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光谱法研究硼酸化合物识别和测定单糖

作 者: 朱文兵
导 师: 吴芳英
学 校: 南昌大学
专 业: 分析化学
关键词: 单糖 硼酸化合物 邻苯二酚偶氮苯衍生物 茜素红S 腙类硼酸化合物 紫外-可见光谱法 荧光光谱法
分类号: O629.11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112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糖与生物体密切相关,在糖的结构中,碳全部以单键相连,碳骨架主要连有羟基和羰基,故无紫外-可见吸收和荧光发射,无法直接利用光谱法对其进行研究。硼酸基团与二羟基化合物能可逆反应生成稳定的酯。二羟基化合物或糖与具有生色或荧光团的硼酸化合物结合后,能使其吸光或荧光强度以及波长位置发生不同程度的改变,故硼酸化合物可用于光谱法识别和传感单糖。本文主要分四个章节进行阐述。第一章,以具有紫外-可见吸收和荧光特性的硼酸类受体分子为主线,按照生色和发光基团的结构分类,主要评述自2002年以来对单糖具有识别能力的硼酸类荧光受体的研究进展。第二章,合成了4个邻苯二酚偶氮苯衍生物,产物经熔点测定和1H NMR谱鉴定。利用紫外-可见光谱法考察了苯硼酸(PBA)与四种化合物的相互作用。在pH 7.4 KH2PO4-NaOH缓冲溶液中,PBA能与上述4个邻苯二酚偶氮苯化合物形成较稳定的配合物,使其光谱发生显著变化,最大吸收波长明显移动,并计算出了邻苯二酚偶氮苯衍生物与PBA的结合常数。将四种邻苯二酚偶氮苯衍生物用作指示剂(I),与PBA组成二组分体系,利用指示剂取代法(IDA)的原理,识别传感单糖。利用紫外-可见光谱法考察了I-PBA体系与单糖的相互作用。在pH 7.4 KH2PO4-NaOH缓冲溶液中,单糖的加入能使其光谱性质部分恢复,I-PBA对山梨醇和D-果糖选择性较好,并计算出了PBA与山梨醇和D-果糖的结合常数。第三章,利用紫外-可见光谱法和荧光光谱法考察了茜素红(ARS)与硼酸(BA)的相互作用。在pH 7.4 KH2PO4-NaOH缓冲溶液中,BA的加入能使ARS的515nm处的吸收峰显著红移,溶液由红色变为黄色。在381和474 nm处各有一较为清晰的等吸收点,表明ARS能与BA发生较强的结合,形成稳定的配合物,并计算出了二者的结合常数;另外,BA能显著增强ARS的荧光。基于IDA的原理,利用ARS-BA体系识别传感单糖。紫外-可见光谱法和荧光光谱法的研究表明,单糖的加入能使其光谱性质部分恢复至ARS的性质;计算出了单糖与BA的结合常数,其中,山梨醇和D-果糖与BA的结合明显强于考察的另外五种单糖,通过对单糖的结构分析,发现可能是由于这两种糖中含有相对自由的邻二羟基。第四章,设计合成了3个腙类硼酸化合物,2’-、3’-和4’-硼酸基苯甲醛-4-二甲氨基苯甲酰腙(2’-、3’-和4’-BBDBH)。产物经熔点测定和1H NMR谱鉴定。利用紫外-可见光谱法和荧光光谱法考察了腙类硼酸化合物与单糖的相互作用。研究表明,在pH 7.4 KH2PO4-NaOH缓冲溶液(含10% v/v乙醇)中,考察的大部分单糖能减弱2’-BBDBH的吸光度,能增强3’-和4’-BBDBH的吸光度,并计算出了各种单糖与基态主体化合物的结合常数;单糖的加入能不同程度地增强主体的荧光发射,主体荧光强度与糖浓度呈现良好的线性。三种主体对L-阿拉伯糖有很好的荧光响应和较好的选择性,90.9 mmol·L-1的L-Ara的加入能使上述3种化合物的荧光强度分别增强至5.2、12.4和13.4倍,且仍未达饱和。值得提出的是,三种主体化合物均能较好地分辨L-阿拉伯糖和D-阿拉伯糖,这将可能有助于进一步研究单糖的荧光手性传感。

全文目录


摘要  3-5
ABSTRACT  5-10
第1章 引言  10-32
  1.1 概述  10
  1.2 基于硼酸化合物光谱法识别单糖  10-31
    1.2.1 萘基硼酸衍生物  11-14
    1.2.2 杂环硼酸化合物  14-18
    1.2.3 含蒽环的硼酸化合物  18-20
    1.2.4 含芘环的硼酸化合物  20-23
    1.2.5 紫精硼酸化合物  23-27
    1.2.6 其它类型的硼酸化合物  27-31
  1.3 论文设想  31-32
第2章 邻苯二酚偶氮苯衍生物-苯硼酸体系对单糖的识别  32-40
  2.1 引言  32-33
  2.2 实验部分  33-35
    2.2.1 仪器与试剂  33
    2.2.2 化合物1~4的制备与表征  33-34
    2.2.3 光谱实验方法  34-35
  2.3 结果与讨论  35-39
    2.3.1 PBA对化合物1~4的吸收光谱的影响  35-37
    2.3.2 单糖对I-PBA体系吸收光谱的影响  37-39
  2.4 结论  39-40
第3章 茜素红S-硼酸体系对单糖的识别  40-47
  3.1 引言  40-41
  3.2 实验部分  41-42
    3.2.1 仪器与试剂  41
    3.2.2 实验方法  41-42
  3.3 结果与讨论  42-46
    3.3.1 BA对ARS光谱的影响  42-44
    3.3.2 单糖对ARS-BA体系光谱的影响  44-46
  3.4 结论  46-47
第4章 腙类硼酸化合物用于单糖的识别  47-55
  4.1 引言  47
  4.2 实验部分  47-50
    4.2.1 仪器与试剂  47-48
    4.2.2 腙类硼酸化合物的合成及表征  48-50
    4.2.3 光谱测定实验方法  50
  4.3 结果与讨论  50-54
    4.3.1 单糖对化合物1-3吸收光谱的影响  50-52
    4.3.2 单糖对化合物1-3荧光光谱的影响  52-54
  4.4 结论  54-55
全文总结与展望  55-57
致谢  57-58
参考文献  58-67
附录  67-70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70

相似论文

  1. 表面等离子共振技术和荧光光谱法研究生物分子相互作用,Q503
  2. 黄芩有效活性成分与杯芳烃超分子体系包合作用的研究,R284
  3. 卷烟制品中糖类物质对其甜吃味影响规律的研究,TS47
  4. 青蒿素类抗疟药与药物代谢酶相互作用研究,R96
  5. 天然水体中锑的分析方法及其在黄河口和黄海的分布,X832
  6. 大气颗粒物中重金属元素的测定研究,X831
  7. 水溶性杯芳烃衍生物的合成及其在生物分析中的应用,O657.3
  8. 当归多糖在合成当归多糖铁复合物前后的结构比较,R284.1
  9. 几种可溶性葫环联脲的合成及其在分析化学中的应用,O621.3
  10. 光谱法研究生物大分子与小分子相互作用,O657.3
  11. 二氧化钛与锰氧化物材料的制备及其应用,O614.711
  12. 某些药物的分子光谱学研究,O657.3
  13. 黄海、东海溶解碳水化合物的分布特征,P734
  14. 葫芦脲的分子识别在色谱及其相关应用中的研究,O621.25
  15. 共振散射光谱法测定白杨素、蛇床子素、丹皮酚及核黄素的研究,O657.3
  16. 光谱法和电化学方法结合化学计量学研究几种药物小分子与DNA的相互作用,R96
  17. 两头尖多糖的初步研究,R284
  18. 姜黄素提取及其修饰产物的活性研究,R285.5
  19. 间接荧光法和间接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叶酸,TS207.3
  20. 几种氨基甲酸酯类农药与DNA的相互作用,TQ450.1
  21. 甘氨酸与亚铁离子间的配位反应研究,O621.25

中图分类: > 数理科学和化学 > 化学 > 有机化学 > 天然化合物 > 碳水化合物、糖 > 单糖及其衍生物 > 单糖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