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杏鲍菇和白灵菇的远缘杂交育种研究

作 者: 徐美玲
导 师: 谢宝贵
学 校: 福建农林大学
专 业: 遗传学
关键词: 杏鲍菇 白灵菇 远缘杂交 锁状联合 ITS克隆测序 交配系统
分类号: S646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135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为了研究杏鲍菇白灵菇两大类群之间的亲缘关系,选育出一种集杏鲍菇和白灵菇优点于一身的新品种,本研究以杏鲍菇和白灵菇单孢菌株远缘有性杂交为基础,对一系列的杂交后代展开试验工作,结果如下:1、远缘杂交的可行性分析对两株由杏鲍菇和白灵菇单孢杂交得到的杏白灵进行ITS克隆测序及可育性分析。结果表明:杏白灵的ITS产物不是单一的序列,其中有一些偏向于白灵菇的序列,而另一些偏向于杏鲍菇的序列;杏白灵的单孢菌株配对能够形成锁状联合;杏白灵的多孢分离菌株具有出菇能力,说明了杏白灵是可育的。由此可以说明远缘杂交的可行性。2、亲本的分析和杂交以福建农林大学菌物研究中心保存的己知分子标记资料背景的杏鲍菇和白灵菇单孢菌株为研究材料,对这些单孢菌株进行遗传分组。按照Griffing NCΙΙ不完全双列杂交,分别进行了27×23,32×25两组杂交,试验得到的平均交配率为14.36%。3、杂交子的出菇及农艺性状分析有145个杂交子参加出菇试验。其中有81个杂交子能够正常现蕾,在菇形、菌褶、菌盖颜色、子实体硬度上都表现出了一系列的过渡性状。63个杂交子参与数据分析,通过表型观测及方差分析,筛选出4个综合性状较优秀的杂交子与亲本进行比较,杂交子在一个或几个性状上表现出超亲优势。生物学特性表明了杂交后代与两方亲本一样,最适生长温度为25℃~30℃,喜好的环境为中性或中性偏微酸性环境。根据遗传估算结果,生长速度,菌盖直径,单朵重量,单朵长度这四个性状主要是由基因的加性效应和非加性效应控制的,而菌柄的上径,中径以及平均单袋产量,由非加性遗传效应控制的。4、杂交子的验证以杂交子杏白030为代表,进行形态学、拮抗、分子等方面的验证。杏白030能够与两个亲本生成拮抗线。对其菌褶的扫描电镜观察表明该品种具有典型的担子结构,每个担子上着生4个担孢子。对杏白030的ITS-RFLP分析显示杏白030的ITS产物含有的遗传物质来自于两个亲本,而后代单孢菌株的ITS产物也出现分离,有的趋同于杏鲍菇,有的趋同于白灵菇,而有的一些趋同于杏白灵。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8-9
ABSTRACT  9-11
引言  11-12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2-23
  第一节 杏鲍菇白灵菇概述  12-17
    1 杏鲍菇概述  12-13
    2 白灵菇概述  13-14
    3 杏鲍菇与白灵菇的关系问题  14-17
  第二节 食用菌育种  17-20
    1 食用菌的育种方法  17-18
      1.1 自然选育  17
      1.2 诱变育种  17
      1.3 杂交育种  17-18
      1.4 细胞融合育种  18
      1.5 现代生物技术在育种上的应用和菌种的改良  18
    2 食用菌远缘育种的研究概况  18-20
  第三节 品种的的鉴定与分类  20-23
    1 形态学鉴定与分类  20
    2 细胞学鉴定与分类  20-23
第二章 杏鲍菇与白灵菇远缘杂交的可行性分析  23-33
  1 材料  23-24
  2 实验方法  24-27
    2.1 菌丝的收集  24
    2.2 菌丝 DNA 提取(CTAB 法)  24
    2.3 ITS-RFLP 分析  24-26
      2.3.1 ITS-PCR 反应体系  24
      2.3.2 扩增步骤  24-25
      2.3.3 ITS-RFLP 分析  25
      2.3.4 ITS 序列的克隆测序  25-26
        2.3.4.1 感受态细胞的制备  25
        2.3.4.2 与载体的连接  25-26
        2.3.4.3 转化  26
        2.3.4.4 阳性克隆的检测(菌落PCR)  26
        2.3.4.5 测序分析  26
    2.4 杏白灵极性因子测定  26-27
  3 结果与分析  27-32
  4 总结与讨论  32-33
第三章 亲本的分析和杂交  33-43
  第一节 亲本的遗传分析与分组  33-38
    1 材料与方法  33-36
    2 结果与分析  36-37
    3 讨论  37-38
  第二节 杏鲍菇与白灵菇的杂交配对  38-43
    1 材料与方法  38
      1.1 供试菌株(同第一节2.2)  38
      1.2 培养基  38
      1.3 实验方法  38
        1.3.1 杏鲍菇与白灵菇单孢菌株配对杂交  38
        1.3.2 杂交菌株的纯化  38
    2 实验结果与分析  38-42
    3 讨论  42-43
第四章 杂交种及其亲本菌株的出菇及农艺性状分析  43-65
  1 材料与方法  43-46
  2 结果与分析  46-62
  3 小结与讨论  62-65
第五章 杏白灵的验证及遗传特性  65-73
  1 材料与方法  65
  2 实验方法  65-66
  3 结果与分析  66-71
  4 小结与讨论  71-73
参考文献  73-78
附录一  78-83
附录二  83-88
附录 三  88-89
致谢  89

相似论文

  1. 杏鲍菇(Pleurotus eryngii)漆酶基因的体外诱变及在毕赤酵母中表达,TQ925
  2. 甘蓝型油菜与播娘蒿远缘杂交杂种后代的筛选,S565.4
  3. 杏鲍菇采后生理生化及保鲜方法研究,S646
  4. 杏鲍菇工厂化栽培培养料理化性质研究,S646
  5. 借助远缘杂交构建大黄鱼微卫星标记连锁图谱,S917.4
  6. 杏鲍菇干制技术研究,TS255
  7. ISSR辅助杏鲍菇常规杂交育种研究,S646
  8. 甘蓝型油菜与蔊菜远缘杂交亲和性及后代性状遗传变异研究,S565.4
  9. 新疆郁金香的繁殖生物学,S682.263
  10. 杏鲍茹中SOD的分离纯化、脂质体制备及其抑制肿瘤细胞活性研究,R284
  11. 山核桃×薄壳山核桃及其授粉子代性状分析,S664.1
  12. 甘蓝型油菜与红菜薹杂交后代性状遗传变异分析,S565.4
  13. 甘蓝型油菜与甘蓝远缘杂种的获得及后代特性研究,S565.4
  14. 同源四倍体和异源四倍体的比较研究,Q3
  15. 杏鲍菇优良杂交新菌株选育研究,S646.1
  16. 白灵菇采后生理生化及保鲜技术研究,S646
  17. 生物磁化水对培养杏鲍菇、香菇的影响及营养品质分析,S646.12
  18. 重金属对杏鲍菇生长发育的影响及其在子实体中的积累的研究,S646
  19. 坝上白灵菇液体菌种应用及菌糠综合利用研究,S646
  20. 白灵菇分类地位的评估及遗传多样性分析,S646
  21. 资源性百合花器官形态发育及杂交受精过程研究,S682.29

中图分类: > 农业科学 > 园艺 > 蔬菜园艺 > 菌类(食用菌)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