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要素生产率的空间影响因素分析

作 者: 黄蔚飞
导 师: 范剑勇
学 校: 复旦大学
专 业: 国际贸易
关键词: 要素生产力 集聚外部性 城市经济学 新经济地理
分类号: F224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102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近年来我国经济学界对空间因素的研究方兴未艾。相关理论的突破性发展对此趋势而言自是功不可没,但这一现象同时也反映了我国各地区间经济发展不均衡的情况越来越受到学界关注。以往的理论以及实证文献都指出,经济的集聚现象会促进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但其产生以及作用机制纷繁复杂:产业内、产业间、地区内、地区间的集聚关系层层相扣,而且不同空间层面的集聚水平对要素生产力的影响各不相同。本文的意义就是通过实证研究对这些关系进行梳理,进而为我国的宏观发展政策作出荐言。本文以Davis & Weinstein (2003)为主要参考文献,在城市经济学以及新经济地理两种理论的基础上研究地区内部以及地区间的集聚现象。通过观察名义市场潜能、前向生产联系、后向生产联系、多样化、专业化这五种空间集聚因素,最终分析我国各空间层面的集聚程度对地区要素生产力的作用如何。相比Davis &Weinstein (2003),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1)首次使用中国数据比较研究各种空间因素对要素生产力的影响。(2)通过回归生产力函数的方法求得要素生产力。(3)调整后向生产联系的定义。(4)检验了时滞方法对要素生产力与集聚程度之间内生性问题的作用。在《97年中国区域间投入产出表》、《2004年工业企业级微观数据库》以及《2005年中国统计年鉴》的数据基础上,本文通过OLS回归、稳健型检验以及似不相关回归,最终得出以下结果:(1)市场潜能、前后向生产联系以及多样化外部性对资本要素生产力有显著影响,但前向生产联系的效果最稳定。(2)市场潜能、前后向生产联系以及多样化外部性对劳动生产力也具有显著影响,但前向生产联系对低等教育水平的劳动力效果更稳定,而后向生产联系对高等教育水平的劳动力效果更稳定。(3)在似不相关回归中,前向生产联系对于整体要素生产力水平的影响最稳定。(4)集聚经济与要素生产力之间的内生性问题可以通过时滞方法解决。基于以上得出的研究结果,本文认为目前我国制造业的集聚经济已颇具规模。并且这种集聚现象多是由企业为节约中间投入品成本而造成的聚拢效应。因此,加强企业间物流运输能力、降低企业间产品流通阻力是为政府进一步提升企业发展空间的最有效手段。

全文目录


摘要  5-6
Abstract  6-8
一、引言  8-10
  (一) 选题背景与选题意义  8-9
  (二) 研究思路  9
  (三) 本文的创新与不足  9-10
  (四) 全文框架  10
二、理论背景及机制  10-16
  (一) 理论背景  10-11
  (二) 理论机制  11-16
三、文献综述与本文策略  16-25
  (一) 文献综述  16-21
  (二) 本文策略  21-25
四、模型框架与数据整理  25-31
  (一) 模型设计  25-27
  (二) 数据整理及样本筛选  27-31
五、计量结果与分析  31-40
  (一) 变量统计  31-33
  (二) 回归结果  33-38
  (三) 时滞方法效果检验  38-39
  (四) 似不相关回归  39-40
六、结论  40-41
参考文献  41-45
后记  45-46
注释  46-47

相似论文

  1. 外商直接投资对于吉林省经济增长影响研究,F832.6;F127
  2. 长江三角洲城市竞争力变化趋势研究,F299.27
  3. 产业转移机制与动因研究,F279.2
  4. 近代中国农业生产力水平综合评析,F329
  5. 论思想政治工作是现代社会的重要生产力,D64
  6. 关于城市营销的研究和思考,F299.2
  7. 长江三角洲制造业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实证研究,F127
  8. 长江三角洲制造业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实证研究,F127
  9. 国际化视野中的中国经济地理研究,F129.9
  10. 基于新经济地理学视角的中国工资差距探析,F249.2
  11. 我国产业集聚的地区差异性分析—兼论中部地区制造业发展,F270;F427
  12. 城市交通系统演变进程机理研究,TU984.191
  13. 城市集聚:理论与证据,F290
  14. 集聚经济机制、外部性与FDI在中国的产业区位选择,F832.6;F121.3
  15. 要素区域流动与中国制造业区域分工程度研究,F424
  16. 产业集聚、外部性与劳动生产率,F270;F240
  17. 创意城市的路径选择,F299.2
  18. K公司计划及预测改进对于合理库存配置的研究,F224
  19. 我国上市公司董事长更换与业绩的实证研究,F224
  20. 沪深300股指期货对股票市场影响的实证研究,F224
  21. 中国真实城镇失业率的估算及奥肯定律的再检验,F224

中图分类: > 经济 > 经济计划与管理 > 经济计算、经济数学方法 > 经济数学方法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