒中的总称,按牛津社区卒中项目(OCSP)分型,包括完全前循环梗死(TACI)、部分前循环梗死(PACI)、腔隙性脑梗死(LACI)和后循环梗死(POCI)。后循环梗死为常见类型,约占缺血性卒中的20%。本研究利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对西医诊断明确的后循环梗死患者进行分期分型及证素评分,在此基础上辨主证。探讨后循环梗死分期分型与主证的关系,为后循环梗死的中医辨证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方法:后循环梗死病例选择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神经内科的住院患者共350例,均符合《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6/10)》制定的脑梗死中西医结合诊断标准(试行)[1]。按梗死后病程、脑水肿的变化将后循环梗死分为:早期、高峰期、恢复早期、恢复中期、恢复后期。根据病情轻重程度分为:轻型、中型、重型。按照不同的分期分型,采用中医望闻问切四诊合参的方法,搜集临床资料,并根据朱文锋证候辩证素量表对患者进行证素评分,然后将证素进行因子分析以辨主证,分析分期、分型与中医主证的关系。结果:1后循环梗死各期各型出现率较高的证素:早期轻型病位证素为肝、经络、胃、脾,病性证素为痰、动风、阴虚、湿、血虚、阳亢、血瘀、热。早期中重型病位证素为肝、经络、心神,病性证素为痰、动风、阴虚、血虚、闭、湿、血瘀、气虚。高峰期轻型病位证素的出现率较高的为经络、肝、胃、脾,病性证素出现率较高的为痰、动风、阴虚、湿、血瘀、阳亢、闭、热、血虚、气滞。高峰期中重型病位证素为肝、经络、心神、脾、膀胱,病性证素为痰、动风、闭、阴虚、血瘀、阳亢、湿、气滞、热。恢复早期轻型病位证素为肝、经络、大肠、脾,病性证素出现率较高的为痰、湿、阴虚、动风、血瘀、阳亢、气虚、血虚、热。恢复早期中重型病位证素为经络、肝、大肠、心神,病性证素为痰、血瘀、阴虚、闭、阳亢、血虚、动风、热、气滞、气虚。恢复中后期轻型病位证素为肝、经络、大肠,病性证素为痰、血虚、阴虚、湿、动风、阳亢、气虚。恢复中后期中重型病位证素为经络、肝、大肠、心神,病性证素为痰、血瘀、阴虚、气虚、闭、动风、热、湿。2各期各型主证素:早期轻型:因子1主要反映动风、痰、经络的信息,因子2主要反映脾、胃的信息,因子3主要反映热、阳亢的信息。早期中重型:因子1主要反映心神、血瘀、动风的信息,因子2主要反映痰、阳亢的信息,因子3主要反映经络的信息,因子4主要反映肝的信息。高峰期轻型:因子1主要反映经络、动风、痰的信息,因子2主要反映脾、湿的信息,因子3主要反映热的信息,因子4主要反映血虚、肝的信息。高峰期中重型:因子1主要反映经络、动风、痰的信息,因子2主要反映肝、阴虚、阳亢的信息,因子3主要反映心神、闭的信息。恢复早期轻型:因子1主要反映血瘀、痰、气虚的信息,因子2主要反映脾、经络的信息,因子3主要反映热的信息,因子4主要反映动风的信息,因子5主要反映肝的信息。恢复早期中重型:因子1主要反映心神、大肠、闭、血瘀、痰的信息,因子2主要反映气虚、阳亢、阴虚、血虚的信息,因子3主要反映气滞的信息,因子4主要反映经络的信息。恢复中后期轻型:因子1主要反映肝、阳亢、阴虚的信息,因子2主要反映经络、湿、痰的信息,因子3主要反映气虚、血虚的信息,因子4主要反映动风的信息。恢复中后期中重型:因子1主要反映心神、经络、痰、闭、血瘀的信息,因子2主要反映气虚的信息,因子3主要反映肝的信息。3主证为:急性期:早期轻型为风痰阻络,或伴有火热证,早期中重型为风痰瘀闭神阻络,高峰期轻型为风痰阻络,或伴有火热证,高峰期中重型为风痰闭神阻络。恢复期:恢复早期轻型为痰瘀阻络气虚证,或伴有火热证、肝风内动证,恢复早期中重型为瘀痰闭神气阴两虚证,或伴有大肠腑实证,恢复中后期轻型为阴虚阳亢痰阻经络证,或伴有气虚证,恢复中后期中重型为瘀痰闭神阻络证、气虚证。结论:痰阻经络贯穿于后循环梗死的整个病程,动风多出现于急性期,气阴两虚多见于恢复期;闭神证多见于中重型;血瘀可见于急性期,也可见于恢复期;热证作为或伴证可见于急性期或恢复期。说明后循环梗死的分期分型与中医主证辨证有一定的关系,后循环梗死分期分型可以作为中医主证辨证时的参考,为中医辨证提供新的方法。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4-7
英文摘要  7-12
研究论文 后循环梗死分期分型与中医主证关系的研究  12-40
  前言  12
  材料与方法  12-21
  结果  21-25
  附表  25-35
  讨论  35-38
  结论  38
  参考文献  38-40
综述 后循环梗死的中医证候研究概况  40-46
  参考文献  43-46
致谢  46-47
个人简历  47

相似论文

  1. 辨证论治对难治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疗效的临床观察,R259
  2. 针刺夹脊穴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的临床研究,R246
  3. 分期针刺法治疗中风偏瘫的临床观察,R246
  4. 针刺治疗对中风恢复期伴发抑郁及肢体障碍的影响,R246.6
  5. 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心脏超声特点与中医辩证及其关联性探索,R544.1
  6. 王琦教授辨体—辨病—辨证相结合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总结及治疗慢性失眠的临床研究,R249.2
  7. 寻常型银屑病不同分期及证侯T淋巴细胞亚群的研究,R275.9
  8. 缺血性中风急性期中西医结合治疗临床研究,R743.3
  9. 儿童过敏性紫癜中医辨证特点分析,R272
  10. SARS后骨坏死非手术治疗患者7年随访研究,R681.8
  11. 冠心病中医证型与血清NO、血浆ET的相关性研究,R259
  12. 中医药为主的卒中单元模式对缺血中风恢复期临床疗效观察,R277.7
  13. 失眠症的不同医师辩证论治随机对照评价方法研究,R256.23
  14. 抑郁症患者中医辩证分型与外周血神经递质关系的临床研究,R277.7
  15. 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中医证型和施治规律回顾性研究,R276.7
  16. 癫狂梦醒汤治疗中风后抑郁症的临床观察,R255.2
  17. 缺血性中风病辨证分型规律研究,R255.2
  18. 从血论治寻常型银屑病的临床研究,R275.9
  19. 卢秉久教授治疗自身免疫性肝炎经验,R259
  20. 王健教授治疗中风后便秘的经验总结,R255.2
  21. 项丛刺对脑卒中吞咽困难患者的TCD影响,R246

中图分类: > 医药、卫生 > 中国医学 > 中医其他学科 > 中医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