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建立0-3周龄黄羽肉鸡玉米净能近红外预测模型以及用常规化学成分建立净能的回归预测模型

作 者: 申攀
导 师: 王康宁
学 校: 四川农业大学
专 业: 动物与人的比较营养
关键词: 玉米 化学组分 净能预测模型 代谢能 傅里叶近红外光谱技术
分类号: S831.5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60次
引 用: 3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本实验旨在利用傅里叶近红外光谱技术建立黄羽肉鸡玉米净能的预测模型以及在玉米常规化学成分和表观代谢能的基础上建立玉米净能的回归预测方程。试验共选用126只平均体重为46.8±2.2g,6日龄的黄羽肉仔公鸡,其中20只用于饥饿试验测定仔鸡的维持净能,剩下106只用于比较屠宰试验测定玉米对肉鸡的沉积净能。同时,在比较屠宰试验期间全程收集动物的排泄物进行代谢实验,测定玉米的表观代谢能值;并测定了玉米样品的常规化学成分含量。用傅立叶近红外光谱仪对样品进行光谱扫描,采用偏最小二乘法(PLS)建立玉米净能预测模型。并用玉米的化学常规成分和表观代谢能建立净能的线性回归预测模型。试验结果如下:1.通过比较屠宰试验和饥饿试验测得的0-3周龄的黄羽肉鸡的玉米净能NE为2.56±0.049 Mca/kg,AME为3.38±0.113 Mcal/kg, AME转换为NE的效率为78.1%。2.用傅里叶近红外光谱技术建立的玉米的粗蛋白、粗脂肪、淀粉和粗纤维的校正模型的决定系数Rcal2依次为0.97、0.98、0.96、0.96;校正模型的预测标准差RMSEE以及相对标准偏差RSD分别为0.084、1.047;0.023、0.57;0.244、0.389;0.001、0.079;各化学成分的内部交叉验证的决定系数R2cv和内部交叉验证预测标准差RMSECV、RSD分别为:粗蛋白0.94、0.001、0.01;粗脂肪0.98、0.023、0.57;淀粉0.95、0.257、0.41;粗纤维0.95、0.001、0.07。3.玉米净能的近红外校正模型的校正决定系数较高,Rcal2为0.91;相对标准差RSD为0.55;校正模型的预测标准差(RMSEE)为0.014。交叉验证模型决定系数R2cv为0.86;相对标准差RSD为0.70;交叉验证预测标准差(RMSECV)为0.018,代谢能的近红外定标模型的校正决定系数Rcal2为0.91;校正标准差(RMSEE)为0.034;相对标准差RSD为1.1。交叉验证决定系数(Rcv2)分别为0.87;交叉验证标准差(RMSECV)为0.037,相对标准差RSD为1.6。4.在用化学成分建立的线性回归预测方程中,用AME和化学成分共同建立的玉米净能的回归方程效果最好, NE=10.851+0.421**ME-0.011CP+0.259EE+0.005ST-8.267CF,R2=0.882,RSD=0.81结论:用傅里叶近红外技术可用于建立黄羽肉鸡玉米的净能模型,与回归预测方程相比,前者的预测精度略优于后者,说明用近红外建立净能模型代替用化学成分建立回归模型是可行的。

全文目录


摘要  4-6
Abstract  6-11
1. 前言  11-12
2. 文献综述  12-28
  2.1 净能的优势  12-17
    2.1.1 配制日粮的经济效益  12-15
    2.1.2 对畜禽生产性能的影响  15-17
  2.2 净能的直接测定  17-20
    2.2.1 直接测热法  17-18
    2.2.2 间接测热法  18
    2.2.3 维持净能(NEm)的测定  18-19
    2.2.4 沉积净能NEp的测定(增重净能)  19-20
      2.2.4.1 比较屠宰法  19-20
      2.2.4.2 碳、氮平衡法  20
  2.3 净能的预测  20-28
    2.3.1 用化学成分预测净能  20-21
    2.3.2 用近红外光谱技术预测净能  21-28
      2.3.2.1 近红外光谱分析原理  21-22
      2.3.2.2 影响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的因素  22-28
      2.3.2.3 傅立叶近红外光谱技术对饲料净能的预测  28
3.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28-29
  3.1 研究的目的  28
  3.2 研究的意义  28-29
4. 材料与方法  29-32
  4.1 实验材料  29
  4.2 净能值与代谢能值的测定  29-31
    4.2.1 试验动物与环境  29
    4.2.2 试验日粮与试验设计  29-30
    4.2.3 屠宰处理  30
    4.2.4 计算  30-31
  4.3 玉米常规成分的实验室分析测定  31
  4.4 使用仪器  31
  4.5 样品近红外光谱的扫描  31
  4.6 模型的建立与检验  31-32
  4.7 玉米净能的化学成分和代谢能的回归预测方程的建立  32
5. 结果与讨论  32-40
  5.1 玉米中粗蛋白、粗脂肪、粗纤维、粗灰分、淀粉的含量  32-33
  5.2 饲养不同玉米的黄羽肉仔鸡在0-3周的NEp、NEm、NE、ME以及ME的转换效率  33-34
  5.3 利用傅里叶近红外光谱技术建立玉米净能、代谢能和常规成分的预测模型  34-38
    5.3.1 玉米的近红外漫反射光谱  34-35
    5.3.2 玉米常规化学成分的傅里叶近红外定标模型的建立  35-37
    5.3.3 玉米净能、代谢能的定标模型的建立  37-38
  5.4 用化学成分和表观代谢能建立玉米净能的回归预测模型  38-40
    5.4.1 玉米化学成分和AME对其NE的一元回归分析  38-39
    5.4.2 玉米化学成分和AME对其NE的多元元回归分析  39-40
6. 讨论  40-47
  6.1 玉米的NE值、AME值以及NE/AME值  40-41
  6.2 玉米常规化学成分的近红外预测模型  41-42
  6.3 玉米净能、代谢能的近红外模型  42-43
  6.4 用化学成分建立玉米净能的回归预测模型  43-46
  6.5 用化学成分建立玉米净能的回归预测模型与近红外模型的比较  46-47
7. 结论  47-48
参考文献  48-56
致谢  56

相似论文

  1. 玉米秸秆层燃特性的试验研究,TK16
  2. 玉米凝集素性质及其在PGPR筛选中的应用,S513
  3. 调和玉米油对肉仔鸡抗氧化应激、脂质代谢酶及免疫基因表达的影响,S831.5
  4. 密度和种植方式对夏玉米茎秆抗倒伏能力的影响,S513
  5. ABA和H2O2对干旱高温复合胁迫诱导的玉米sHSPs和抗氧化防护酶的作用,S513
  6. 玉米秸秆发酵基质混合配比对盆栽牡丹理化性状的影响,S685.11
  7. 两种赤眼蜂寄生行为的比较及种间竞争的研究,S476.3
  8. 中国玉米南方锈菌的分子遗传多样性和超微结构研究,S435.131.4
  9. 不同基因型玉米根叶衰老差异及调控研究,S513
  10. 玉米挥发性物质提取方法优化设计与应用,S513
  11. 高产小麦—玉米轮作体系氮素的调控与管理,S512.1
  12. 弱光胁迫及光恢复对玉米幼苗生长发育及差异蛋白组分析,S513
  13. 施氮模式对冬小麦/夏玉米农田土壤硝态氮变化及产量的影响,S512.11
  14. 玉米抗倒伏有关性状遗传的初步研究,S513
  15. 玉米生态核雄性不育系春杂的鉴定与初步研究,S513
  16. 不同处理血粉的营养价值评定及其在肉仔鸡饲粮中的应用研究,S831.5
  17. 产γ-聚谷氨酸菌株的筛选及其生物有机肥的生物效应研究,TQ922.1
  18. 解磷菌K3的溶磷特性及其在不同土壤中定殖研究,S144.9
  19. 除草剂溴苯腈与硝磺草酮在玉米和土壤中的残留研究,S481.8
  20. 6个双列杂交玉米亲本及其杂交株系的生长及光合特性差异分析,S513
  21. 玉米四交群体株型及生育期相关性状的QTL分析,S513

中图分类: > 农业科学 > 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 > 家禽 > > 饲料与营养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