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山地城市避难场所规划技术策略初探

作 者: 李薇
导 师: 周铁军
学 校: 重庆大学
专 业: 建筑技术科学
关键词: 山地城市 避难场所 规划设计 策略
分类号: TU984.116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134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如今,城市化以不可逆转的趋势成为新世纪社会、经济发展的一大动因。但我们在享受城市化所带来的便捷生活的同时,也面临着风险增大的可能,尤其在面临强烈自然灾害的突然袭击时,将会造成巨大的生命财产的损失。而我国又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山地面积约占全国陆地面积的67%,山地城市自然灾害所带来的损失更是随着城市化发展逐渐加大。例如,2008年5月12号于四川汶川发生的8.0级大地震是我国建国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大的一次地震,造成69229人遇难17923失踪,直接经济损失8451亿元人民币。城市避难场所是应对自然灾害与突发事件的重要设施,是现代化大城市用于民众躲避危险的安全场所。为了提高山地城市避难场所的避难能力,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有必要对山地城市避难场所规划技术策略深入研究,以便为山地城市避难场所规划建设的完善和维护、避难场所避难能力的加强以及避难预案的制定和完善提供科学依据。论文以可持续发展思想和生态保护理论、城市规划相关理论、城市避难系统规划理论为基础,结合城市防灾学、城市安全理论、环境因素影响理论等相关学科的理论,对比分析平原城市与山地城市避难场所规划建设的不同点,试图总结出山地城市避难场所规划技术的关键点与策略,希望能对避难场所规划设计体系的完善提供帮助。笔者查阅了国内外大量避难场所的相关文献,在了解避难场所历史与发展的基础上,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技术路线进行研究。论文首先在了解国内外避难场所研究与建设状况的基础上,指出我国山地城市避难场所建设起步较晚,规划设计不理想,与城市空间结构不相适应,需要详细调研与对比分析找出山地城市避难场所建设的难点与特殊点。紧接着对山地城市的特点与避难场所规划的要素进行的详细分析,为现状调研做了充分的前期准备,大大提高了调研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笔者先后走访了平原城市(北京、上海)与山地城市(重庆、攀枝花),采取实地拍照、居民访问、设计院访问、政府机构访问等方式进行调研,取得了第一手真实可靠的调研数据,并根据数据的统计分析,找出了山地城市避难场所规划技术的关键因素,包括布局选址,规模容量以及服务范围。在此基础上论文分别针对这三个方面的特性进行研究分析:1针对布局选址,提出设计流程与建设选择方法;2针对规模容量,提出计算方式与修正值,并得出建设规模的适宜性措施。3针对山地城市避难场所的服务范围,提出修正方法,得出服务范围有效性策略。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3-5
英文摘要  5-10
插表及附表目录  10-15
1 绪论  15-41
  1.1 论文研究背景  15-17
  1.2 研究意义与目的  17-20
    1.2.1 研究意义  17-20
    1.2.2 研究目的  20
  1.3 研究的内容与框架  20-21
    1.3.1 研究内容  20-21
    1.3.2 研究框架  21
  1.4 研究的技术路线  21-24
  1.5 相关概念诠释  24-29
    1.5.1 山地城市  24-26
    1.5.2 避难场所  26-29
  1.6 避难场所的发展状况  29-41
    1.6.1 避难法规发展历程  29-33
    1.6.2 避难场所建设状况  33-41
2 山地城市避难场所的现状调研与分析  41-63
  2.1 避难场所调研前期准备  41-48
    2.1.1 山地与平原城市避难场所的差异  41-45
    2.1.2 避难场所案例与要素的选取  45-48
  2.2 避难场所现状调研  48-58
    2.2.1 调研概况  48-50
    2.2.2 具体案例  50-58
  2.3 现状调研问题分析  58-61
    2.3.1 布局选址差异  58-59
    2.3.2 规模容量差异  59-60
    2.3.3 服务范围差异  60-61
  2.4 本章小结  61-63
3 山地城市避难场所布局选址流程与策略  63-95
  3.1 山地城市避难场所布局选址的特殊性  63-76
    3.1.1 布局选址一般规定  63-65
    3.1.2 山地城市空间结构的特殊性  65-68
    3.1.3 山地城市用地状况的特殊性  68-73
    3.1.4 山地城市避难场所布局选址的特殊性  73-76
  3.2 山地城市避难场所布局选址流程  76-90
    3.2.1 确定备选场地  77-80
    3.2.2 确定防灾分区  80-83
    3.2.3 确定等级类型  83-90
  3.3 山地城市避难场所建设选址方法  90-93
    3.3.1 重点示范、分批建设  90-92
    3.3.2 改造为主、新建为辅  92
    3.3.3 体育场馆与高校为主  92-93
  3.4 本章小结  93-95
4 山地城市避难场所规模容量计算与策略  95-137
  4.1 各类避难设施面积配比  95-106
    4.1.1 各类避难场所的设施需求  95-97
    4.1.2 各类避难设施的面积配比  97-106
  4.2 避难场所避难容量计算  106-113
    4.2.1 避难场所人均避难面积  106-108
    4.2.2 避难场所有效面积计算  108-110
    4.2.3 避难场所避难容量计算  110-111
    4.2.4 避难组团容量满足度判断  111-113
  4.3 山地城市避难场所容量数据修正  113-116
    4.3.1 山地城市避难场所容量的特殊性  113-115
    4.3.2 山地城市避难场所规模容量数据修正  115-116
  4.4 重庆市区典型避难场所容量计算  116-131
    4.4.1 中心避难场所—重庆理工大学  116-121
    4.4.2 固定避难场所—重庆市花卉园  121-130
    4.4.3 紧急避难场所—重庆四海小学  130-131
  4.5 山地城市避难场所建设规模的适宜性措施  131-135
    4.5.1 加快紧急避难场所建设  131-132
    4.5.2 扩大固定避难场所数量  132-133
    4.5.3 合理整合场所土地资源  133-135
    4.5.4 规划实行人口定点避难  135
  4.6 本章小结  135-137
5 山地城市避难场所服务范围修正与策略  137-161
  5.1 山地避难场所服务范围分析  137-148
    5.1.1 避难场所服务范围划分方式  137-139
    5.1.2 避难场所服务范围限定因素  139-140
    5.1.3 山地城市避难场所服务范围的特殊性  140-144
    5.1.4 山地城市避难场所服务范围的修正值  144-148
  5.2 山地城市避难场所服务范围的有效性策略  148-160
    5.2.1 服务范围可达化  148-152
    5.2.2 标志系统完善化  152-158
    5.2.3 宣传方式全面化  158-160
  5.3 本章小结  160-161
6 结论  161-163
  6.1 结论  161-162
  6.2 展望  162-163
致谢  163-165
参考文献  165-169
附录  169-171

相似论文

  1. 超高空观测平台姿态控制设计与控制策略研究,V249.1
  2. 建筑遮阳方式研究,TU226
  3. 哈尔滨市道外区滨江开放空间设计研究,TU984.113
  4. 当代品牌展销店建筑设计研究,TU247
  5. 哈尔滨城市空间环境视觉导识系统研究,TU998.9
  6. 文学语言的模糊修辞研究,H05
  7. 中职学生数学学习中的非智力因素研究,G633.6
  8. 基于改进蚁群算法的机器人路径规划研究,TP242
  9. 法国迪卡侬公司新产品上市的策略研究,F274
  10. 《庄子》修辞策略探析,B223.5
  1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的科教电视节目编导策略研究,G222.3
  12. 幼儿混龄区域活动管理研究,G617
  13. 学前教育专业教师口语技能培养研究,G652.4
  14. 番禺区初中语文新诗教学现状及其优化策略,G633.3
  15. 中学语文口语交际课堂教学研究,G633.3
  16. 广州市中学普及开展第一套校园集体舞的策略研究,G633.96
  17. 对农村初级中学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调查与研究,G633.6
  18. 中职学校课堂管理改善策略研究,G717
  19. 高中男、女生英语词汇学习策略差异及对其英语词汇学习的影响,G633.41
  20. 素质教育背景下小学课堂纪律管理策略探讨,G622.4
  21. 论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几个问题及其解决策略,G632.3

中图分类: > 工业技术 > 建筑科学 > 区域规划、城乡规划 > 城市规划 > 城市规划布局 > 总体规划 > 城市防灾规划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