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磁共振成像对血管性眩晕的诊断价值

作 者: 张燕卓
导 师: 路虹;高国栋
学 校: 河北医科大学
专 业: 耳鼻咽喉科学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血管性眩晕 3D-FIESTA 后循环缺血 小脑前下动脉综合征 Wallenberg综合征 前庭耳蜗神经血管压迫症
分类号: R445.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105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目的:运用3.0T磁共振检查寻找血管性眩晕患者明确的发病原因,探讨血管性眩晕的MRI检查方法及诊断价值,从而指导临床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法:选取并分析寻找到明确病因的99例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入选标准:①有眩晕发作的临床表现,入选者以眩晕为主诉,表现为头昏目眩,视物旋转,可伴有恶心呕吐,眼球震颤,耳鸣耳聋,共济失调等。②同时寻找到确切的前庭系统血液灌注不足的证据,MR可表现为椎基底动脉不同程度的硬化,后循环供血区脑梗死等。③除外梅尼埃病、位置性眩晕、迷路炎、耳硬化、外伤性眩晕、肿瘤等其他导致眩晕的疾病。99例行患者均行颅脑MRI及MRA检查,其中3例患者进行特殊序列三维稳态进动快速成像序列(3D fast imaging employing steady-state acquisition , 3D-FIESTA)检查,32例眩晕患者前期行CT检查。采用GE公司Signa Excite 3.0T超导磁共振成像设备,扫描序列包括横断面T1-FLAIR和T2-FLAIR、横断面和矢状面T2-FSE。MRA采用3D-TOF法。MRA图像观察以最大密度投影( maximum intensity projection, MIP )重组后图像为主,辅以MRA源图像。3D-FIESTA序列为-垂直于内听道的双耳斜矢状位及横断面三维稳态进动快速成像序列检查。CT检查采用GE Light Speed 4层或16层螺旋CT扫描仪。结合患者详细的发病史、临床表现和体征,参考所有已知可能造成血管性眩晕的病因,对所获得MRI及CT图像的阳性征象进行多次综合分析。两位经验丰富的影像学医师以盲法观察颅脑MRI、MRA及CT图像,将脑实质MRI表现、椎-基底动脉病变、小脑前下动脉的病变、小脑后下动脉的病变进行分型,根据年龄段划分引起血管性眩晕的常见病因构成,比较MRI与CT对脑实质的检查结果的差异,并对部分患者行3D-FIESTA检查,明确迷路动脉的血供与前庭蜗神经的关系,力争达到临床表现与影像学表现的统一解释,通过观察眩晕患者的脑实质及相关血管的形态学变化,探讨磁共振成像检查在血管性眩晕疾病的诊断价值,并提高眩晕疾病的确诊率,为今后的临床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应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对所有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作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99例行MRI及MRA检查的患者中脑实质存在病变者50例,其中单纯小脑梗死者22例,单纯脑干梗死者3例,小脑合并脑干梗死者10例,单纯脑干受压者14例,后循环血管瘤1例并压迫脑干。不同性别之间脑干有无受压不存在差异(χ2=0.499,P=0.480)。椎-基底动脉的MRA形态异常表现:左、右椎动脉病变类型不存在统计学差异(χ2=1.080 P=0.998),A型共63条, B型共33条,C型共35条,D型共12条,A型+B型共8条,B型+C型共8条,A型+B型+C型2条,无异常者10。基底动脉:A型59条,B型10条,C型11条,A型+B型6条,无异常者13条。而各个年龄段引起血管性眩晕的疾病存在差异(χ2=19.943,P=0.030),50岁以上血管性眩晕患者占78%。小脑前下动脉MRA表现三个年龄段当中不存在统计学差异(χ2=5.516,P=0.238),左、右侧小脑前下动脉在MRA表现上无显著性差异(χ2=0.269,P=0.862)。小脑后下动脉MRA表现三个年龄段当中不存在统计学差异(χ2=4.132,P=0.388),左、右侧小脑后下动脉在MRA表现上无显著性差异(χ2=0.153,P=0.926)。13例26侧行3D-FIESTA序列检查的病人当中,血液循环障碍3侧,考虑微血管压迫前庭蜗神经或/且与之粘连1侧。32例行MRI、MRA及CT检查的患者当中,CT表现为阳性的为9例,阴性的为23例;MRI表现为阳性的为24例,阴性的为8例。CT与MRI检查结果存在显著的差异(χ2=14.076,P=0.000)。11例脑梗的眩晕患者发病24小时内行CT以及MRI检查,CT与MRI检查结果之间存在显著的差异(χ2=12.034,P=0.001)结论:MRI能早期并准确的表现脑梗塞,甚至早期的缺血改变,较CT有明显的优势。MRA从宏观上判断后循环的的动脉粥样硬化的有无及严重程度以及验证血管对脑干的压迫,这是MRI检查所不能替代的。3D-FIESTA从微观上显示迷路动脉的血供情况,显示压迫特别是血管对前庭蜗神经的压迫。血管性眩晕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病变类型具有多样性,在血管性眩晕当中后循环缺血(VBTIV、AICA综合征、Wallenberg综合征、桥臂综合征)是引起血管性眩晕的主要病因,而脑干受血管因素压迫、前庭耳蜗神经血管压迫症、迷路动脉综合征也属于血管性眩晕范畴。3.0T MRI和MRA扫描能提供详细的解剖学信息,为对血管性眩晕病变病因的认识、诊断和行针对性治疗提供重要的依据。3D-FIESTA序列扫描就能够准确的显示血管与神经的关系,对前庭耳蜗神经血管压迫症、迷路动脉综合征的诊断颇有价值。综合利用MRI平扫、MRA及3D-FIESTA-C序列,能全面、详细、准确的探求血管性眩晕患者的病因,而且为血管性眩晕的影像学研究指明了方向。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4-7
英文摘要  7-10
研究论文 磁共振成像血管性眩晕的诊断价值  10-43
  前言  10
  材料和方法  10-13
  结果  13-15
  附图  15-25
  附表  25-30
  讨论  30-39
  结论  39
  参考文献  39-43
综述  43-52
致谢  52-53
个人简历  53-54

相似论文

  1. MR导向冷冻消融兔坐骨神经的影像与病理对照实验研究,R445.2
  2. 背景抑制磁共振全身弥散加权成像(DWIBS)与hPET/CT临床价值对比研究,R445.2
  3. 3.0T高场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对特发性癫痫的研究,R445.2
  4. MRS联合DWI对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R737.25
  5. 颅脑外伤及上呼吸道感染后嗅球MR体积测量与嗅觉功能相关性研究,R651.1
  6. MRA在颅内动脉瘤栓塞术后随访应用的可行性分析,R651.1
  7. 健康国人嗅觉相关中枢结构MRI体积与年龄及嗅觉功能相关性研究,R445.2
  8. 3.0T BOLD MR技术对大鼠急性单侧输尿管梗阻肾损害的研究,R693.2
  9. 进行性核上性麻痹的临床及磁共振影像学特征的研究,R741
  10. 3.0T高场磁共振对中央型肺癌的初步研究,R734.2
  11. MR弥散加权成像在股骨头坏死的应用价值研究,R681.8
  12. 磁共振弥散加权及动态增强成像量化分析在乳腺病变诊断中的应用研究,R445.2
  13. MRI在多系统萎缩、进行性核上性麻痹和原性帕金森病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应用研究,R445.2
  14. STIR-FLAIR与T2W-SPIR序列在眼眶病变诊断中的对比研究,R777
  15. 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应用研究,R737.25
  16. 颞下颌关节弹响治疗前后的磁共振对比研究,R445.2
  17. 两种新型磁共振造影剂的合成和结构表征,R914
  18. 3D-MRI诊断胎儿体表畸形的研究及和2D-MRI,3D-US的对比,R714.5
  19. 3.0T磁共振灌注加权成像与扩散张量成像在脑胶质瘤分级诊断中的应用价值,R445.2
  20. MRI在肱骨外上髁炎中的探索和应用,R681.8
  21. 一个遗传性血色病家系的临床MRI诊断及肝脏hepcidin mRNA表达,R589

中图分类: > 医药、卫生 > 临床医学 > 诊断学 > 影像诊断学 > 核磁共振成像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